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額濟納旗微波山地區(qū)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潛力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21:03
地球化學勘查是發(fā)現遠景區(qū)、縮小靶區(qū)最快捷的找礦方法之一。以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成果為依據,研究了內蒙古額濟納旗微波山地區(qū)18種元素地球化學特征,總結了元素分布規(guī)律,發(fā)現本區(qū)Rb、Nb、W、Mo、Bi、Au、Cu等元素異常顯著,由此圈定綜合異常10處,并對主要異常進行成礦潛力評價,綜合分析認為AP5乙2異常具尋找金多金屬礦的地質-地球化學條件,AP6乙1異常具尋找大型銣鈮鉭礦的潛力,AP8乙2異常具尋找鎢鉬稀土礦的潛力,異常查證在AP5異常內發(fā)現了金礦(化)體,AP6與AP8異常內發(fā)現了稀有稀土礦(化)體。其中花崗偉晶巖型鈮鉭銣與高溫熱液型鉬-稀土礦化類型的發(fā)現是內蒙古北山地區(qū)的首例,為內蒙古地區(qū)找礦思路的轉變提供依據。
【文章來源】:現代地質. 2020,3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5 頁
【部分圖文】:
微波山地區(qū)大地構造位置(a)[16]及綜合地質簡圖(b)
本區(qū)18種元素概率分布特征見圖2。依據上述地球化學理論及原始數據概率分布可知,研究區(qū)原始數據均呈非正態(tài)分布,均表現為正偏分布,取對數后絕大多數呈對數正態(tài)分布,表現為偏度和峰度較小。其中Au、Ag、Cu 3種元素含量呈正偏分布,說明元素遭受過后期礦化疊加,找礦前景較好;As、Sb為多峰分布,顯示多期地球化學作用疊加的特征;Mo、Bi、Nb等元素具右側拖尾現象,顯示元素可能在局部地段富集;Pb、Zn、W、Sn、Rb、U、Th、Li、Zr、La等元素基本服從對數正態(tài)分布,說明地質作用較為單一,其中Zr、La等元素峰度偏右,說明背景含量偏高。3.2 元素富集特征
表1 研究區(qū)18種元素地球化學參數Table 1 Geochemical parameters of 18 elements in the study area 元素 北山數據[34] 研究區(qū) 研究區(qū)/北山 剔除前后變化系數比值 原始數據 剔除后數據 X0 S0 Cv0 X1 S1 Cv1 X2 S2 Cv2 K1=X1/X0 Cv1/Cv2 Au 1.44 2.52 1.75 1.02 0.75 0.74 0.90 0.23 0.26 0.71 2.85 Ag 0.05 0.31 6.27 0.05 0.05 1.06 0.04 0.02 0.33 1.00 3.21 As 7.90 17.84 2.26 3.47 3.64 1.05 2.93 2.19 0.75 0.44 1.40 Sb 0.74 3.75 5.06 0.41 0.54 1.33 0.33 0.28 0.84 0.55 1.58 La 24.11 8.02 0.33 20.83 11.94 0.57 19.68 9.15 0.47 0.86 1.21 Cu 12.74 9.77 0.77 9.95 9.14 0.92 8.09 3.28 0.41 0.78 2.24 Pb 16.20 7.33 0.45 24.40 16.40 0.67 21.05 8.94 0.43 1.51 1.56 Zn 35.45 19.89 0.56 30.36 14.83 0.49 28.67 11.53 0.40 0.86 1.23 W 1.07 2.87 2.68 1.02 2.25 2.20 0.73 0.33 0.45 0.95 4.89 Sn 2.12 5.69 2.68 2.03 1.27 0.63 1.86 0.62 0.33 0.96 1.91 Mo 0.84 1.01 1.20 1.19 1.71 1.44 0.79 0.49 0.61 1.42 2.36 Bi 0.21 0.64 3.04 0.45 7.07 15.73 0.14 0.09 0.62 2.14 25.37 Li 12.01 13.00 1.08 15.89 10.82 0.68 14.00 6.63 0.47 1.32 1.45 Nb 5.74 3.50 0.61 10.15 15.82 1.56 7.63 3.83 0.50 1.77 3.12 U 1.51 0.77 0.51 2.44 2.96 1.21 2.08 0.73 0.35 1.62 3.46 Th 9.54 8.38 0.88 8.96 5.13 0.57 8.57 4.10 0.48 0.94 1.19 Rb 86.21 59.89 0.69 126.69 70.78 0.56 114.84 45.84 0.40 1.47 1.40 Zr 133.81 93.99 0.70 94.91 39.16 0.41 92.26 32.56 0.35 0.71 1.17 注:Au含量單位為10-9;其余元素單位為10-6;計算方法見公式(1)、 (2)、 (3)。數據采用標準化,其公式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蒙古呼倫西白地區(qū)鈮稀土多金屬礦成礦特征及找礦標志[J]. 胡二紅,賀中銀,張善明,呂新彪,阮班曉,趙鵬彬,孫浩,紀鵬飛,何世明,蘇波,劉婷. 中國地質. 2020(02)
