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形坡度徑流量產生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rationally allocat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soil and water loss caused by runoff erosion on slope land,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slope (convex slope, concave slope, linear slope, cohesive straight slope) were studied by 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in laboratory. Three kinds of slopes (5 擄, 10 擄, 15 擄) under three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0.64 ~ 1.05mm min~ (-1), there are 36 combinations of runoff, and the total rainfall is 36 times by using no repeated comprehensive test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no repetition thre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er of slope effect on runoff is concave slope, convex slope, cohesive straight slope and straight slop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slope, rain intens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hree factors on runoff, among which the interaction of slope and rain intens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slope and rain intensity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unoff.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lope and rain intensit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lope and slop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runoff. Becau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not suitable for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data of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ummy variables are used to deal with different slope shape problems, and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runoff and slope shape, slope gradient and rain intensity a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test of regression equation is FN 306.97, the probability value is 0.0001.Th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practice. It is shown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dummy variabl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variables in regression equations.
【作者單位】: 沈陽農業(yè)大學理學院;沈陽農業(yè)大學水利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1272)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12ZX07202-004-04)
【分類號】:S15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萍;;有交互影響的三因素方差分析原理及應用[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4期
2 胡玉筱;段顯明;;基于高斯煙羽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PM_(2.5)擴散和預測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5年06期
3 傅鶯鶯;田振坤;曹顯兵;;基于線性回歸的協(xié)方差分析模型與檢驗[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5年04期
4 郭萍;;三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及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5 周晨;馮宇東;肖匡心;韓珊;董穎;;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東北地區(qū)需水量分析[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4年01期
6 郭成久;頡麗;朱淼淼;孫景剛;劉金壯;;基于BP神經網(wǎng)絡的土壤侵蝕預測模型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7 張樂濤;高照良;李永紅;田紅衛(wèi);;模擬徑流條件下工程堆積體陡坡土壤侵蝕過程[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年08期
8 劉明;;基于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異方差對加權最小二乘法的考察[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年19期
9 劉曉華;許啟發(fā);;方差分析與虛擬變量回歸模型的比較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年07期
10 王明剛;李森;;粵北石漠化地區(qū)坡地土壤侵蝕模擬試驗研究[J];中國沙漠;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洪超;吳媛媛;謝永生;;基于礫石比表面積的土石混合堆積體可蝕性因子研究[J];西部大開發(fā)(土地開發(fā)工程研究);2017年07期
2 王璐;吳禮斌;劉佩麟;張淑慧;;城市電力系統(tǒng)短期負荷預測與變化規(guī)律判別[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7年02期
3 桂彬;桂占吉;陳蘭蓀;;海南人口增長模型的統(tǒng)計分析[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7年12期
4 馮大光;范昊明;王鐵良;;不同坡形坡度徑流量產生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5 牛旭;徐愛英;唐玉榮;楊瑛;胡蕓莎;;土壤介電常數(shù)的多因素模型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年07期
6 汪志強;黃晶;康晉樂;;灰色關聯(lián)分析和BP神經網(wǎng)絡組合預測模型在區(qū)域需水量預測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7年12期
7 王晨灃;馬超;王玉杰;王彬;王云琦;張會蘭;;水力梯度影響下WEPP模型估計細溝侵蝕參數(shù)的可行性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7年08期
8 張?zhí)煅?;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我國糧食耕地面積影響因素分析[J];時代金融;2017年11期
9 周夢霞;彭正松;楊在君;包志遠;;光照、赤霉素對灰毛藍鐘花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7年07期
10 張海珍;朱家明;陳益楊;;我國淡水養(yǎng)殖水華預測及生態(tài)養(yǎng)殖研究——基于計量分析的視角[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雪紅;張文軍;;數(shù)學建模思想融入微積分教學芻議[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2期
