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單核體DAN3和M與其雜交雙核體G1菌絲階段基因表達差異的轉錄組初步分析
本文關鍵詞:金針菇單核體DAN3和M與其雜交雙核體G1菌絲階段基因表達差異的轉錄組初步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菌絲 轉錄組 差異表達基因 GO功能分析 KEGG pathway分析
【摘要】:以金針菇(Flammulinavelutipes)單核菌株DAN3的基因組為參考,完成單核體DAN3和M及其雜交雙核體G1在菌絲階段的轉錄組測序與數(shù)據(jù)分析,比較兩個樣本間的差異基因,并對差異基因進行GO功能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結果表明:兩個樣本中共有顯著性差異表達的基因86個,其中,在G1中呈上調、下調表達的基因數(shù)分別為41、45個,有2個基因在G1中特異表達。GO功能分析結果表明,86個差異基因中有40個基因比對上了GO功能注釋,其中18個基因在G1中呈上調表達;單一生物過程和催化活性為顯著性富集的功能,相關基因在G1中呈上調表達。KEGG pathway分析結果表明,22個差異基因被定位到17條Pathway,其中10個基因在G1中呈上調表達,包括賴氨酸代謝途徑對應基因,3_M和G1菌絲樣品中賴氨酸含量分別為1.70×103 ng/mg和1.06×103 ng/mg,說明G1中上調的基因可能與之降解相關;DNA復制是顯著性富集的代謝途徑,相關基因在G1中呈下調表達。
【作者單位】: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農業(yè)部南方食用菌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fā)中心上海市農業(yè)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
【關鍵詞】: 菌絲 轉錄組 差異表達基因 GO功能分析 KEGG pathway分析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3BAD16802)資助
【分類號】:S646.15
【正文快照】: 金針菇(Flammulinavelutipes(Fr.)Sing),是著名的食、藥兩用真菌,不僅味道鮮美,且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1],為我國產量最高的工廠化生產菇種。作為典型的四極異宗結合的真菌[2],金針菇雙核菌絲的形成由兩對交配型因子A、B控制[3]。A、B因子都不同的單核菌絲質配,形成具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迎捷,陳明杰,汪昭月,譚琦,馮志勇,賀冬梅,鄭連勝,沈宗英;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遺傳研究——Ⅱ香菇孢子單核體和原生質單核體形態(tài)與生化性狀上的差異[J];食用菌學報;1997年02期
2 焦海濤,楊先新,周偉,王群,張順凱,羅信昌;香菇原生質體單核體雜交方法試驗[J];中國食用菌;2002年06期
3 林范學,程水明,林芳燦;香菇不同交配型單核體親本配合力的測定[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4 張明月;劉冬忍;張大飛;柴冉;田芳;許苗苗;邱立友;;糙皮側耳單核體和雙核體同工酶譜的比較[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5 馮偉林;蔡為明;金群力;沈穎越;范麗軍;劉曉紅;;杏鮑菇單核體菌株及其雜交后代篩選和鑒定[J];核農學報;2012年02期
6 張厚瑞;;擔子菌雜交育種基礎[J];中國食用菌;1985年05期
7 王波;香菇原生質體再生的單核體形成與遺傳生理特性研究[J];西南農業(yè)學報;1995年02期
8 宋春艷;尚曉冬;譚琦;劉德云;鄭巧平;項壽南;;香菇原生質體單核體雜交后代性狀變異初探[J];食用菌學報;2008年03期
9 鮑大鵬,譚琦,吳國富,潘迎捷;香菇孢子單核體原生質體的制備和再生的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0年06期
10 曾榮鑒,丁瓊華;香菇單核體極性測定及其應用[J];食用菌;199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何培新;王斌;羅信昌;;木耳孢子單核體酯酶同工酶酶譜多態(tài)性[A];中國菌物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六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邊銀丙;肖揚;宋小亞;黃亞東;唐利華;;黑木耳單核體親和性的細胞學與分子標記分析[A];湖北省暨武漢微生物學會真菌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大會報告集[C];2007年
3 宋文華;陳明杰;宋春艷;張美彥;陳祥;林楠;鮑大鵬;;一個香菇單核體的B位點結構的分子解析[A];第九屆全國食用菌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0年
4 宋小亞;李陽;邊銀丙;;黑木耳不同菌株單核體之間STE3信息素受體基因片段的比較[A];中國菌物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七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波;祁麗萍;賈定洪;鮮靈;高儉;唐利民;;金針菇雙-單雜交遺傳機理分析[A];第十屆全國食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4年
6 付成;肖揚;夏鳳娜;王卓仁;邊銀丙;;香菇不同雜交群體遺傳多樣性的AFLP分析[A];第九屆全國食用菌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0年
7 王波;張斌;譚艷;賈定洪;;金針菇雜交菌株產量和成分含量相關性狀分析[A];中國菌物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貴州省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會議摘要[C];2014年
8 程水明;;來自香菇雙核體中兩組成型核不對稱恢復的遺傳分析(英文)[A];首屆全國食用菌中青年專家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凱;基于分子標記手段輔助靈芝育種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許占伍;真姬菇顏色遺傳及單核體多態(tài)性初步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秦娟;金針菇子實體顏色在單孢及測交后代群體中遺傳分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926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9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