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刺激素對大豆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本文選題:生物刺激素 + 大豆; 參考:《大豆科學》2017年05期
【摘要】:為研究生物刺激素(二苯基脲磺酸鈣)對大豆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采用中華費氏根瘤菌或不同濃度的生物刺激素對汾豆78進行浸種,田間條件下播種后在大豆花期時采集大豆根際土壤,并通過對比改良SDS法、TSAI法、生工試劑盒法和Mobile試劑盒法,選取效果最佳的Mobile試劑盒法進行土壤細菌DNA提取,對目的片段16S V3區(qū)進行特異性擴增,擴增產物用于后續(xù)高通量測序分析。結果表明:5個試驗組與CK組相比,試驗組Shannon數(shù)值下降。處理S2、S3、S4和S5與CK相比,變形菌門、放線菌門和擬桿菌門相對含量增加;酸桿菌門和硬壁菌門相對含量減少。試驗還發(fā)現(xiàn)在屬的水平上,一些對大豆生長有益和促進固氮的功能菌種有增加趨勢。生物刺激素使大豆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下降;可以促進根瘤菌的生長,增加根際土壤微生物中根瘤菌的含量;同時生物刺激素還可以促進根際土壤微生物中功能菌屬的數(shù)量,不僅促進大豆固氮,還促進大豆生長發(fā)育。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iostimulants (calcium diphenylurea sulfonate)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soybean rhizosphere soil, Fen-dou 78 was soaked with Rhizobium flexneri 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iostimulins. Soybean rhizosphere soil was collected at flowering stage after sowing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best Mobile kit was selected to extract soil bacterial DNA by comparing the improved SDS method with TSAI method, bioengineering kit method and Mobile kit method. The 16s V3 region of the target fragment was specifically amplified, and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used for subsequent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annon value of the five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K group. Compared with CK,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Proteus, Actinomycetes and Bacteroides in treatment S2S3S4 and S5 increased, while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Acidobacterium and S5 decreased. It was also found that some functional strains which were beneficial to soybean growth and promoted nitrogen fixation tended to increase at the generic level. Biostimulins can decrease microbial diversity in soybean rhizosphere soil; promote the growth of rhizobia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rhizobia in rhizosphere soil;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number of functional microbes in rhizosphere soil. Not only to promote soybean nitrogen fixation, but also to promote soybe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
【基金】:基金項目:林業(y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201304326)
【分類號】:S154.3;S56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明彪,何建平,宋光煜;根分泌物對根際微生物生態(tài)分布的影響[J];土壤通報;2002年02期
2 劉洪升,宋秋華,李鳳民;根分泌物對根際礦物營養(yǎng)及根際微生物的效應[J];西北植物學報;2002年03期
3 朱麗霞,章家恩,劉文高;根系分泌物與根際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綜述[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3年01期
4 陸雅海;張福鎖;;根際微生物研究進展[J];土壤;2006年02期
5 劉峰;溫學森;;根系分泌物與根際微生物關系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6年10期
6 趙艷;張曉波;;影響植物根際微生物區(qū)系之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08期
7 李春儉;馬瑋;張福鎖;;根際對話及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8年01期
8 袁麗杰;;植物根際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8期
9 賀愛國;鄧凱;何菲菲;鄒冬生;羅連光;李向榮;;農業(yè)管理措施對根際微生物的影響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年09期
10 趙佳;孫毅;梁宏;黃靜;杜建中;;現(xiàn)代生物技術在根際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通報;201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丁浩;徐亞同;凌云;米文秀;;夢清園蘆葦濕地根際微生物特性研究[A];中國生態(tài)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C];2006年
2 沈法富;韓秀蘭;;轉Bt基因抗蟲棉根際微生物區(qū)系和細菌生理群多樣性的變化[A];山東省科協(xié)重點學術研討活動成果——山東生態(tài)省建設與發(fā)展論文匯編[C];2004年
3 胡江春;薛德林;王書錦;;大豆根際微生物DRMO和PGPR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1年
4 陸曉怡;何池全;;根際微生物強化蓖麻對鉛的吸收和積累效應[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月靜;7種植物內生和根際放線菌的分離鑒定及抗菌活性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孫彩麗;根際微生物對植物競爭和水分脅迫的響應機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3 張超;黃土丘陵區(qū)根際微生物對退耕地植被恢復的響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年
4 姚拓;飼用燕麥和小麥根際促生菌特性研究及其生物菌肥的初步研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陽;人參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謝秋麗;田七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理特征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3 謝寶明;黑麥草和羊草對石油污染鹽堿土壤根際微生物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晶晶;新疆核桃根際促生菌的篩選及鑒定[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張波;幾種藥用植物內生及根際放線菌的分離、鑒定及抗菌活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高吉坤;施加生防菌B29對黃瓜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13年
7 程娟;毒死蜱對棉花根際土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8 李惠茹;旱生植物梭梭根際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分析[D];蘭州大學;2016年
9 晏麗;三尖杉根際放線菌的分離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篩選、鑒定[D];陜西理工學院;2016年
10 李國斌;蒙古黃芪根際微生物多樣性及其黃酮類成分含量動態(tài)變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507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95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