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S對卵泡顆粒層和膜層細胞Toll受體基因表達和類固醇激素合成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LPS對卵泡顆粒層和膜層細胞Toll受體基因表達和類固醇激素合成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鵝 等級卵泡 Toll樣受體 內毒素 性類固醇激素合成
【摘要】:為研究種鵝等級卵泡的病原識別模式受體和內分泌功能對細菌內毒素(LPS)的反應性,探討Toll樣受體(TLRs)在種鵝生殖免疫中的作用及其與生殖內分泌的關系,以加深對生殖系統(tǒng)感染和生殖調控的理解,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和免疫新靶位,我們以產蛋期揚州鵝為實驗動物,在種鵝產蛋后8h和2h以及產蛋前4h、16h和28h翅靜脈注射LPS(1.5 mg/kg BW),在其產蛋8h后翅靜脈采集血液,并屠宰采集卵巢卵泡,觀察卵泡外觀形態(tài),分離等級卵泡的膜層和顆粒層。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q RT-PCR)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等技術分別研究種鵝產蛋期卵泡顆粒層(GL)和膜層(TL)的TLRs表達譜及表達差異;TLRs在不同生長期卵泡GL和TL的表達差異;LPS處理0h,6h,12h,24h和36h后卵泡外觀形態(tài)的變化及GL和TL TLRs的表達變化,以及血液中孕酮(P4)和雌二醇(E2)的濃度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類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調節(jié)蛋白(St AR),膽固醇側鏈裂解酶基因(CYP11A1),17ɑ-羥化酶和17,20裂解酶基因(CYP17A1),細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的表達變化。結果顯示,顆粒細胞中,除了TLR2-2幾乎不表達,其余所有的TLRs成員,包括TLR1-1,TLR1-2,TLR2-1,TLR3,TLR4,TLR5,TLR7,TLR15和TLR21都表達;膜細胞則表達所有禽類TLRs成員。產蛋期種鵝,4個TLRs家族基因在GL中的表達水平極顯著高于TL(P0.01),3個TLRs成員在TL的表達量極顯著高于GL(P0.01)。隨著卵泡的生長發(fā)育,各個TLRs的表達水平相對較穩(wěn)定,僅TLR15在GL中的表達水平隨卵泡發(fā)育而增強(P0.05),TLR2-1和TLR15在TL中的表達水平隨卵泡發(fā)育顯著增強(P0.05)。LPS處理12小時內,等級卵泡外觀形態(tài)無明顯變化,24h時,部分鵝卵泡出現不規(guī)則的膠凍狀變性,而36h時,所有實驗鵝卵泡皆出現膠凍狀變性。GL中8個TLRs家族基因的表達水平隨LPS作用時間增加而顯著增強(P0.01),而TLR3的表達水平呈現減弱的趨勢,這些TLRs出現差異顯著的時間點不同。與在GL不同的是,TL中,10個TLRs家族基因在LPS作用后其表達水平都逐步增強,并于不同時間點達到差異極顯著(P0.01)。LPS處理后,鵝血液中P4和E2的濃度顯著降低(P0.01),都于12h時達到差異顯著,而其合成限速酶基因St AR和CYP11A1,CYP17A1和CYP19A1的表達也減弱,分別于6h,6h,12h和6h時發(fā)生顯著改變(P0.01),其中St AR的表達水平呈現先增強后減弱的趨勢。綜合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種鵝卵泡中表達各個TLRs家族基因,存在TLRs介導的先天性免疫反應。顆粒細胞和膜細胞對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不同,其潛在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也不同。隨著種鵝卵泡的生長發(fā)育,顆粒細胞和膜細胞的病原識別能力增強。LPS直接危害卵泡發(fā)育及排卵,所有禽類TLRs家族基因的表達水平都隨之發(fā)生顯著變化,并可分為早期,中期和后期應答基因,早期卵泡損傷小,是治療LPS入侵的最佳時期。此外,LPS還降低P4和E2的合成及其關鍵限速酶基因的表達,危害鵝的生殖內分泌;谘芯拷Y果,我們推測LPS入侵后,卵泡通過TLRs介導性類固醇激素的合成,且這一過程可能存在時間依賴性。本研究對水禽業(yè)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控制及開發(fā)內毒素抑制劑、新型減毒疫苗和佐劑可提供參考,對水禽生殖免疫和生殖內分泌,及兩者之間關系進行了初步探討,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鵝 等級卵泡 Toll樣受體 內毒素 性類固醇激素合成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35
【目錄】:
- 符號說明5-9
- 中文摘要9-11
- 英文摘要11-13
- 1 前言13-28
- 1.1 TLRs的概述14-21
- 1.1.1 TLRs的結構14-15
- 1.1.2 TLRs的配體15
- 1.1.3 TLRs的分布15-16
- 1.1.4 TLRs信號轉導途徑16-18
- 1.1.5 TLRs在免疫系統(tǒng)中的作用18
- 1.1.6 TLRs與生殖免疫調節(jié)18-21
- 1.2 LPS的概述21-25
- 1.2.1 LPS的結構21-22
- 1.2.2 LPS的受體22-23
- 1.2.3 LPS的信號通路23-24
- 1.2.4 水禽養(yǎng)殖環(huán)境LPS的來源24-25
- 1.2.5 LPS對種鵝的危害25
- 1.3 P4、E2與其合成關鍵限速酶基因的概述25-27
- 1.4 TLRs與P4、E2的關系27-28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28
- 2 材料與方法28-36
- 2.1 材料28-29
- 2.1.1 試驗動物及場地28
- 2.1.2 試驗試劑28
- 2.1.3 試驗儀器設備28-29
- 2.2 試驗方法29-36
- 2.2.1 實驗設計及處理29
- 2.2.2 樣品采集及處理29-30
- 2.2.3 P4和E2的測定30-31
- 2.2.4 總RNA提取和反轉錄31-33
- 2.2.5 引物設計33-34
- 2.2.6 目的片段RT-PCR擴增和測序34
- 2.2.7 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34-35
- 2.2.8 數據分析35-36
- 3 結果與分析36-44
- 3.1 總RNA質量檢測36
- 3.2 等級卵泡TLRs的表達譜36-37
- 3.3 種鵝等級卵泡顆粒層和膜層TLRs家族基因的差異表達37-38
- 3.4 種鵝不同大小卵泡TLRs家族基因的差異表達38-40
- 3.5 LPS對種鵝卵巢卵泡外觀形態(tài)的影響40
- 3.6 LPS對種鵝等級卵泡TLRs的影響40-42
- 3.7 LPS對種鵝P4、E2及其合成關鍵限速酶基因的影響42-44
