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AI論文 >

論艾青的詩風轉換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05:03
  本文以艾青的詩歌風格為研究對象,著重從思想主題、審美形態(tài)、詩歌體式三個方面分析了其詩歌風格的變化及主要原因。本文認為艾青詩風經歷了以下三次轉換:第一次發(fā)生在40年代初(尤其指延安時期)。在思想主題方面,詩人從著力于對都市鄉(xiāng)村經驗的抒寫轉變?yōu)閷嚯y現實及其抗爭的描寫;在審美形態(tài)上,從含蓄深沉到鋪張直白和詩歌意象美的弱化是這一時期呈現出的新特點;而詩歌體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語言風格從歐化到口語,詩節(jié)安排從自由到勻稱上。這些轉換與新詩受眾的改變對其創(chuàng)作思路的影響和戰(zhàn)時朗誦詩運動的影響有關。第二次發(fā)生在50年代初。在思想主題上,這種改變表現在詩人對建國后新生活平庸的歌頌中;在審美形態(tài)上,則體現為從憂郁到歡快,從抒情的到寫實的改變;而在詩歌體式上,則體現為節(jié)奏從自由到勻齊的改變和韻腳的廣泛使用。這些轉換與詩人在特定時期的個人體驗和民歌對他的影響有關。第三次發(fā)生在新時期以來。在思想主題上,這種轉變表現為詩人面對宏觀事物的抒情以及歸來之后的探尋與反思。在審美形態(tài)上,則體現為“樸素之風”的確立和“思”之品格的提升。這些轉換與當時反思思潮的盛行與詩人家國意識的變化有關。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研究現狀以及問題的提出
第一章 詩風的第一次轉換:40年代初至延安時期
    第一節(jié) 轉換的表現
        一、思想主題
            1、轉換前:懷念與回憶結構下的都市鄉(xiāng)村經驗
            2、轉換后:對戰(zhàn)時苦難現實及其抗爭的描寫
        二、審美形態(tài)
            1、詩歌意象美的弱化
            2、從含蓄深沉到鋪張直白
        三、詩歌體式
            1、語言風格:從歐化到口語化
            2、詩節(jié)安排:從自由到勻稱
    第二節(jié) 轉換的原因
        一、受眾改變與詩人創(chuàng)作思路的調整
        二、戰(zhàn)時朗誦詩運動的影響
第二章 詩風的第二次轉換:50年代初
    第一節(jié) 轉換的表現
        一、思想主題
        二、審美形態(tài)
            1、從抒情的到寫實的
            2、從憂郁的到歡快的
        三、詩歌體式
            1、節(jié)奏(音節(jié)):從自由到勻齊
            2、押韻:韻腳的出現
    第二節(jié) 轉換的原因
        一、時代情緒下的個人體驗
        二、民間歌謠的影響
第三章 詩風的第三次轉換:新時期以來
    第一節(jié) 轉換的表現
        一、思想主題
            1、“歸來”后的探尋與反思
            2、面對宏觀對象的抒情
        二、審美形態(tài)
            1、“樸素”之風的確立:大味至淡
            2、“思”之品格的提升:依托具象展開的哲思抒發(fā)
    第二節(jié) 轉換的原因
        一、反思思潮的盛行與詩的哲理化
        二、家國意識的變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艾青的警戒與中國新詩的隱憂——重新審視艾青在“朦朧詩論爭”中的姿態(tài)[J]. 李怡.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2]艾青佚詩及發(fā)現過程述憶[J]. 孫玉石.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 2010(01)
[3]延安時期艾青的文人心態(tài)[J]. 張立群.  粵海風. 2010(02)
[4]內在律:新詩藝術成就的核心[J]. 呂家鄉(xiāng).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5]“新詩散文化”的詩學內蘊與意義[J]. 王澤龍.  中國社會科學. 2007(05)
[6]走向融合與開放:艾青詩歌意象藝術的探索[J]. 王澤龍.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01)
[7]論歐化與中國現代散文文體的確立[J]. 徐鵬緒,周逢琴.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 2006(04)
[8]漢語的音樂性潛質及其在現代文學語言中的失落[J]. 泓峻.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6(03)
[9]艾青詩歌的散文美及語言特色[J]. 雷麗平.  漢字文化. 2005(02)
[10]艾青自由詩的建行[J]. 喬琦,鄧艮.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4(04)

博士論文
[1]美術背景·藝術理念·詩歌創(chuàng)作[D]. 申欣欣.復旦大學 2010
[2]新詩“口語”問題研究[D]. 陳亮.首都師范大學 2009
[3]現代漢語與現代漢詩關系研究[D]. 朱恒.華中科技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艾青體”在中國新詩中的獨特性[D]. 遆敏.浙江師范大學 2010
[2]艾青詩歌創(chuàng)作和理論關系的研究[D]. 董俊民.四川師范大學 2010
[3]論艾青的詩歌創(chuàng)作[D]. 張繼紅.西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285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30285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d8d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