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丘陵溝壑區(qū)不同種植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團聚體及其有機碳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9-24 15:27
為了探索紫花苜蓿對土壤質(zhì)量的影響,選取了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3、7、12和18 a生紫花苜蓿草地0~40 cm土壤為研究對象,以農(nóng)田土壤為對照(CK),采用干篩法研究了不同種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團聚體及其有機碳分布特征。結果表明:1)不同種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以>5 mm的大團聚體為優(yōu)勢級別,占41.5%,而2~1 mm粒徑團聚體含量最少,均<10%。隨種植年限的延長,大團聚體含量(R0.25)和平均重量直徑(MWD)均逐漸增加,至12 a達到最大,并與其它各年限達到顯著性差異。2)各粒級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含量的變化趨勢均為12 a>18 a>7 a>3 a>CK,1~0.25 mm粒級團聚體有機碳含量較高。3)土壤團聚體對有機碳的貢獻率約有40%來自>5 mm粒級團聚體。>5 mm粒級團聚體有機碳儲量隨苜蓿種植年限延長呈增加趨勢。不同種植年限0~20 cm土層各粒級團聚體有機碳儲量均高于20~40 cm土層。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年限人工苜蓿草地土壤團聚體及其有機碳分布特征,可為改善區(qū)域土壤質(zhì)量及協(xié)調(diào)區(qū)域土地利用提...
【文章來源】:草原與草坪. 2020,40(04)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樣品采集與處理
1.3 測定方法
1.4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團聚體分布特征
2.2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
2.3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各粒級團聚體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貢獻率
2.4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儲量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氮素添加對貝加爾針茅草原土壤團聚體碳、氮和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特征的影響[J]. 李明,秦潔,紅雨,楊殿林,周廣帆,王宇,王麗娟. 草業(yè)學報. 2019(12)
[2]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J]. 周恒,時永杰,胡宇,陳璐,路遠,田福平.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7(01)
[3]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有機碳組分對苜蓿種植年限的響應[J]. 羅珠珠,李玲玲,牛伊寧,蔡立群,張仁陟,謝軍紅. 草業(yè)學報. 2016(10)
[4]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碳密度年際變化研究[J]. 田福平,師尚禮. 草原與草坪. 2015(06)
[5]種植年限對果園土壤團聚體分布與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劉文利,吳景貴,傅民杰,梁運江,趙欣宇. 水土保持學報. 2014(01)
[6]不同施肥處理對黑壚土各粒級團聚體中有機碳含量分布的影響[J]. 高會議,郭勝利,劉文兆,車升國,李淼. 土壤學報. 2010(05)
[7]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性水稻土團聚體的分布及有機碳、氮含量的影響[J]. 郭菊花,陳小云,劉滿強,胡鋒,李輝信. 土壤. 2007(05)
[8]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水稻土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的影響[J]. 李輝信,袁穎紅,黃欠如,胡鋒,潘根興. 土壤學報. 2006(03)
[9]耕作方式對耕層黑土有機碳庫儲量的短期影響[J]. 梁愛珍,張曉平,楊學明,C.F.Drury.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06)
[10]黃土高原長期培肥土壤團聚體中養(yǎng)分和酶的分布[J]. 邱莉萍,張興昌,張晉愛. 生態(tài)學報. 2006(02)
本文編號:3407996
【文章來源】:草原與草坪. 2020,40(04)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樣品采集與處理
1.3 測定方法
1.4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團聚體分布特征
2.2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
2.3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各粒級團聚體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貢獻率
2.4 不同種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儲量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氮素添加對貝加爾針茅草原土壤團聚體碳、氮和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特征的影響[J]. 李明,秦潔,紅雨,楊殿林,周廣帆,王宇,王麗娟. 草業(yè)學報. 2019(12)
[2]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J]. 周恒,時永杰,胡宇,陳璐,路遠,田福平.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7(01)
[3]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有機碳組分對苜蓿種植年限的響應[J]. 羅珠珠,李玲玲,牛伊寧,蔡立群,張仁陟,謝軍紅. 草業(yè)學報. 2016(10)
[4]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碳密度年際變化研究[J]. 田福平,師尚禮. 草原與草坪. 2015(06)
[5]種植年限對果園土壤團聚體分布與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劉文利,吳景貴,傅民杰,梁運江,趙欣宇. 水土保持學報. 2014(01)
[6]不同施肥處理對黑壚土各粒級團聚體中有機碳含量分布的影響[J]. 高會議,郭勝利,劉文兆,車升國,李淼. 土壤學報. 2010(05)
[7]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性水稻土團聚體的分布及有機碳、氮含量的影響[J]. 郭菊花,陳小云,劉滿強,胡鋒,李輝信. 土壤. 2007(05)
[8]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水稻土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的影響[J]. 李輝信,袁穎紅,黃欠如,胡鋒,潘根興. 土壤學報. 2006(03)
[9]耕作方式對耕層黑土有機碳庫儲量的短期影響[J]. 梁愛珍,張曉平,楊學明,C.F.Drury.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06)
[10]黃土高原長期培肥土壤團聚體中養(yǎng)分和酶的分布[J]. 邱莉萍,張興昌,張晉愛. 生態(tài)學報. 2006(02)
本文編號:34079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4079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