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葉色黃化突變體Huang S特征特性研究及其基因定位
本文關鍵詞:水稻葉色黃化突變體Huang S特征特性研究及其基因定位
更多相關文章: 水稻 黃化突變體Huang S 農(nóng)藝性狀 配合力 基因定位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本試驗以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廣占63-4S為對照材料,研究水稻葉色黃化突變體Huang S的光合色素含量變化、異交性能、配合力及葉色遺傳機理,并對其葉色突變基因進行定位,為后期的基因克隆及應用奠定好的基礎。初步結果如下:(1)與廣占63-4S相比,Huang S整個生育期葉色均表現(xiàn)為黃化,分蘗略強;Huang S各個時期葉綠素含量差異顯著或極顯著,分蘗期之前,葉綠素含量降至最低值;分蘗盛期,葉綠素含量有所提高,與對照相比,葉綠素含量顯著差異。(2)不同播期花粉鏡檢結果表明,Huang S與廣占63-4S的育性及其轉育大體相同,在不育溫度范圍內時,兩者花粉都為典敗型,少量圓敗,無染敗,套袋自交不結實;在轉育氣溫條件下,花期鏡檢有正;ǚ鄢霈F(xiàn),且套袋自交結實差異不顯著。(3)Huang S等5個兩系不育系產(chǎn)量因素一般配合力分析,株高:T175S隆科638SHuang S廣占63-4S晶4115S;播始歷期:隆科638S晶4115SHuang ST175S廣占63-4S;穗長:Huang S晶4115S廣占63-4ST175S隆科638S;有效穗:隆科638S廣占63-4SHuang ST175S晶4115S;實粒數(shù):T175SHuang S晶4115S廣占63-4S隆科638S;結實率:晶4115SHuang S隆科638S廣占63-4ST175S;千粒重:Huang S隆科638S廣占63-4ST175S晶4115S;單株產(chǎn)量:Huang S廣占63-4S隆科638ST175S晶4115S。雜交組合間,Huang S/昌恢861、晶4115S/昌恢871產(chǎn)量性狀特殊配合力(SCA)效應值均表現(xiàn)好。與廣占63-4S為對照,Huang S構成產(chǎn)量因素一般配合力效應值略高于對照,但差異不明顯;選擇性狀互補的恢復系,可以配組得到較好的雜交組合。(4)對突變體Huang S的葉色黃化遺傳性狀研究,與突變體Huang S配組雜交組合F1及自交F2群體葉色表型可知,F1葉色都表現(xiàn)為正常綠色,F2群體出現(xiàn)葉色分離,其葉色黃化:綠葉比為1:3,表明Huang S葉色突變基因是由單隱性核基因控制。構建Huang S/9311 F2群體用于突變體HUANG S基因定位,用SSR標記方法把葉色突變基因HUANG S定位在2號染色體的標記ab19-1與B2-4之間,其遺傳距離于兩者分別是1.0cM與4.6cM。
【關鍵詞】:水稻 黃化突變體Huang S 農(nóng)藝性狀 配合力 基因定位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51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文獻綜述8-19
- 1.1 葉色突變研究進展8-12
- 1.1.1 葉色突變的類型8-9
- 1.1.2 葉綠素生物合成途徑9-11
- 1.1.3 葉綠素降解途徑11-12
- 1.1.4 黃化突變體在種子提純方面的優(yōu)勢12
- 1.2 葉色突變體與光合色素含量的關系12-13
- 1.3 葉色黃化突變體在水稻育種中研究進展13-16
- 1.3.1 葉色黃化突變體的獲取13
- 1.3.2 黃化突變體與野生型主要性狀的比較13-14
- 1.3.3 基因定位及遺傳分析14-16
- 1.4 葉色突變的分子機理16-17
- 1.4.1 葉綠體分化與發(fā)育的研究16-17
- 1.4.2 質-核信號傳導關系17
- 1.5 黃化突變體在育種中的應用17
- 1.6 分子標記技術17-18
- 1.6.1 分子標記在育種中的應用18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8-19
- 第二章 黃化突變體Huang S的特征特性研究19-29
- 2.1 材料與方法19-20
- 2.1.1 試驗材料19
- 2.1.2 葉綠素含量及色素含量的測定19
- 2.1.3 農(nóng)藝性狀調查19-20
- 2.1.4 黃化突變體Huang S育性觀察20
- 2.1.5 異交性能的研究20
- 2.2 結果與分析20-28
- 2.2.1 葉色表型特征20-21
- 2.2.2 突變體Huang S光合色素含量的變化21-22
- 2.2.3 Huang S農(nóng)藝性狀調查22-24
- 2.2.4 Huang S育性、結實率調查24-26
- 2.2.5 開花習性研究26-28
- 2.3 小結與討論28-29
- 第三章 Huang S等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29-34
- 3.1 材料與方法29
- 3.1.1 試驗材料29
- 3.1.2 試驗方法29
- 3.2 結果分析29-33
- 3.2.1 配合力方差分析29-30
- 3.2.2 配合力效應分析30-33
- 3.3 小結與討論33-34
- 第四章 黃化突變體Huang S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34-42
- 4.1 材料與方法34-36
- 4.1.1 試驗材料34
- 4.1.2 構建葉色黃化定位群體、遺傳分析34
- 4.1.3 DNA提取方法34
- 4.1.4 提取產(chǎn)物的純度檢測34-35
- 4.1.5 SSR分子標記的PCR擴增及電泳檢測35
- 4.1.6 SSR分子標記引物合成及開發(fā)新標記35
- 4.1.7 遺傳距離的計算35-36
- 4.1.8 候選基因的預測36
- 4.2 結果與分析36-40
- 4.2.1 葉色基因遺傳分析36-37
- 4.2.2 葉色基因的初步定位37-38
- 4.2.3 葉色基因的精細定位38-39
- 4.2.4 葉色基因功能預測39-40
- 4.3 小結與討論40-42
- 4.3.1 葉色突變性狀遺傳及其基因定位40-41
- 4.3.2 葉色基因的預測41-42
-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42-44
- 5.1 Huang S的葉色特性及葉綠素含量的變化42
- 5.2 Huang S突變體基因對農(nóng)藝性狀的影響42
- 5.3 Huang S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42
- 5.4 Huang S的應用前景42-44
- 參考文獻44-48
- 致謝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偉平;朱飛舟;唐俐;陳立云;武小金;;一種水稻全包穗突變體的發(fā)現(xiàn)及初步分析[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8年06期
2 羅洪發(fā);查仁明;楊洪海;田永航;薛建蜂;張鵬;;水稻突變體的創(chuàng)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1年27期
3 溫明星;陳愛大;曲朝喜;;植物突變體創(chuàng)造及研究現(xiàn)狀[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2年06期
