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浙江溫州山地丘陵區(qū)土壤碳儲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02 17:46
  基于溫州市山地丘陵區(qū)開展的多目標地球化學調(diào)查獲得的深、表層土壤有機碳和全碳數(shù)據(jù),采用直線模型法計算了研究區(qū)表層(0~0.2 m)、中層(0~1.0 m)和深層(0~2 m)土壤無機碳的單位儲量及密度;采用指數(shù)模型法計算了研究區(qū)表層(0~0.2 m)、中層(0~1.0 m)和深層(0~2m)土壤有機碳的單位儲量及密度。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分別編制了表層、中層、深層無機碳和有機碳的碳密度圖,分析了無機碳、有機碳的分布范圍和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土壤類型中的分布特征。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單位土壤無機碳平均儲量為2 881.333 t,平均密度為0.720 kg/m2,單位土壤有機碳平均儲量為43 128.667 t,平均密度為10.782 kg/m2;有機碳和無機碳在表層、中層和深層土壤中含量分布趨勢一致;在不同土壤類型中含量分布趨勢也一致,均為濱海巖土中最高,粗骨土中最低。 

【文章來源】:世界地質(zhì). 2020,39(01)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浙江溫州山地丘陵區(qū)土壤碳儲量研究


研究區(qū)交通位置圖

密度圖,密度圖,土壤,儲量


表2是不同土壤的單位有機碳儲量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表層、中層和深層單位有機碳儲量在不同類型土壤中含量差異較大。浙東南地區(qū)土壤有機碳量儲量分布與土壤類型關系密切,土壤中單位有機碳量隨粉粒和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區(qū)內(nèi)濱海鹽土有機碳量最為豐富,黃壤、紅壤、紫色土、水稻土和粗骨土依次減弱,其中粗骨土有機碳量低與其土壤由粗粒級物質(zhì)組成,固碳能力弱有關。另外土壤有機碳量的分布與人類活動有關,其在城鎮(zhèn)周邊多呈高背景分布。圖3 有機碳密度圖

密度圖,密度圖,土壤,類型


有機碳密度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79—2020年杭州市富陽區(qū)土地利用對耕層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影響[J]. 邱樂豐,虞舟魯.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02)
[2]1980s-2010s中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碳儲量的變化(英文)[J]. 徐麗,于貴瑞,何念鵬.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01)
[3]1980-2010年安徽省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儲量時空變化分析[J]. 趙明松,李德成,張甘霖,王世航.  地理研究. 2018(11)
[4]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呼吸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研究進展[J]. 李聳聳,周貴堯,胡嘉琪,程偉松,王嘉偉,袁騰飛,伏玉玲.  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2)
[5]農(nóng)田土壤有機碳庫研究述評[J]. 緱倩倩,王國華,屈建軍.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7(33)
[6]浙江安吉縣森林植被碳儲量特征[J]. 趙廣琦,趙慧,奉樹成.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7(01)
[7]干旱半干旱區(qū)農(nóng)田土壤碳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研究[J]. 郭洋,李香蘭,王秀君,王家平,王旭峰,馬明國,謝先紅,孫敏敏.  土壤學報. 2016(06)
[8]浙江省嘉興市高速公路造林碳匯計量[J]. 李夢,施擁軍,周國模,周大勇,張嬌,張英海.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 2014(03)
[9]浙江省土壤有機碳密度與儲量的初步研究[J]. 安玲玲,呂曉男,麻萬諸,任周橋,鄧勛飛,陳曉佳.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4(01)
[10]浙江省水稻土有機碳儲量估算和密度比較研究[J]. 周銀,吳宏海,梁建設,史舟.  土壤通報. 2013(04)



本文編號:35288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5288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dd9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