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篩
發(fā)布時間:2022-10-19 10:22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名F-2毒素,由鐮刀菌產生一類的次生代謝產物,廣泛存在于霉變的小麥、高粱、玉米、大麥、燕麥等谷類作物。它不僅影響農作物的經濟和營養(yǎng)價值,同時也給人和動物的健康帶來極大的毒害作用。目前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手段來去除和降低ZEN的毒性。但是傳統(tǒng)的物理和化學這兩種方法去除毒素的專一性不強,去除效果差,生物降解克服了傳統(tǒng)方法的各種弊端,成為去除ZEN相對有效及可行的方法,逐漸成為研究的重點和熱點。本論文通過生物學方法篩選出具有降解ZEN能力的菌株,并對菌株降解ZEN的能力及降解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本論文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ZEN的提純與降解菌的篩選。將ZEN粗毒素進行純化,對比了不同凈化小柱的純化效果,采用LC-MS進行檢測。結果表明純化ZEN較優(yōu)的凈化柱為氨基柱。采用的液相檢測條件:應用流動相梯度及洗脫程序,流動相為甲醇和醋酸銨水,流速為0.2 mL/min,采用的質譜檢測條件為:電噴霧離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正離子掃描(Positive Ion Scan),多反應監(jiān)測(Multiple Re...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玉米赤霉烯酮概況
1.1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
1.2 玉米赤霉烯酮的產生影響因素
1.3 玉米赤霉烯酮的結構與理化性質
1.4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機理
1.5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
1.6 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標準
2 玉米赤霉烯酮的檢測方法
2.1 生物學檢測法
2.2 色譜檢測法
2.4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
3 玉米赤霉烯酮的預防、脫毒技術
3.1 玉米赤霉烯酮的預防
3.2 玉米赤霉烯酮脫毒技術
4 國內外對微生物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進展
5 目前存在的問題
6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玉米赤霉烯酮的提純及降解菌的篩選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玉米赤霉烯酮的提取與檢測
2.2 不同凈化柱的純化效果比較及結果
2.3 玉米赤霉烯酮的標準曲線
2.4 降解菌的篩選
2.5 降解譜的測定
3 結論
第三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的分類鑒定及降解效果測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菌的功能試驗
2.2 菌株的形態(tài)結構
2.3 降解菌的分子鑒定
2.4 降解菌C4-1對禾谷鐮刀菌拮抗效果的測定
3 結論
第四章 降解菌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特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環(huán)境條件對降解菌C4-1生長的影響
2.2 環(huán)境條件對降解率的影響
3 結論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篩選與鑒定[J]. 黃哲,孫長坡,伍松陵,常曉嬌,屈凌波. 糧油食品科技. 2013(04)
[2]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及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 蔡雨函,胡延春,趙黑成,張莎莎,譚輝.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2(05)
[3]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在畢赤酵母中的高效表達[J]. 劉海燕,孫長坡,伍松陵,張艷菊,吳子丹. 中國糧油學報. 2011(05)
[4]藤黃微球菌降解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J]. 程波財,姜淑英,汪孟娟,柳建設,魏華.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10(05)
[5]玉米赤霉烯酮對小鼠肝臟及腎臟的毒性作用[J]. 梁梓森,馬勇江,劉長永,鄧銜柏,范小龍,剡海闊,胡闕相.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0(05)
[6]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ZEN-jjm)的克隆、表達及活性分析[J]. 程波財,史文婷,羅潔,彭福中,萬翠香,魏華.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0(02)
[7]玉米赤霉烯酮對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J]. 梁梓森,馬勇江,劉長永,鄧銜柏,剡海闊,范小龍.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10(03)
[8]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研究[J]. 羅小虎,包清彬,楊瀟,孔凌. 食品科技. 2010(01)
[9]免疫親和層析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究[J]. 張輝珍,馬愛國,李惠穎,王曉濱. 食品科學. 2008(12)
[10]2008年上半年中國飼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調查報告[J]. 張丞,劉穎莉. 飼料研究. 2008(11)
碩士論文
[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免疫快速檢測技術的建立與應用[D]. 李沐潔.中國計量學院 2012
[2]鐮刀菌毒素DON、ZEA及其聯(lián)合染毒對小鼠腸道功能損傷的研究[D]. 孟銳.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2