[2]阿爾泰成礦帶中蒙邊界地區(qū)稀有元素鈮和鉭區(qū)域地球化學特征[J]. 劉漢糧,王學求,聶蘭仕,王瑋,遲清華,劉東盛. 現代地質. 2018(05)
[3]三稀元素礦床類型及找礦標志[J]. 謝長江,尹建華,李新敏. 四川地質學報. 2018(03)
[4]北山內蒙新發(fā)現的黑山咀南金多金屬礦帶地質特征及找礦潛力[J]. 張善明,賀中銀,韓志敏,王永暉,胡二紅,周彥波. 地質與勘探. 2018(05)
[5]內蒙古北山額勒根烏蘭烏拉一帶土壤測量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J]. 張善明,蘭生科,賀中銀,韓志敏,陳強,王永暉. 現代地質. 2018(04)
[6]中蒙跨境阿爾泰構造帶稀有元素鋰區(qū)域地球化學分布[J]. 劉漢糧,聶蘭仕,王學求,張義波,劉東盛,王瑋,遲清華. 現代地質. 2018(03)
[7]甘肅北山炭山子—黃草泉一帶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遠景[J]. 王磊,楊建國,王小紅,齊琦,張洲遠,張樂,謝燮,楊濤,楊生飛,胡兆國. 現代地質. 2016(06)
[8]我國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礦產資源調查研究成果綜述[J]. 王登紅,王瑞江,孫艷,李建康,趙芝,趙汀,屈文俊,付小方,江善元,黃華谷,馮文杰,徐平,李勝苗,黃新鵬,周輝,朱永新,涂其軍,李新仁,方一平,周園園. 地球學報. 2016(05)
[9]東天山-北山Cu-Ni-Au-Pb-Zn成礦帶主要成礦地質特征及潛力分析[J]. 丁建華,邢樹文,肖克炎,馬玉波,林健宸,鄧剛. 地質學報. 2016(07)
[10]北山風雷山地區(qū)白山組流紋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及構造環(huán)境[J]. 賈元琴,趙志雄,許海,王新亮,劉強,王金榮. 中國地質. 2016(01)
碩士論文
[1]內蒙古北山微波山地區(qū)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預測[D]. 胡二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2]氣溶膠地球化學找礦方法在荒漠戈壁區(qū)的效果驗證[D]. 沈博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3
[3]甘肅北山干旱荒漠景觀化探方法技術研究[D]. 徐仁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6
本文編號:3525137
【文章來源】:現代地質. 2020,3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5 頁
【部分圖文】:
微波山地區(qū)大地構造位置(a)[16]及綜合地質簡圖(b)
本區(qū)18種元素概率分布特征見圖2。依據上述地球化學理論及原始數據概率分布可知,研究區(qū)原始數據均呈非正態(tài)分布,均表現為正偏分布,取對數后絕大多數呈對數正態(tài)分布,表現為偏度和峰度較小。其中Au、Ag、Cu 3種元素含量呈正偏分布,說明元素遭受過后期礦化疊加,找礦前景較好;As、Sb為多峰分布,顯示多期地球化學作用疊加的特征;Mo、Bi、Nb等元素具右側拖尾現象,顯示元素可能在局部地段富集;Pb、Zn、W、Sn、Rb、U、Th、Li、Zr、La等元素基本服從對數正態(tài)分布,說明地質作用較為單一,其中Zr、La等元素峰度偏右,說明背景含量偏高。3.2 元素富集特征
表1 研究區(qū)18種元素地球化學參數Table 1 Geochemical parameters of 18 elements in the study area 元素 北山數據[34] 研究區(qū) 研究區(qū)/北山 剔除前后變化系數比值 原始數據 剔除后數據 X0 S0 Cv0 X1 S1 Cv1 X2 S2 Cv2 K1=X1/X0 Cv1/Cv2 Au 1.44 2.52 1.75 1.02 0.75 0.74 0.90 0.23 0.26 0.71 2.85 Ag 0.05 0.31 6.27 0.05 0.05 1.06 0.04 0.02 0.33 1.00 3.21 As 7.90 17.84 2.26 3.47 3.64 1.05 2.93 2.19 0.75 0.44 1.40 Sb 0.74 3.75 5.06 0.41 0.54 1.33 0.33 0.28 0.84 0.55 1.58 La 24.11 8.02 0.33 20.83 11.94 0.57 19.68 9.15 0.47 0.86 1.21 Cu 12.74 9.77 