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復合結構的知識庫分類體系匹配方法
本文選題:知識庫 + 分類體系匹配; 參考:《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7年01期
【摘要】:近年來,分類體系匹配由于其在知識庫構建和融合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已成為國內(nèi)外工業(yè)界和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然而,隨著網(wǎng)絡大數(shù)據(jù)的不斷發(fā)展,分類體系變得越來越龐大和復雜,構造一種通用有效的分類體系匹配器以適應大規(guī)模、異構分類體系匹配的擴展性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為此,提出了一種基于復合結構的分類體系匹配方法 BiMWM,該方法利用分類體系中分類的復合結構信息:微觀結構和宏觀結構,將分類體系匹配問題轉化為二部圖上的優(yōu)化問題進行求解.首先,創(chuàng)建賦權的二部圖建模分類體系之間候選的匹配類對關系;然后,通過計算二部圖上的最大權匹配剪枝選擇最優(yōu)的分類體系的匹配類對.BiMWM方法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nèi)為2個分類體系產(chǎn)生最優(yōu)匹配.實驗結果表明:與當前先進的基準方法相比,該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大規(guī)模、異構分類體系匹配的性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ching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industry and academia because of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knowledge base construction and fusion.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ig data,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large and complex. To construct a general and effec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ching machine to adapt to large scale, the scalability of heterogeneous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ching is still facing a great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BiMWM, a matching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mpound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method uses the information of composite structure in classification system: microstructure and macroscopic structure. The matching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transformed in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on bipartite graph. First, create candidate matching class pairs between weighted bipartite graph model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n, By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weight matching pruning on bipartite graphs and selecting the matching class pairs of the optim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 BiMWM method can generate the optimal matching for the two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polynomial 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arge-scale heterogeneous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ching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advanced benchmark metho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基金】:國家“九七三”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基金項目(2012CB316303,2013CB329602) “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3ZX01039-002-001-0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303056,61402464,61402442,61572469,61502478)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54086)~~
【分類號】:TP39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蓓玲;淺析構建網(wǎng)絡信息分類體系[J];情報雜志;2004年08期
2 羅德一;;農(nóng)業(yè)網(wǎng)絡信息分類體系初探[J];農(nóng)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0年08期
3 華勛基;;十九世紀以來科學分類體系的演變及其趨勢[J];圖書館學研究;1983年05期
4 夏南強;類書分類體系的發(fā)展演變[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劉延章;差異與改進:兩種分類體系[J];圖書館論壇;2002年05期
6 史學斌;網(wǎng)絡信息分類體系[J];圖書館;2002年02期
7 劉延章,謝琳惠;中文搜索引擎分類體系的特點、問題及其改進[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史學斌;網(wǎng)絡信息分類體系[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2年01期
9 楊健,吳英梅;四庫分類體系中的小說歸屬芻議——從二十世紀編纂的幾種古籍書目談起[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年04期
10 鄭慶勝,易曉陽;從新浪等網(wǎng)站看網(wǎng)絡信息分類體系的建立——兼論綜合性中文網(wǎng)站分類體系之建立[J];圖書館建設;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琳;華薇娜;;美國工程信息村中的工程分類體系探析[A];中國索引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房艷紅;;從“15+2”模式到課程應用性分類體系基礎上的多模式實踐教學[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呂品;張萍;林森;顧鄉(xiāng);;關于改革我國排球教材技戰(zhàn)術分類體系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王余沛;劉梅姜;;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修編土地分類體系的銜接[A];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余沛;劉梅姜;;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修編土地分類體系的銜接[A];科學合理用地 人地和諧相處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孫劍飛;;國際洛迦諾分類體系在我國的研究與實踐[A];發(fā)展知識產(chǎn)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chǎn)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二部分)[C];2011年
7 姜永志;;西方心理學理論分類體系的反思與建構[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廖遠濤;肖榮波;艾勇軍;;城鄉(xiāng)一體的綠地分類體系研究[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范敏;許志慶;朱寧;;CPC分類體系的特點和檢索字段分析[A];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五屆知識產(chǎn)權論壇論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王善平;;建設科學的科技期刊論文主題-分類體系[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三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本報記者 彭嘉陵;北美行業(yè)分類體系[N];中國信息報;2013年
2 忠民;透視新土地分類體系[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1年
3 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機械發(fā)明審查部 劉建;美國為何選用專利分類新體系?[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3年
4 任曉玲;歐洲專利局即將推出清潔能源專利新分類體系[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魏瑋;順應行業(yè)發(fā)展 細化基金分類體系[N];中國證券報;2009年
6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李昭君;中國國家BIM標準探究——分類與編碼勢在必行[N];中國建設報;2013年
7 陳連喜;“六大管理體系”激活用人機制[N];中國人口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樓仁杰;基于中文百科的知識圖譜分類體系構建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李金洋;大規(guī)模中文分類體系的構建與語義查詢服務[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羅德一;農(nóng)業(yè)分類搜索引擎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4 劉梅;村鎮(zhèn)教育資源分類體系的研究與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侯永春;建設項目集成化信息分類體系研究[D];東南大學;2003年
6 黃弋蕓;災害應急管理信息資源分類體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7 吳禮志;《中國網(wǎng)絡信息分類法》編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8 呂峰;《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背景下的城鄉(xiāng)用地分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陳瑞;基于多源POI數(shù)據(jù)的匹配融合方法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4年
10 董桂平;現(xiàn)代漢語義類詞典分類體系考察與研究[D];魯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455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84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