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閉式循環(huán)氨脫除工藝響應面法優(yōu)化
本文選題:豬糞 + 厭氧消化液。 參考:《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針對兩階段閉式循環(huán)氨脫除工藝處理豬糞厭氧消化液耗時、耗堿、難以達到工業(yè)化大量污水處理的需求問題,進行了連續(xù)閉式循環(huán)氨脫除工藝的試驗研究。試驗結(jié)果表明,對于起始氨氮質(zhì)量濃度為(1 444±37)mg/L的豬糞厭氧消化液,在氣流量為530 L/h、液流量為445 m L/h、氣液比為2 036條件下,氨氮脫除率可達(66.81±0.24)%。經(jīng)RSM優(yōu)化的模型能夠很好地分析和預測該工藝及系統(tǒng)條件下豬糞厭氧消化液的氨氮去除結(jié)果。所選自變量對于氨氮脫除的影響力從大到小依次為:氣液比、液流量、氣流量。研究結(jié)果可為豬糞厭氧消化液的連續(xù)處理提供依據(jù)。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two-stage closed cycle ammonia removal process for treating anaerobic digestible liquid of pig dung is time-consuming, alkali-consuming and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ntinuous closed cycle ammonia removal proces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ammonia concentration was 1 444 鹵37)mg/L,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could reach 66.81 鹵0.24 when the gas flow rate was 530L / h, the liquid flow rate was 445ml / h, and the gas-liquid ratio was 2036. The model optimized by RSM can well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esults of pig manure anaerobic digestible liquid under the process and system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selected variables on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is as follows: gas / liquid ratio, liquid flow rate and gas flow rat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pig manure anaerobic digestible fluid.
【作者單位】: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工學院;南開大學天津市生物質(zhì)類固廢資源化技術工程中心;
【分類號】:S24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香堯;;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厭氧產(chǎn)沼及堆肥的再生利用前景[A];四川省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2 余淦申;郭茂新;張礪彥;陳杭飛;付德龍;宋立志;王煒;董立明;史偉祥;過秀華;;苧麻脫膠廢水管道厭氧-好氧治理技術開發(fā)[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排水委員會第二屆第一次年會論文集[C];1991年
3 楊曉娜;;一種容油性厭氧膠的研制及其應用[A];北京粘接學會第十八屆年會暨膠粘劑、密封劑技術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張耀斌;全燮;;內(nèi)置零價鐵強化厭氧污水處理技術[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5 董雙良;高俊剛;董喜華;張彩云;;硅籠改性耐熱厭氧膠的制備及其固化動力學[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6 魏利;馬放;李成軍;王博;孫偉;;基于16S rDNA不同靶序列對厭氧ABR反應器微生物多樣性分析的影響[A];第十次全國環(huán)境微生物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C.T.M.J.Frijters;R.H.Vos;G.Scheffer;R.Mulder;;厭氧-好氧法處理漂白和染色廢水[A];2006第三屆全國染整清潔生產(chǎn)、節(jié)水節(jié)能、降耗新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8 阮海英;陳亮;陳東輝;黃滿紅;;厭氧/缺氧/好氧組合SBR工藝去除活性艷蘭KN-G的研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9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朱偉云;;利用氣壓轉(zhuǎn)換技術篩選厭氧真菌[A];第三屆全國飼料營養(yǎ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何剛;廖日紅;劉操;王培京;;厭氧折板濾池處理農(nóng)村污水試驗研究[A];全國給水排水技術信息網(wǎng)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張媛;擰緊工業(yè)污水的閥門[N];秦皇島日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苗昆;生物解決方案高效處理污水[N];中國環(huán)境報;2012年
3 廣州中環(huán)萬代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桂琪;“厭氧+好氧”處理造紙廢水[N];中國環(huán)境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張顯峰;厭氧技術:小反應器里的大產(chǎn)業(yè)[N];科技日報;2006年
5 記者 鄧嫻邋見習記者 李婧瑜 通訊員 李淑慧;世界領先厭氧制沼技術落戶安陽[N];安陽日報;2008年
6 宗華;廢水處理添新工藝[N];中國石化報;2001年
7 記者 劉偉 通訊員 徐俠 龍步青;廢物達標排放 年節(jié)本兩千萬[N];連云港日報;2006年
8 廣州中環(huán)萬代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 桂琪;“厭氧+好氧”處理造紙廢水[N];中國環(huán)境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吳誠 李良;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雙重驅(qū)動[N];中國環(huán)境報;2012年
10 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 李岱青;畜禽糞便尿污染惡果已突顯[N];中國畜牧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維奇;閩江河口濕地甲烷厭氧氧化及其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2 常功法;基于厭氧環(huán)境的倒置A~2/O工藝生物除磷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3 袁麗梅;多點進水厭氧—多級缺氧/好氧—膜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4 岳正波;水生植物的瘤胃微生物轉(zhuǎn)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5 隋倩雯;氨吹脫與膜生物反應器組合工藝處理豬場厭氧消化液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4年
6 汪林;反硝化同步除磷動力學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應用[D];重慶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星;一株厭氧發(fā)酵木糖產(chǎn)氫菌的分離鑒定及功能評價[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張蓓;農(nóng)村(社區(qū))污水集中收集厭氧強化預處理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3 范秋香;反硝化型甲烷厭氧氧化微生物富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4 王昊書;廚房垃圾高效破碎除雜成套化裝置設計與優(yōu)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5 王睿文;厭氧-SBR處理豆油精煉廢水及產(chǎn)乙酸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孫美洲;草食動物厭氧真菌與共存甲烷菌的分離鑒定及其代謝產(chǎn)物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7 王旭;填埋場甲烷厭氧氧化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李改蓮;畜禽糞便厭氧發(fā)酵液產(chǎn)品的開發(fā)及其防蟲特性試驗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9 綦峰;檸檬酸厭氧出水回用技術探究[D];江南大學;2013年
10 楊靜;甾體雌激素厭氧遷移轉(zhuǎn)化特征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136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81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