4 馮永清;鄒維華;李豐成;張晶;張會;謝國生;涂媛苑;路鐵剛;彭良才;;特異水稻脆莖突變體生物學特性及生物質降解效率的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2013年03期
5 張洪征;程治軍;萬建民;;水稻白化突變體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3年11期
6 楊春艷;江玲;沈貝貝;馮志明;王新華;萬建民;;水稻品種‘南粳35’輻射誘變突變體的鑒定[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7 張旭;Theo van de Lee;陸維忠;喻大昭;馬鴻翔;;小麥赤霉菌綠色熒光蛋白標記突變體的侵染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10期
8 郭建秋;雷全奎;楊小蘭;馬雯;張向召;;植物突變體庫的構建及突變體檢測研究進展[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6期
9 葉俊;吳建國;杜婧;鄭希;張志;石春海;;水稻“9311”突變體篩選和突變體庫構建[J];作物學報;2006年10期
10 毛畢剛;劉華清;陳建民;陳在杰;彭永宏;王鋒;;兩個水稻生殖器官突變體的形態(tài)特征和遺傳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俊瑜;朱誠;蔣德安;陳靜;孫宗修;;水稻突變體對鎘的反應及其對鎘的積累、分配特性[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林冬;朱誠;胡國成;孫宗修;;鎘脅迫下敏感水稻突變體的抗氧化應答[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張亞芳;潘存紅;李愛宏;湯雯;武茹;陳宗祥;許愛霞;潘學彪;;提高水稻插入突變體庫利用效率的一點嘗試[A];江蘇省遺傳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劉寶花;彭友良;;一個新的基因控制梨孢菌的菌落生長[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袁亮;郭威;周丹;陳功友;;水稻條斑病菌突變體庫的構建以及部分突變體的鑒別[A];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佟星;吳寶美;趙波;葉劍;劉紅霞;曾潮武;濮紹京;萬平;;小豆突變體庫構建及突變體篩選[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7 石春海;吳建國;周元飛;;水稻“9311”和“日本晴”植株和稻米突變體庫的構建[A];全國生物遺傳多樣性高峰論壇會刊[C];2012年
8 高榮村;胡勝武;郭學蘭;董彩華;劉勝毅;;擬南芥抗菌核病突變體的篩選[A];湖北省遺傳學會、江西省遺傳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倪永靜;胡新;任德超;李巧云;牛吉山;;國麥301突變體庫構建初報[A];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朱傳鳳;吳家和;何朝族;;一個水稻半矮稈突變體的鑒定及其分子功能研究[A];全國植物分子育種研討會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本報記者 劉洋;尋找“美麗的偶然”[N];東方煙草報;2014年
2 科綜;水稻“長生不老”可被制約[N];大眾科技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磊;擬南芥CKRW1基因和GFC1基因的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郭斐;利用半理性和理性策略對酶活性及手性選擇性的設計[D];浙江大學;2015年
3 師曉;水稻雄性不育突變體gsl5的基因克隆及不育機理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4 劉峰;煙草激活標簽突變體庫的構建與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4年
5 奉保華;水稻斑點葉突變體HM47的基因克隆與功能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6 徐萍;擬南芥突變體edt1根系發(fā)育的分子機制及pqt24-1耐百草枯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7 錢平平;擬南芥甾醇調控氣孔發(fā)育和開花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8 王曉強;植物根際促生菌Lyc2和XW10的鑒定及抑菌機理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9 譚炎寧;水稻溫敏雄性不育突變體T98S和葉色突變體grc2的鑒定、遺傳與利用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10 高翔;擬南芥cat2突變體中葉片偏下性生長機理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洋;水稻護穎外稃化突變體lemma-like sterile lemma(lsl)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D];西南大學;2015年
2 王丹霞;水稻yl1黃葉突變體的基因克隆與功能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張龍弟;水稻中一個葉尖枯突變體的圖位克隆及LTN2基因的功能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4 董青;兩個水稻黃綠葉基因的圖位克隆[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5 查象敏;玉米抗蟲相關突變體的篩選及基因的初步定位[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6 杜依聰;玉米表皮蠟質突變體glossy6的表型分析與基因克隆[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7 梅家松;一個水稻黃綠葉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8 焦禹順;煙草香氣突變體鑒定及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9 熊劍銳;中國蘭春劍隆昌素葉色突變體生理生化和光合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10 程孝;水稻稃片白化突變體Ds插入位點與標記基因的分子鑒定[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960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9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