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導炸彈制導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
本文關鍵詞:制導炸彈制導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 出處:《江蘇科技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制導炸彈 滑?刂 有限時間收斂 數(shù)字仿真
【摘要】:制導炸彈憑借近幾年在局部戰(zhàn)爭中的出色表現(xiàn),逐漸成為信息化戰(zhàn)場上精確打擊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導律對制導炸彈的圓概率誤差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制導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本文對制導炸彈的制導律進行深入研究,在總結分析當前工作的基礎上,設計一種可以滿足多約束制導性能指標的模糊滑模制導律。為驗證該制導律的有效性,本文搭建了制導炸彈制導系統(tǒng)仿真平臺,對制導炸彈全彈道進行了計算機數(shù)字仿真。具體工作如下:(1)分析了作用在制導炸彈上的外力與力矩,建立了炸彈飛行過程中的動力學和運動學方程組,搭建炸彈六自由度空間運動模型,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理論支撐;(2)將制導炸彈運動軌跡分為方案彈道和導引彈道兩部分,在方案彈道段,通過攻角指令設計,有效提高了炸彈射程。在導引彈道段,引入新型滑模制導律,保證了炸彈以大攻角的姿態(tài)命中目標,有效提高制導炸彈的侵徹能力;(3)由于制導炸彈在導引彈道段飛行的時間較短,為確保炸彈姿態(tài)角及時收斂,對上述滑模制導律進行了改進,設計一種可以令制導系統(tǒng)在有限時間內收斂的模糊滑模制導律。模糊控制的引入使制導系統(tǒng)的抗抖振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有效提高了制導炸彈的穩(wěn)定性;(4)基于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搭建了制導系統(tǒng)仿真平臺,縱向平面選取本文提出的模糊滑模制導律,側向平面選取比例制導律,控制系統(tǒng)采用常用的PID控制方法。在考慮風干擾情況下對制導炸彈進行全彈道仿真,結果表明該組合制導律能夠滿足制導炸彈侵徹攻擊的指標要求。本文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并給出了研究中尚存的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向。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J414;TP39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叢敏;俄羅斯展出火箭助推制導炸彈[J];飛航導彈;2000年10期
2 孟祥謙,董友亮,包小林;發(fā)展我國制導炸彈的思考[J];航空兵器;2001年02期
3 郭美芳;;制導炸彈漸入佳境[J];現(xiàn)代兵器;2002年08期
4 范金榮;制導炸彈發(fā)展綜述[J];現(xiàn)代防御技術;2004年03期
5 孫瑞勝;薛曉中;桑保華;閆德恒;;制導炸彈大空域下的動力學模型[J];飛行力學;2006年02期
6 張鴻濱;馬捷;;精確打擊的萌芽 二戰(zhàn)中出現(xiàn)的早期制導炸彈[J];現(xiàn)代兵器;2010年07期
7 張遷;范麗京;;淺析近幾年制導炸彈的發(fā)展[J];科技視界;2013年16期
8 ;空地反坦克和近距離支援導彈與制導炸彈[J];外國海軍導彈科技動態(tài);1975年07期
9 王樹魁;;俄羅斯制導炸彈的發(fā)展[J];現(xiàn)代兵器;1994年01期
10 陳光輝;美歐制導炸彈的發(fā)展[J];彈箭技術;199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穆育強;盛安冬;;制導炸彈飛行控制律發(fā)展概述[A];中國航空學會控制與應用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穆育強;錢龍軍;盛安冬;;制導炸彈誤差模型的仿真與分析[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耿麗娜;鄭志強;;基于遺傳算法的制導炸彈最優(yōu)控制律[A];2007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專稿 陳光文;靈活精確的打擊“精靈”[N];世界報;2010年
2 馬俊;中國首次展示打航母武器[N];國防時報;2010年
3 新華社記者 胡曉明;水兵度日如年[N];人民日報;2003年
4 楊亮;杰達姆成為奪命魔王[N];科技日報;2003年
5 田龍生;航空炸彈:美“寶石路”借戰(zhàn)爭打廣告[N];中國國防報;2008年
6 趙毅、李學軍 馮俊揚 徐儼儼、梁有昶;布什重申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7 樂俊淮;新彈實戰(zhàn),,美軍喜憂參半[N];中國國防報;2003年
8 本報駐倫敦特約記者陳建;美軍出現(xiàn)彈藥荒[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9 龐之浩;GPS衛(wèi)星幕后殺手[N];中國航天報;2003年
10 吳蔚;英國可能升級“鷂”式飛機使其延壽到2020年[N];中國航空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耿麗娜;制導炸彈投放區(qū)計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桑保華;簡易制導炸彈有控彈道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3 張靖男;制導炸彈多模型及預測控制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4 王航;SINS/GPS制導炸彈魯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5 梁卓;SINS/GPS制導炸彈變結構制導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婷婷;制導炸彈制導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D];江蘇科技大學;2016年
2 閆德恒;簡易制導炸彈飛行控制系統(tǒng)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3 樊方星;衛(wèi)星制導炸彈制導系統(tǒng)設計與精度分析[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4 毛凱東;簡易制導炸彈制導規(guī)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5 馮凱;制導炸彈與飛機火控系統(tǒng)交聯(lián)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6 羅珊;先進航空炸彈制導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7 胡耀坤;制導炸彈傾斜轉彎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8 陳茜;制導炸彈可視化監(jiān)控軟件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9 鄒穎;MIMU空中標定對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李昕;制導炸彈制導控制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304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33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