0.77 9.95 9.14 0.92 8.09 3.28 0.41 0.78 2.24 Pb 16.20 7.33 0.45 24.40 16.40 0.67 21.05 8.94 0.43 1.51 1.56 Zn 35.45 19.89 0.56 30.36 14.83 0.49 28.67 11.53 0.40 0.86 1.23 W 1.07 2.87 2.68 1.02 2.25 2.20 0.73 0.33 0.45 0.95 4.89 Sn 2.12 5.69 2.68 2.03 1.27 0.63 1.86 0.62 0.33 0.96 1.91 Mo 0.84 1.01 1.20 1.19 1.71 1.44 0.79 0.49 0.61 1.42 2.36 Bi 0.21 0.64 3.04 0.45 7.07 15.73 0.14 0.09 0.62 2.14 25.37 Li 12.01 13.00 1.08 15.89 10.82 0.68 14.00 6.63 0.47 1.32 1.45 Nb 5.74 3.50 0.61 10.15 15.82 1.56 7.63 3.83 0.50 1.77 3.12 U 1.51 0.77 0.51 2.44 2.96 1.21 2.08 0.73 0.35 1.62 3.46 Th 9.54 8.38 0.88 8.96 5.13 0.57 8.57 4.10 0.48 0.94 1.19 Rb 86.21 59.89 0.69 126.69 70.78 0.56 114.84 45.84 0.40 1.47 1.40 Zr 133.81 93.99 0.70 94.91 39.16 0.41 92.26 32.56 0.35 0.71 1.17 注:Au含量單位為10-9;其余元素單位為10-6;計算方法見公式(1)、 (2)、 (3)。數據采用標準化,其公式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蒙古呼倫西白地區(qū)鈮稀土多金屬礦成礦特征及找礦標志[J]. 胡二紅,賀中銀,張善明,呂新彪,阮班曉,趙鵬彬,孫浩,紀鵬飛,何世明,蘇波,劉婷. 中國地質. 2020(02)
[2]阿爾泰成礦帶中蒙邊界地區(qū)稀有元素鈮和鉭區(qū)域地球化學特征[J]. 劉漢糧,王學求,聶蘭仕,王瑋,遲清華,劉東盛. 現代地質. 2018(05)
[3]三稀元素礦床類型及找礦標志[J]. 謝長江,尹建華,李新敏. 四川地質學報. 2018(03)
[4]北山內蒙新發(fā)現的黑山咀南金多金屬礦帶地質特征及找礦潛力[J]. 張善明,賀中銀,韓志敏,王永暉,胡二紅,周彥波. 地質與勘探. 2018(05)
[5]內蒙古北山額勒根烏蘭烏拉一帶土壤測量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J]. 張善明,蘭生科,賀中銀,韓志敏,陳強,王永暉. 現代地質. 2018(04)
[6]中蒙跨境阿爾泰構造帶稀有元素鋰區(qū)域地球化學分布[J]. 劉漢糧,聶蘭仕,王學求,張義波,劉東盛,王瑋,遲清華. 現代地質. 2018(03)
[7]甘肅北山炭山子—黃草泉一帶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遠景[J]. 王磊,楊建國,王小紅,齊琦,張洲遠,張樂,謝燮,楊濤,楊生飛,胡兆國. 現代地質. 2016(06)
[8]我國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礦產資源調查研究成果綜述[J]. 王登紅,王瑞江,孫艷,李建康,趙芝,趙汀,屈文俊,付小方,江善元,黃華谷,馮文杰,徐平,李勝苗,黃新鵬,周輝,朱永新,涂其軍,李新仁,方一平,周園園. 地球學報. 2016(05)
[9]東天山-北山Cu-Ni-Au-Pb-Zn成礦帶主要成礦地質特征及潛力分析[J]. 丁建華,邢樹文,肖克炎,馬玉波,林健宸,鄧剛. 地質學報. 2016(07)
[10]北山風雷山地區(qū)白山組流紋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及構造環(huán)境[J]. 賈元琴,趙志雄,許海,王新亮,劉強,王金榮. 中國地質. 2016(01)
碩士論文
[1]內蒙古北山微波山地區(qū)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預測[D]. 胡二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2]氣溶膠地球化學找礦方法在荒漠戈壁區(qū)的效果驗證[D]. 沈博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3
[3]甘肅北山干旱荒漠景觀化探方法技術研究[D]. 徐仁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6
本文編號:35251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5251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