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馬尾松人工林不同改造措施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與有機碳的關系
本文選題:川南 切入點:馬尾松低效林 出處:《四川農業(yè)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土壤微生物直接參與林地的改造與恢復過程,是改造過程的重要評價指標,研究林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與土壤碳庫的關系對于反映生態(tài)恢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土壤微生物影響著植被與土壤理化性質,關聯性較強。土壤微生物數量隨著植物群落的變化而產生差異。微生物不僅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影響土壤團聚體的生物因子,在土壤有機碳的形成與轉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酶活性不僅是表征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指標,而且與碳素循環(huán)密切相關,己成為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監(jiān)測指標之一。土壤碳庫穩(wěn)定性的影響因素諸多,微生物作為土壤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對其貢獻顯著。本文以宜賓市來復鎮(zhèn)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措施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改造措施對林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以及微生物學特征與土壤有機碳的響應,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馬尾松低效林幾種改造措施土壤中各類微生物數量變化:林窗改造細菌數量比對照增多3%-63%,小中型林窗對對照差異顯著(p0.05),真菌數量增多24%-100.06%,中型林窗差異顯著(p0.05);放線菌增多14%-84%,中型林窗差異顯著(p0.05);皆伐重造細菌數量比對照減少8%-19%,差異不顯著(p0.05),真菌數量減少14-34%,差異顯著(p0.05),放線菌數量減少4%-10%,差異不顯著(p0.05)。微生物總量變化趨勢與細菌相似?傮w看來:小中型林窗微生物數量顯著增多(p0.05),皆伐林下微生物數量減少,但不顯著(p0.05)。幾種改造措施土壤細菌、真菌、放線菌以及微生物總量在不同土層數量變化明顯。0-20土層明顯高于20-40cm土層。土壤微生物數量隨季節(jié)變化表現出明顯的變化趨勢:細菌與放線菌數量整體表現為:夏季出現峰值,其次為春秋季,冬季出現最低值;真菌為秋季出現峰值,其次為春夏季,冬季出現最低值。(2)不同改造措施下,三種酶活性大致表現為:林窗對照皆伐重造。蔗糖酶活性隨林窗大小出現先升后降的趨勢,整體來看林窗以及皆伐重造對蔗糖酶的變化并不顯著(p0.05)。小型及大型林窗改造過氧化氫酶活性與對照相差異不顯著(p0.05),中型林窗過氧化氫酶活性差異顯著(p0.05)。皆伐重造降低了過氧化氫酶活性,且差異顯著(p0.05)。纖維素酶表現為中型林窗差異顯著(p0.05),皆伐不顯著(p0.05)。幾種改造措施下,土壤酶活性在秋季出現最大值,其次為春夏季,冬季酶活性最小。(3)不同改造措施下,林窗土壤微生物量碳比對照提高了0%-76%,皆伐重造比對照降低了3%-26%。中型林窗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p0.05),小型及大型林窗差異不顯著(p0.05);皆伐初期顯著(p0.05)降低了土壤表層的MBC含量,下層不顯著(p0.05)。幾種改造措施下,土壤微生量碳的季節(jié)分布動態(tài)基本為:秋季最高,其次為春夏季,冬季最低。(4)不同改造措施下,土壤微生物熵大小整體表現為林窗皆伐重造對照,林窗與皆伐重造初期使得微生物熵增加,整體差異顯著(p0.05)。土壤微生物熵的季節(jié)變化大致表現為:秋春季較高,其次為冬季,夏季最低。(5)有機碳與細菌、真菌、放線菌、微生物總量、MBC含量、過氧化氫酶、纖維素酶呈正相關關系,但不顯著(p0.05),有機碳與qMBC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p0.01),與蔗糖酶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可溶性有機碳與放線菌呈正相關關系,但不顯著(p0.05),與細菌、微生物總量、MBC含量、過氧化氫酶、纖維素酶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與真菌、蔗糖酶呈極顯著相關關系(p0.01);易氧化碳與真菌、放線菌、微生物總量、MBC含量、qMBC、纖維素酶、蔗糖酶呈正相關關系,但不顯著(p0.05),與細菌、過氧化氫酶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氧化穩(wěn)定系數與qMBC呈正相關關系,但不顯著(p0.05),與MBC、過氧化氫酶、蔗糖酶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與真菌、細菌、放線菌、微生物、纖維素酶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6)通過對不同改造措施微生物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林窗尤其是中型林窗下微生物數量、生物量、酶活性顯著提高,這說明馬尾松林窗的初期形成明顯影響了林下微生物。皆伐重造初期林下微生物活性低于對照林。微生物特性指標與土壤碳穩(wěn)定系數呈正相關關系(p0.05),但與土壤有機碳儲量的變化無顯著關系(p0.05)。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714;S791.2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微;陶建平;胡凱;李宗峰;宋利霞;;小徑竹對亞高山暗針葉林優(yōu)勢樹種林窗更新的影響[J];廣西植物;2008年01期
2 胡理樂;李俊生;吳曉莆;閆伯前;朱教君;羅建武;肖能文;;林窗幾何特征的測定方法[J];生態(tài)學報;2010年07期
3 趙桂玲;;林窗研究進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部分成果簡介[J];中國科學基金;2013年04期
4 奚為民,鐘章成,畢潤成;林窗植被研究進展[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2期
5 昝啟杰,李鳴光,張志權,周先葉;林窗及其在森林動態(tài)中的作用[J];植物學通報;1997年S1期
6 夏冰,鄧飛,賀善安;林窗研究進展[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1997年04期
7 劉文杰,李慶軍,張光明,施濟普,白坤甲,王昌命;西雙版納望天樹林干熱季不同林窗間的小氣候差異[J];生態(tài)學報;2000年06期
8 劉文杰,李慶軍,張光明,施濟普,白坤甲;西雙版納望天樹林林窗小氣候特征研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0年03期
9 王進欣,張一平,馬友鑫,劉玉洪,李佑榮,段文平;西雙版納人工林林窗光照剖線分布特征[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0年01期
10 張一平,王進欣,劉玉洪,馬友鑫,李佑榮;熱帶次生林林窗干熱季光照特征初步分析[J];廣西植物;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黃石德;潘輝;葉功富;蔡燕徽;洪志猛;;林窗干擾對森林公園土壤碳排放的影響[A];第二屆中國林業(yè)學術大會——S13 城市森林建設理論與技術論文集[C];2009年
2 張一平;竇軍霞;馬友鑫;劉玉洪;郭萍;王進欣;;西雙版納熱帶次生林林窗不同熱力作用面特征分析[A];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四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竇軍霞;張一平;劉玉洪;馬友鑫;;西雙版納熱帶次生林林窗輻射特征初步研究[A];新世紀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農業(yè)氣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會論文集[C];2003年
4 何中聲;劉金福;鄭世群;吳則焰;牛杰;洪偉;;格氏栲天然林林窗空氣與土壤溫濕度的時空分布特征[A];第八屆博士生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郝凱婕;李賢偉;范川;王曉虹;范,
本文編號:16654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66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