[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篩選、鑒定及脫毒條件研究[D]. 劉玉霞.華南理工大學 2011
[4]糧食中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調查及降解毒素微生物的篩選[D]. 熊凱華.南昌大學 2010
[5]四川地區(qū)主要飼料霉菌毒素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D]. 楊曉飛.四川農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93184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玉米赤霉烯酮概況
1.1 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
1.2 玉米赤霉烯酮的產生影響因素
1.3 玉米赤霉烯酮的結構與理化性質
1.4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機理
1.5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
1.6 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標準
2 玉米赤霉烯酮的檢測方法
2.1 生物學檢測法
2.2 色譜檢測法
2.4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
3 玉米赤霉烯酮的預防、脫毒技術
3.1 玉米赤霉烯酮的預防
3.2 玉米赤霉烯酮脫毒技術
4 國內外對微生物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進展
5 目前存在的問題
6 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玉米赤霉烯酮的提純及降解菌的篩選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玉米赤霉烯酮的提取與檢測
2.2 不同凈化柱的純化效果比較及結果
2.3 玉米赤霉烯酮的標準曲線
2.4 降解菌的篩選
2.5 降解譜的測定
3 結論
第三章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的分類鑒定及降解效果測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菌的功能試驗
2.2 菌株的形態(tài)結構
2.3 降解菌的分子鑒定
2.4 降解菌C4-1對禾谷鐮刀菌拮抗效果的測定
3 結論
第四章 降解菌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特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環(huán)境條件對降解菌C4-1生長的影響
2.2 環(huán)境條件對降解率的影響
3 結論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篩選與鑒定[J]. 黃哲,孫長坡,伍松陵,常曉嬌,屈凌波. 糧油食品科技. 2013(04)
[2]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及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 蔡雨函,胡延春,趙黑成,張莎莎,譚輝.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2(05)
[3]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在畢赤酵母中的高效表達[J]. 劉海燕,孫長坡,伍松陵,張艷菊,吳子丹. 中國糧油學報. 2011(05)
[4]藤黃微球菌降解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J]. 程波財,姜淑英,汪孟娟,柳建設,魏華.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10(05)
[5]玉米赤霉烯酮對小鼠肝臟及腎臟的毒性作用[J]. 梁梓森,馬勇江,劉長永,鄧銜柏,范小龍,剡海闊,胡闕相. 中國獸醫(yī)學報. 2010(05)
[6]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ZEN-jjm)的克隆、表達及活性分析[J]. 程波財,史文婷,羅潔,彭福中,萬翠香,魏華.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0(02)
[7]玉米赤霉烯酮對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J]. 梁梓森,馬勇江,劉長永,鄧銜柏,剡海闊,范小龍.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10(03)
[8]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研究[J]. 羅小虎,包清彬,楊瀟,孔凌. 食品科技. 2010(01)
[9]免疫親和層析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究[J]. 張輝珍,馬愛國,李惠穎,王曉濱. 食品科學. 2008(12)
[10]2008年上半年中國飼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調查報告[J]. 張丞,劉穎莉. 飼料研究. 2008(11)
碩士論文
[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免疫快速檢測技術的建立與應用[D]. 李沐潔.中國計量學院 2012
[2]鐮刀菌毒素DON、ZEA及其聯(lián)合染毒對小鼠腸道功能損傷的研究[D]. 孟銳.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2
[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篩選、鑒定及脫毒條件研究[D]. 劉玉霞.華南理工大學 2011
[4]糧食中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調查及降解毒素微生物的篩選[D]. 熊凱華.南昌大學 2010
[5]四川地區(qū)主要飼料霉菌毒素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D]. 楊曉飛.四川農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931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6931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