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力學論文 >

一種考慮應力梯度的疲勞壽命預測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9-03-17 11:27
【摘要】:針對臨界距離法及應力場強法在疲勞壽命預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臨界距離法計算量小、應力場強法能夠反映構件所處應力狀態(tài)的優(yōu)點,提出了以缺口附近球形區(qū)域內的等效應力均值作為控制疲勞行為的當量應力的方法。參照一組疲勞試驗對當量應力與球形區(qū)域半徑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可用線性和指數(shù)函數(shù)的形式表示兩者間的關系。通過定義應力梯度、相對應力梯度,構建了一種能夠考慮應力梯度的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對模型中參數(shù)的確定方法進行研究,提出了以光滑試件、缺口試件在各自相同載荷條件的疲勞極限作用下,兩者當量應力相等時的球形區(qū)域半徑作為損傷區(qū)域大小的方法,該方法不再需要通過試驗獲得半徑參數(sh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疲勞試驗結果表明,模型預測結果均在2倍分散帶內,證明模型具有較好的預測精度,同時模型可準確預測疲勞破壞位置。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critical distance method and stress field strength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mall calculation amount of critical distance method, the stress field strength method can reflect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component, and the stress field strength method can reflect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component. In this paper, the equivalent stress in spherical region near the notch is used as the equivalent stress to control fatigue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valent stress and radius of spherical region is studied with reference to a group of fatigue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valent stress and radius of spherical region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linear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 By defining the stress gradient and the relative stress gradient, a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model which can consider the stress gradient is constructed.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is studied. Under the fatigue limit action of the smooth specimen and the notched specimen under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s, the radius of the spherical region with equal equivalent stress between the two specimens is used as the size of the damage region. This method no longer needs to obtain radius parameters by experiment, and it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The results of fatigue test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within 2 times of the dispersed band, which proves that the model has a good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the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osition of fatigue failure.
【作者單位】: 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分類號】:O34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建鋒,鄭修麟;原始載荷譜下拖拉機半軸的疲勞壽命預測[J];固體力學學報;2000年02期

2 呂勝利,姚磊江,童小燕;復合材料修補結構的疲勞壽命預測方法[J];機械強度;2004年S1期

3 張莉;程靳;李新剛;;基于臨界平面法的缺口件疲勞壽命預測方法[J];宇航學報;2007年04期

4 朱順鵬;黃洪鐘;謝里陽;;考慮小載荷強化的模糊疲勞壽命預測理論[J];航空學報;2009年06期

5 龍雙麗;聶宏;王旭亮;;灰色模型在不確定性疲勞壽命預測中的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0年09期

6 張國慶;王成燾;徐濱士;;幾種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的探討及評價[J];機械強度;2011年03期

7 陳勝軍;基于隸屬函數(shù)的疲勞壽命預測模型[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3年S1期

8 李向偉;王劍;黃永生;兆文忠;于連友;;貨車焊接結構疲勞壽命預測系統(tǒng)開發(fā)與關鍵技術[J];中國機械工程;2010年09期

9 吳學仁,郭亞軍;纖維金屬層極疲勞壽命預測的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1999年03期

10 董月香;高增梁;;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綜述[J];大型鑄鍛件;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勝利;姚磊江;童小燕;;復合材料修補結構的疲勞壽命預測方法[A];第十二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李小影;石凱;周建宏;盧雪峰;;連續(xù)管疲勞壽命預測研究現(xiàn)狀[A];陜西省焊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兆文忠;;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高速動車組疲勞壽命預測與控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謝素明;周曉坤;李向偉;李曉峰;;基于美國ASME標準的重載貨車車體焊縫疲勞壽命預測[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5 龍老虎;張邦強;;疲勞壽命預測方法概述[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透平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戚東濤;程光旭;魏生桂;;纖維纏繞復合材料管道雙軸疲勞壽命預測研究[A];第六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壓力容器先進技術精選集[C];2005年

7 張行;崔德渝;;變幅加載疲勞問題損傷力學分析方法[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8 趙欣欣;王正道;;PI無機雜化薄膜疲勞壽命預測模型[A];北京力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郭平;林塏;楊昌軍;;基于場強法的疲勞壽命預測[A];中國航空學會第七屆動力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龍老虎;張邦強;;疲勞壽命預測方法概述[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透平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學術研討會——S01汽輪機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甘露萍;航空發(fā)動機關鍵轉動部件疲勞壽命預測與可靠性分析方法[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詹偉剛;基于裂紋擴展的疲勞壽命預測及在起重機金屬結構中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邱睿;2.5維機織復合材料疲勞壽命預測模型與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4 王旭亮;不確定性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朱順鵬;高溫復雜結構的混合概率故障物理建模與疲勞壽命預測[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雷冬;疲勞壽命預測若干方法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張國慶;零件剩余疲勞壽命預測方法與產品可再制造性評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周澤;基于真實路譜重現(xiàn)的虛擬臺架及汽車疲勞壽命預測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王濰;42CrMo鋼疲勞短裂紋演化行為及疲勞壽命預測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李曉峰;基于虛擬疲勞試驗的鐵路車輛焊接結構疲勞壽命預測[D];大連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素軍;ST12鋼拉剪點焊件的疲勞壽命預測[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浩博;考慮風速向聯(lián)合分布的高聳結構順風向風致疲勞壽命預測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張智勝;航空發(fā)動機渦輪盤疲勞壽命預測與動態(tài)可靠性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丁亮亮;某型航空發(fā)動機風扇軸疲勞壽命預測及可靠性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張?zhí)m蘭;智能算法在疲勞壽命預測中的應用[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年

6 謝鋒;汽車懸架控制臂的有限元分析及疲勞名壽命預測[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7 范凱杰;考慮不確定性的控制臂拓撲優(yōu)化設計及其疲勞壽命預測[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8 陳永興;基于改進損傷模型的疲勞壽命預測[D];湖南大學;2016年

9 李曉婷;驅動輪結構強度分析及疲勞壽命預測[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10 張營;基于初始應力條件的發(fā)動機連桿剩余疲勞壽命預測[D];山東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4422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lxlw/24422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4ed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