2 郭萍;;三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及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3 王璐;;基于數(shù)理統(tǒng)計基因識別問題的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4 呂麗莉;汪明;史培軍;;蘭州市2000—2011年PM_(10)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3年12期
5 段顯明;屈金娥;;基于BenMAP的珠三角PM_(10)污染健康經濟影響評估[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經濟;2013年12期
6 張藝耀;苗冠鴻;閆劍詩;王景麗;王哲琪;王德輝;;影響PM2.5因素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與預測[J];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2013年11期
7 易昆南;程勛杰;;“假設檢驗”決策的誤區(qū)——一場由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引發(fā)的爭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3年04期
8 甘光偉;;煉廠酸性氣火炬排空大氣環(huán)境影響評估——基于單源高斯煙羽模型[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12年10期
9 姜晴瓊;田應福;;貴州省地區(qū)經濟差異的協(xié)方差分析[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2012年04期
10 季麗麗;馬驥;;基于MATLAB轉子繞線機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器的仿真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茜;肖長來;朱雅萍;翟天放;梁秀娟;;吉林省徑流量時空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節(jié)水灌溉;2013年07期
2 饒大義;;帕卡特水電站設計徑流量計算[J];小水電;2010年06期
3 趙鵬宇;徐學選;;黃土區(qū)不同土地經營方式徑流量神經網(wǎng)絡模擬[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3期
4 劉明春;李玲萍;史志娟;秦三杰;;石羊河流域徑流量分布特征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以西營河為例[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3年01期
5 董學陽;李慶銀;唐通;楊秀麗;劉樹群;;淺述徑流量計算公式的修正[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3年02期
6 鄧世宗,唐俊;論提高廣西桂林漓江上游水源徑流量的可能性[J];生態(tài)學雜志;1994年05期
7 方萍;呂成文;苗舜;;關于通天河徑流量變化趨勢的R/S分析[J];吉林農業(yè);2010年12期
8 周園園;師長興;杜俊;范小黎;;無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徑流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自然資源學報;2012年05期
9 Sadao ogihara ,郭衛(wèi)東;一日降雨量和相應的徑流量[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1983年04期
10 奚秀梅;段樹國;;塔里木河中游徑流量損耗特征及原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康玲玲;王金花;劉紅梅;王云璋;左仲國;陳江南;;黃河上游蘭州站徑流量的歷史變化分析[A];人水和諧及新疆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中國科協(xié)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康玲玲;董飛飛;王昌高;王云璋;;黃河花園口站汛期徑流量未來趨勢分析[A];中國水利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張國宏;;近60a黃河流域徑流量變化特征及其與氣候變化的相關性[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氣候變化及其影響[C];2012年
4 袁杰;董立新;朱金亮;白昊陽;韓旭;;近50年來松花江流域徑流量演變規(guī)律研究[A];2012全國水資源合理配置與優(yōu)化調度技術?痆C];2012年
5 喬光建;;土地利用變化與徑流量演變相關性分析[A];中國水利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葛朝霞;曹麗青;顧月紅;強學民;;氣象因子對月徑流量預報效果影響的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天氣預報預警和影響評估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7 劉明春;史志娟;秦三杰;;石羊河流域徑流量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以西營河為例[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1氣象與現(xiàn)代農業(yè)[C];2011年
8 張建興;馬孝義;趙文舉;屈金娜;;基于生命旋回神經網(wǎng)絡的徑流量預測模型[A];'2008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楚澤涵;袁祖貴;;黃河徑流量、輸沙量與入海口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探討[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陰法章;王光生;楊廣云;張建新;;北方河流月徑流量預測[A];中國水利學會2006學術年會暨2006年水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水文水資源新技術應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記者 賈立君;我國每年融掉一條黃河[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2 屠新武 三門峽水文水資源局總工程師;略論渭河沿程水沙衰減原因及對黃河的影響[N];黃河報;2008年
3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沈國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中)[N];科技日報;2000年
4 屠新武;涇渭分明今何在[N];黃河報;2008年
5 陳永奇;黃委發(fā)布《2005年黃河泥沙公報》[N];黃河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宏權;張家口市永定河流域氣候變化及其對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的影響[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努爾比耶·艾合麥提托合提;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開都河徑流量的影響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2 劉培亮;1990年以來湖南四水入洞庭湖汛期徑流量的變化特征及其驅動因素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占紅;城市不透水面的擴張對地表徑流量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4 譚芬芳;變化環(huán)境下洞庭湖水沙演變特征檢測與歸因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5 姜曉勇;黑河上游地區(qū)徑流量的變化趨勢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穎;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區(qū)徑流量的變化特征及其與相關氣象因子的關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7 劉曉玲;渭河下游徑流量對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響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躍華;嘉陵江流域徑流量變化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西南大學;2012年
9 張曉婭;近60年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長江徑流量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10 商玲;基于HIMS模型的西營河流域徑流量估算[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3504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35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