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學生團隊構建的案例分析
本文關鍵詞:軟件工程學生團隊構建的案例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軟件工程學生團隊構建的案例分析
摘要:團隊是當前企業(yè)的主要運作形式,軟件行業(yè)尤其強調“團隊”。本文以南華大學“軟件工程實驗班”為研究背景,重點分析軟件工程學生團隊的特點,依據團隊構建的基本原理,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實驗,提出成功構建軟件工程學生團隊的具體策略。通過在實驗班一年多的運用,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該策略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學生團隊;團隊構建;軟件工程
1研究背景
20世紀90年代,團隊成為管理領域的流行概念。1992年美國質量參與學會委托的一項調查發(fā)現:入選《財富》雜志100強的企業(yè),100%在運營中運用了團隊管理理論。眾多知名企業(yè)紛紛采用團隊方式作為其運作方式,團隊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工作形式。軟件產業(yè)尤其強調“團隊”,單兵作戰(zhàn)、個人英雄主義必被淘汰。團隊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職業(yè)的需要,更是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它是軟件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教育領域,,團隊也同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據估計,在美國的高等學校和中小學中,80%左右實施某種形式的團隊教學。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一些高校也開始組建教學團隊,進行團隊教學的實驗。但是,當前教育領域團隊研究的對象多為教師,極少涉及學生。本文以南華大學“軟件工程實驗班”為實例,開展學生團隊構建的有益探索,具有較好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2軟件工程學生團隊的涵義
盡管不同的學者對團隊有著不同的理解,然而美國學者Katzenbach和Smith在1993年提出的團隊定義被大家普遍接受。他們認為,團隊就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遠景目標、業(yè)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1] 。
實驗班采取“目標導向、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形式,學生通過組成團隊以完成軟件開發(fā)任務,進而獲得軟件工程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可以給軟件工程學生團隊(以下簡稱學生團隊)下一個定義:以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面提升為遠景目標,為完成任務而相互分工協作,遵循軟件工程規(guī)范和軟件開
本文關鍵詞:軟件工程學生團隊構建的案例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99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4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