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視域下的社會學“費孝通悖論”求解
發(fā)布時間:2020-12-07 12:39
費孝通晚年提出社會學應當具有"科學"和"人文"雙重屬性的命題,有學者稱之為"費孝通問題"或"費孝通悖論"。近年來中國社會學界關(guān)于社會學方法論和本土化的論爭,追根溯源都可以歸結(jié)為社會學科學性與人文性能否統(tǒng)一和如何統(tǒng)一的問題。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了啟示:機器認知是從邏輯思維走向形象思維;暗知識的發(fā)現(xiàn)證明直覺和隱喻的合理性;詩性而"模糊"的自然語言可能比精確嚴密的數(shù)學語言更適于社會研究成果的表達;科學與人文融通的方向和路徑,不是用科學規(guī)范人文,而是讓科學歸于人文。"費孝通悖論"的本質(zhì)是:讓工具理性服從于價值理性,讓科學性服務于人文性。人工智能為社會研究提供了利器,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社會學家的作用,社會學者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智慧社會建設之中。
【文章來源】:人文雜志. 2019年10期 第23-33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費孝通悖論:方法論與本土化之爭溯源
二、人工智能:從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
1.圖靈測試(Turing Test)、深藍(Deep Blue)、阿爾法狗(AlphaGo)
2.符號邏輯、專家系統(tǒng)到深度學習
三、以科學規(guī)范人文: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的邏輯困境
1.早期社會學中西方不同研究傳統(tǒng)
2.恢復重建社會學的歷史背景與“技術(shù)化”傾向
3.社會學想像力的弱化和缺失
4.確定性追求與不確定性問題
四、暗知識:復雜性科學向人文社會科學的躍遷
1.暗知識與人工智能恐懼
2.默知識、軟知識與直覺
3.由“方程(Equation)”到“算法(Algorithm)”再到“隱喻(Metaphor)”
4.兩種進路,殊途同歸
五、讓科學歸于人文: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學
1.走出費孝通悖論,回到費孝通
2.智慧社會呼喚科技與人文融通的社會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學美國化的歷程及其對構(gòu)建中國特色社會學的啟示[J]. 陳心想. 社會學研究. 2019(01)
[2]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何以可能?[J]. 趙汀陽.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9(01)
[3]社會學本土化是個偽問題嗎[J]. 翟學偉. 探索與爭鳴. 2018(09)
[4]兩種“兩種文化”交匯中的人工智能[J]. 周劍銘,柳渝. 科學與社會. 2018(01)
[5]走出中國社會學本土化討論的誤區(qū)[J]. 謝宇. 社會學研究. 2018(02)
[6]社會學本土化議題:爭辯、癥結(jié)與出路[J]. 王寧. 社會學研究. 2017(05)
[7]走出費孝通悖論——談社會學的方法之爭[J]. 陳云松. 清華社會學評論. 2017(01)
[8]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差別及其結(jié)合[J]. 風笑天.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7(02)
[9]社會研究方法論辯背后的中國研究反思[J]. 仇立平. 新視野. 2016(06)
[10]大數(shù)據(jù)有“原罪”嗎?——與潘綏銘教授商榷[J]. 劉林平,唐斌斌,蔣和超. 社會科學文摘. 2016(08)
本文編號:2903267
【文章來源】:人文雜志. 2019年10期 第23-33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費孝通悖論:方法論與本土化之爭溯源
二、人工智能:從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
1.圖靈測試(Turing Test)、深藍(Deep Blue)、阿爾法狗(AlphaGo)
2.符號邏輯、專家系統(tǒng)到深度學習
三、以科學規(guī)范人文: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的邏輯困境
1.早期社會學中西方不同研究傳統(tǒng)
2.恢復重建社會學的歷史背景與“技術(shù)化”傾向
3.社會學想像力的弱化和缺失
4.確定性追求與不確定性問題
四、暗知識:復雜性科學向人文社會科學的躍遷
1.暗知識與人工智能恐懼
2.默知識、軟知識與直覺
3.由“方程(Equation)”到“算法(Algorithm)”再到“隱喻(Metaphor)”
4.兩種進路,殊途同歸
五、讓科學歸于人文: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學
1.走出費孝通悖論,回到費孝通
2.智慧社會呼喚科技與人文融通的社會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學美國化的歷程及其對構(gòu)建中國特色社會學的啟示[J]. 陳心想. 社會學研究. 2019(01)
[2]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何以可能?[J]. 趙汀陽.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9(01)
[3]社會學本土化是個偽問題嗎[J]. 翟學偉. 探索與爭鳴. 2018(09)
[4]兩種“兩種文化”交匯中的人工智能[J]. 周劍銘,柳渝. 科學與社會. 2018(01)
[5]走出中國社會學本土化討論的誤區(qū)[J]. 謝宇. 社會學研究. 2018(02)
[6]社會學本土化議題:爭辯、癥結(jié)與出路[J]. 王寧. 社會學研究. 2017(05)
[7]走出費孝通悖論——談社會學的方法之爭[J]. 陳云松. 清華社會學評論. 2017(01)
[8]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差別及其結(jié)合[J]. 風笑天.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7(02)
[9]社會研究方法論辯背后的中國研究反思[J]. 仇立平. 新視野. 2016(06)
[10]大數(shù)據(jù)有“原罪”嗎?——與潘綏銘教授商榷[J]. 劉林平,唐斌斌,蔣和超. 社會科學文摘. 2016(08)
本文編號:29032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0326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