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電提取測量法在河南周庵銅鎳礦區(qū)找礦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 地電提取 隱伏銅鎳礦 成礦預測 找礦模式 河南周庵 出處:《桂林理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我國盆地及周邊區(qū)域蘊藏著重要的戰(zhàn)略性資源,是新一輪礦產(chǎn)資源勘查最有可能獲得重大發(fā)現(xiàn)和重大突破的地區(qū),但因蓋層問題,盆地及周邊區(qū)域的礦產(chǎn)勘查工作,一直是擺在地質工作者面前的難題。周庵礦床位于盆山邊緣區(qū)域,是秦嶺-大別造山帶發(fā)現(xiàn)的完全隱伏的大型銅鎳礦床,礦體被太古代變質巖地層和新生代沖洪積層所覆蓋,覆蓋層厚度大,致使在該區(qū)尋找隱伏銅鎳礦難度較大。地電提取測量法是以地下礦物中的離子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為基礎,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將呈活動態(tài)的金屬離子遷移到指定的元素接收器中,通過對元素接收器中樣品的測試分析獲得各測點上每個指示元素提取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達到探測隱伏礦床的目的。本論文在系統(tǒng)收集前人研究資料和野外測量取樣的基礎上,通過詳細分析、總結研究區(qū)區(qū)域成礦背景特征、礦區(qū)地質特征以及礦床地質特征,對地電提取測量法在研究區(qū)找礦應用及效果進行系統(tǒng)分析研究,獲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認識:1、周庵巖體及礦體地質特征表明,巖體具深熔特征,銅鎳礦床成因為晚期深成熔離作用,自變質再次富集、后期熱液疊加的多期次成礦。2、電化學溶解實驗表明,在外加電場作用下,銅鎳礦標本在電解池內(nèi)產(chǎn)生了強烈的電化學溶解。進一步闡明了,外加電場的作用能使礦物部分被溶解。3、剖面可行性試驗研究證實,地電提取測量法在該區(qū)尋找隱伏銅鎳礦可行、有效。4、據(jù)Cu、Ni、Co、Cr異常中共生伴生元素組合情況,結合異常規(guī)模、強度以及所處的地表地質環(huán)境,對Cu、Ni、Co、Cr異常進行綜合解釋、評價并排序。較有成礦遠景的Cu異常排序結果為:Cu-4、Cu-3、Cu-5、Cu-1、Cu-2;較有成礦遠景的Ni異常排序結果為:Ni-4、Ni-3、Ni-5、Ni-1、Ni-2;較有成礦遠景的Co異常排序結果為:Co-4、Co-5、Co-6、Co-1、Co-2、Co-3;較有成礦遠景的Cr異常排序結果為:Cr-4、Cr-6、Cr-1、Cr-7、Cr-3、Cr-2、Cr-5。5、首次提出將地電提取元素數(shù)據(jù)進行融合,根據(jù)建立的融合模型對本次地電提取元素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通過綜合對比Cu、Ni、Co、Cr元素融合前后異常信息與地質信息的反映情況得出,融合后各異常區(qū)帶的異常強度、連續(xù)性均得到了增強,再現(xiàn)性較好。6、綜合地質、地電提取單元素異?臻g分布特征、多元素數(shù)據(jù)融合成果疊加信息,在該區(qū)劃分出Ⅰ、Ⅱ、Ⅲ、Ⅳ號異常區(qū),為該區(qū)深邊部找礦提供依據(jù)。7、通過分析周庵銅鎳礦床成礦地質條件,概括總結礦床成礦模式,綜合地電提取剖面試驗及面積性實驗研究結果,總結地質找礦標志、地電提取找礦標志,并建立常規(guī)化探、地電提取測量法尋找隱伏銅鎳礦理想模式;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s in the area of the basin , which is based on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of the ions in the underground mineral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bodies 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find hidden copper - nickel deposits in the area . Cu - 5 , Cu - 1 , Cu - 2 , Ni - 4 , Ni - 3 , Ni - 5 , Ni - 1 , Ni - 2 and Co - 6 , Co - 1 , Co - 3 , Co - 6 , Co - 1 , Co - 2 , Co - 3 . extracting the prospecting mark by earth electricity , and establishing the ideal mode of the hidden copper nickel ore by the convent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nd the geoelectric extraction measurement method ;
【學位授予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631.3;P618.41;P618.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必敏;王學求;徐善法;姚文生;葉榮;;盆地金屬礦穿透性地球化學勘查模型與案例[J];中國地質;2016年05期
2 孫彬彬;張學君;劉占元;周國華;張必敏;陳亞東;;地電化學異常形成機理初探[J];物探與化探;2015年06期
3 李前志;周軍;劉磊;張繼榮;張建超;;巖石地球化學異常下限的確定方法對比——以云南思姑錫礦區(qū)為例[J];地質找礦論叢;2015年03期
4 楊斌;;正態(tài)性檢驗的幾種方法比較[J];統(tǒng)計與決策;2015年14期
5 張照偉;李文淵;王亞磊;錢兵;李侃;張江偉;高永寶;郭周平;尤敏鑫;;南祁連化隆地區(qū)鎂鐵-超鎂鐵質侵入巖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與銅鎳成礦[J];地質學報;2015年03期
6 臧金生;王東曉;趙瑞強;;化探異常定量評價[J];物探與化探;2014年06期
7 劉強;李偉;王長琪;;黃土覆蓋區(qū)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采集及采樣單元之間誤差校正方法研究——以內(nèi)蒙古敖漢旗為例[J];地質與資源;2014年06期
8 龔銀杰;彭三國;朱江;邱嘯飛;李衛(wèi)東;;武當-桐柏-大別成礦帶銅礦成礦規(guī)律[J];地質與勘探;2014年05期
9 趙博;張德會;于蕾;石成龍;;從克拉克值到元素的地球化學性質或行為再到成礦作用[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4年02期
10 劉志敏;宋立榮;趙一點;;河南省某地銅鎳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和成礦控制的探討[J];有色礦冶;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高倩;多源數(shù)字油田數(shù)據(jù)與油田數(shù)據(jù)融合及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孫立吉;紅旗嶺銅鎳硫化物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技術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潘軍;多元地學空間數(shù)據(jù)融合及可視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大偉;基于多元素數(shù)據(jù)融合的化探異常評判[D];吉林大學;2015年
2 焉杰;多傳感器時滯系統(tǒng)信息融合及其仿真[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曹廣真;多源數(shù)據(jù)融合在金礦成礦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5076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50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