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輪廓形變的復雜表面重構(gòu)
本文選題:表面重構(gòu) 切入點:自由形變 出處:《軟件學報》2016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自由形變(free-form deformation,簡稱FFD)及外軸投影(external axes projection,簡稱EAP)的復雜表面重構(gòu)算法.該算法以目標形狀的切片輪廓作為輸入數(shù)據(jù),此后,輪廓被嵌入到高維空間有向距離場中,在此隱式空間中,算法主要分為以下3步:生成計算序列,計算序列由計算單元組成,每一個計算單元包含上下相鄰的兩個輪廓;根據(jù)相鄰輪廓間的拓撲關(guān)系,進行外軸投影(EAP),以解決潛在的分支問題;在每個計算單元中,根據(jù)輪廓長度決定自由形變方向,并進行自由形變,根據(jù)自由形變結(jié)果,建立輪廓間頂點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并以此進行表面重構(gòu).該方法具有以下特點:輸入輪廓可具有任意拓撲結(jié)構(gòu);所生成表面與輸入輪廓完全貼合,生成表面準確,無自我重疊,拓撲關(guān)系不發(fā)生改變;算法高度并行,執(zhí)行效率高.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算法可以解決復雜表面的重構(gòu)問題.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omplex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ree-form deformationof free deformation (FFDs) and external axes projection (EAPs)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slice contour of the target shape is used as input data, and then the contour is embedded into the directed distance field in high dimensional space. In this implicit space, the algorithm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steps: generating a computing sequence, each of which consists of two adjacent contours, according to the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djacent contours. In each computing unit, the free deformation direction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contour, and the free de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free deformation result, the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of the vertices between the contours is established. The method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input contour can have any topological structure, the generated surface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input contour, the generated surface is accurate, there is no self-overlap, and the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does not change. The algorithm is highly parallel and effici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 surface re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300074,61272357,61370131)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0-0221)~~
【分類號】:TP391.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磊,王立勝,顧訓穰;圖像輪廓提取的迭代收縮算法[J];計算機應(yīng)用與軟件;2004年02期
2 諶昌海,原培新,孫巖;改進的輪廓提取法在棒線材端頭識別中的應(yīng)用[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5年05期
3 邵曉芳;孫即祥;張欣;;認知輪廓研究進展[J];計算機應(yīng)用研究;2008年07期
4 楊長才;鄭勝;葉瑾;;基于支持度變換的幾何活動輪廓模型輪廓提取方法[J];計算機應(yīng)用;2008年S1期
5 胡榮;王宏遠;;基于運動段分類的人體輪廓提取方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6 閻春平;王賓賓;覃斌;劉飛;;應(yīng)用拓撲投影不變原理的空間圖形輪廓提取方法[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7 吳峻松,凌玲,王成燾;定做式人工髖關(guān)節(jié)設(shè)計與加工中股骨輪廓提取方法[J];機械設(shè)計與研究;1998年04期
8 黃福珍,蘇劍波,席裕庚;基于幾何活動輪廓模型的人臉輪廓提取方法[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3年05期
9 孫吉紅,姜合,王國棟;光切法在圖像輪廓提取中的應(yīng)用[J];山東輕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嚴旭峰,彭芳瑜,王曉宇;伽瑪?shù)吨委熡媱澫到y(tǒng)中一種新的圖像輪廓提取算法[J];機床與液壓;2004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濱;付峰;董秀珍;;顱腦CT圖像的自動分割和輪廓提取[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shù)大會青年優(yōu)秀論文[C];2010年
2 桑農(nóng);唐奇伶;;視皮層感知機制在輪廓提取中的應(yīng)用[A];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曹永鋒;孫洪;徐新;;一種提取多顯著性等級區(qū)域輪廓的高效算法[A];2003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4 陳雷;于明;羅永興;張海哲;李軼博;;低信噪比復雜結(jié)構(gòu)圖像中的一種動態(tài)輪廓提取方法[A];現(xiàn)代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進展——2003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徐曉剛;于金輝;馬利莊;;復雜物體輪廓提取[A];中國圖象圖形學會第十屆全國圖像圖形學術(shù)會議(CIG’2001)和第一屆全國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研討會(CVR’2001)論文集[C];2001年
6 黃瓊雁;賴劍煌;阮邦志;;非均勻光照下的嘴巴輪廓的檢測與嘴巴狀態(tài)分類[A];第一屆中國情感計算及智能交互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楊明浩;陶建華;張大偉;李昊;;基于X光的漢語單音節(jié)舌位輪廓運動數(shù)據(jù)庫[A];第十二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NCMMSC'2013)論文集[C];2013年
8 陸承恩;朱光喜;孫俊;;基于邊界搜索的圖像閉合輪廓提取算法[A];第十四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黎明;馮華君;徐之海;;一種基于光強信息的結(jié)構(gòu)光圖像輪廓提取方法[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葉銘;王成燾;;骨骼的輪廓提取和輪廓的B樣條描述[A];21世紀醫(yī)學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孫陽光;物體邊緣輪廓提取新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唐奇伶;基于初級視皮層感知機制的輪廓與邊界檢測[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劉泊;基于白光相移干涉法的表面三維微觀輪廓測量技術(shù)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壯壯;激光標刻系統(tǒng)中漢字輪廓提取技術(shù)[D];遼寧大學;2015年
2 孟佳;基于ICT的工件內(nèi)部缺陷輪廓提取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3 梅洪洋;監(jiān)控視頻中運動目標輪廓提取方法的研究與應(yīng)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谷康;共焦掃描離散曲面輪廓提取算法研究及軟件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童昊浩;仿生物視覺感知的視頻閉合輪廓檢測[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季;基于雙攝像頭的非接觸式中厚板輪廓檢測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7 王曉龍;現(xiàn)場鞋印輪廓提取與估計算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8 崔弘睿;基于初級視覺模型的輪廓提取[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靜;產(chǎn)品層析圖像的輪廓匹配技術(shù)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10 陳銀態(tài);人體輪廓提取與運動捕捉系統(tǒng)平臺搭建[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970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59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