空溝對沖擊荷載隔離的現(xiàn)場試驗與數值模擬
本文關鍵詞:空溝對沖擊荷載隔離的現(xiàn)場試驗與數值模擬 出處:《巖土力學》2014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空溝 沖擊荷載 隔振效果 現(xiàn)場試驗 數值模擬
【摘要】:在場地開挖了一條空溝,以落錘式彎沉儀(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簡寫為FWD)的荷載模擬沖擊荷載,通過FWD自帶的傳感器測得空溝后一定范圍內的豎向位移。通過室內試驗,獲取試驗場地的巖土參數,采用非線性動力有限元軟件ABAQUS建立二維模型(將遠處單元定義為無限單元來模擬吸收邊界,從而避免振動波的來回反射)。以空溝中心線的現(xiàn)場測試數據為依據,校核有限元模型。通過分析不同工況模擬的豎向位移,研究得出空溝-荷載間距、溝深、溝寬等對隔振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1)空溝-荷載間距越小,隔振效果越好,但實際隔振工程中,為避免振動對空溝側壁的穩(wěn)定性的影響,空溝與振源不宜太近,因此可以不計空溝-荷載間距對隔振效果的影響;(2)就提高隔振效果而言,增大溝深比增大溝寬更有效,而相同的隔振效果,窄-深溝的挖方量遠小于寬-淺溝;(3)在對沖擊荷載進行隔振設計時,對于一般的民用和工業(yè)建筑,綜合隔振效果、開挖和支護費用等因素,采用寬度為0.5~1.0 m,深度為2.0~2.5 m的空溝較為合理,與某工程實例進行比對,驗證結論的合理性。
[Abstract]:An empty ditch was excavated in the site to simulate the impact load of the falling weight deflector (FW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 a certain range after the empty ditch is measured by FWD sensor.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st site are obtained by indoor test. The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is used to establish a two-dimensional model (the distant element is defined as an infinite element to simulate the absorbing boundary). In order to avoid the back and forth reflection of the vibration wave, based on the field test data of the hollow groove center lin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check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 gap between the gully and the load and the depth of the ditch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er the gap between gully and load, the better the isolation effect, but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side wall in actual isolation engineering. The gap should not be too close to the vibration source, so the effect of gap between gully and load on vibration isolation can be ignored. (2) as far as the isolation effect is concerned, it is more effective to increase the depth of the trench than to increase the width of the trench, and the amount of dredging in the narrow-deep ditch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broad-shallow ditch for the same isolation effect; 3) for general civil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 the width of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excavation and support cost is 0.5 ~ 1.0 m. The hollow ditch with a depth of 2.0 ~ 2.5 m is reasonable, and compared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lusion is verified.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系;寧波大學土木工程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No.51008286,No.51278467)
【分類號】:TU435
【正文快照】: 1引言爆破、交通、重工業(yè)廠房等形式的人工振動,對周邊的居民、工作人員及建筑物本身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通常采用連續(xù)屏障,如空溝、填充溝、混凝土墻和非連續(xù)屏障。用單排或多排柱腔、樁進行隔振,對于土質較好的地層,連續(xù)屏障是優(yōu)先選擇,其隔振效果要好于非連續(xù)屏障。國內外眾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華;高富強;陳龍偉;;沖擊荷載下巖石動態(tài)損傷演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馬芹永;;人工凍土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現(xiàn)狀及意義[J];巖土力學;2009年S1期
3 陳洪凱;鮮學福;唐紅梅;張玉萍;何曉英;;泥石流沖擊荷載的時頻分析方法及應用[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4 李淵博;王建華;張國濤;馬萬鑫;;巖土崩塌沖擊作用下埋地管道應力與變形分析[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5 朱躍武;;關于木棉灣6·29地質災害發(fā)生后的思考[J];建筑結構;2010年S2期
6 丁紅慧;;飽和軟粘土強夯動力響應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年10期
7 張清林;陳立宏;白晨光;耿冬青;宋福淵;王俊生;;三軸圍壓下土受沖擊荷載的試驗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1年02期
8 葛濤;王明洋;侯曉峰;;沖擊荷載作用下巖石破壞機理預測[J];巖土力學;2006年S2期
9 何思明;李新坡;吳永;;滾石沖擊荷載作用下土體屈服特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S1期
10 牛志榮;路國運;;土體受沖擊時Rayleigh波作用機制探討[J];巖土力學;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守巨;劉迎曦;;爆炸荷載作用下裂紋擴展過程分析[A];第六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C];1998年
2 趙躍堂;方長海;田緒坤;;大跨度深埋洞室動力響應分析[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吳德倫;葉曉明;張平;;圍壓SHPB試驗理論與應用[A];第三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92年
4 李小雷;張振宇;盧芳云;;土的動態(tài)性能實驗研究[A];第四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田志敏;吳步旭;陳福年;;巖體中高承載力復合圓形結構抗爆特性研究[A];巖石力學理論與工程實踐[C];1997年
6 丁原辰;張大倫;傅芳才;;巖石試樣凱塞效應的實驗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文集(12)[C];1989年
7 汪聞韶;;土的動力性質和抗震問題[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8 劉軍忠;許金余;呂曉聰;王澤東;祝捷;;大直徑分離式Hopkinson壓桿主動圍壓加載試驗技術[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鐘冬望;吳亮;陳浩;;爆炸荷載下巖質邊坡動力特性試驗及數值分析研究[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陸華;沖擊荷載下紅砂巖流固耦合的動力響應及損傷效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2 張華;沖擊荷載作用下巖石動態(tài)損傷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3 洪亮;沖擊荷載下巖石強度及破碎能耗特征的尺寸效應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甘芳芳;紅砂巖風化土在多點沖擊荷載下的作用效應[D];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
2 潘南泉;沖擊荷載作用下自由場地振動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李德地;靜動力排水固結法中土的力學性狀真三軸試驗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馬志杰;黃河口粉質土對振動能量的吸收及導致土體變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5 丁海洋;巖石動態(tài)響應特性與爆破破碎效率的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3年
6 張玉萍;泥石流沖擊信號識別方法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7 趙航;炮彈沖擊作用下危巖穩(wěn)定性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8 廖志毅;刀具沖擊作用下巖石損傷破壞過程數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9 方震;基于三維有限單元法的半無限土體動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10 吳嵬;高溫作用后細砂巖動態(tài)力學性能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959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39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