- 4 討論44-50
- 4.1 種鵝等級卵泡顆粒細胞和膜細胞TLRs家族基因的表達44-45
- 4.2 種鵝不同大小卵泡TLRs家族基因的表達45-46
- 4.3 LPS對卵巢卵泡外觀形態(tài)及TLRs表達的影響46-48
- 4.4 LPS對種鵝P4、E2及其關鍵限速酶基因表達的影響48-50
- 5 結論50-51
- 6 參考文獻51-61
- 7 致謝61-62
- 8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岳文斌;免疫家畜類固醇激素的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1989年12期
2 張習藝;邱忠權;;高效液相色譜法定性測定牦牛被毛和血漿中的類固醇激素[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1期
3 顧憲紅;動物血漿類固醇激素的放射免疫測定[J];中國飼料;1997年24期
4 ;書刊評介[J];動物學雜志;1958年02期
5 陶勇;類固醇激素免疫的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yī)雜志;1999年02期
6 趙維信;譚玉鈞;姜仁良;康春曉;;誘導鰱排卵時性類固醇激素含量的變化[J];水生生物學報;1988年03期
7 陶勇;動物類固醇激素免疫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動物繁殖;1998年03期
8 楊明;李艷霞;馮成洪;張雪蓮;劉姝芳;林建德;;類固醇激素的環(huán)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2年05期
9 張肖;丁長青;;糞便類固醇激素檢測準確性的影響因素[J];動物學雜志;2012年05期
10 應素燕;王衛(wèi)平;頡志剛;陳建榮;;膠束電動色譜法快速測定魚血液中的類固醇激素[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楊明;李艷霞;馮成洪;張雪蓮;劉淑芳;林建德;;類固醇激素的環(huán)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A];十一五農業(yè)環(huán)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潘燕云;孫挺;馮健;;注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對泥鰍血清性類固醇激素變化研究[A];中國魚類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寧艷霞;李曉波;馬永杰;柏乾明;田玳;殷蓮華;;類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調節(jié)蛋白(StAR)在脂質代謝及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A];中國生理學會第十一屆張錫鈞基金全國青年優(yōu)秀生理學學術論文交流及評獎會議綜合摘要[C];2011年
4 方永強;;文昌魚哈氏窩結構功能的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研究進展[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5 朱華平;莫嬡嬡;盧邁新;高風英;葉星;黃樟翰;可小麗;;17α-甲基睪丸酮和來曲唑對羅非魚類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表達的影響[A];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方式轉變——2011年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春旺;蔣志剛;曾巖;夏經世;張林源;唐保田;;麋鹿副產品的藥用基礎數據與北京麋鹿的保護[A];21世紀新北京生態(tài)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7 李冬;;美能治療顏面類固醇激素皮炎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蘇平;有早產風險的孕婦慎用激素[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玉邦;鄰苯二甲酸單丁酯影響類固醇激素合成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夏小春;環(huán)氧二烯Mycoepoxydiene和類固醇激素受體輔激活子3(SRC-3)在過敏發(fā)生過程中作用的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13年
3 黃英;神農架川金絲猴糞便類固醇激素的非損傷性測定及其指示作用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巍;HPLC-MS/MS檢測牛乳中類固醇激素及乳的安全性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曹宇彤;不同泌乳期中國漢族人乳類固醇組學分析[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郭佳佳;LPS對卵泡顆粒層和膜層細胞Toll受體基因表達和類固醇激素合成的影響[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譚麗超;水環(huán)境中類固醇激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郭彥嬌;朱瀗(Nipponia nippon)糞便中類固醇激素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6 夏露;膽固醇轉運相關基因在鵝卵泡類固醇激素合成中的作用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米曉霞;禽蛋及豬血漿中類固醇激素含量的檢測—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HPLC-MS/MS)[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8 胡海平;類固醇激素在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特征[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9 張肖;朱瀗(Nipponia nippon)糞便中類固醇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10 康占省;動物源性食品中類固醇激素殘留的檢測方法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350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3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