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蠶C-型凝集素11基因BmCTL11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本文關鍵詞:家蠶C-型凝集素11基因BmCTL11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家蠶 C-型凝集素 基因克隆 表達譜 微生物誘導 多克隆抗體
【摘要】:昆蟲的C-型凝集素參與先天免疫系統(tǒng)中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家蠶C-型凝集素11(C-type lectins,CTL11)基因BmCTL11是經(jīng)家蠶微孢子蟲(Nb)感染誘導后在蠶體內(nèi)持續(xù)高量表達的基因。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BmCTL11基因編碼有307個氨基酸的多肽,預測分子質量34.51 kD,等電點4.69,含2個串聯(lián)的典型C-型凝集素糖識別結構域,與煙草天蛾的IML-1蛋白進化距離最近。RT-PCR檢測BmCTL11基因在家蠶幼蟲時期的轉錄水平較高,并在多個組織有轉錄。將滅活的家蠶病原細菌、真菌、微孢子蟲、病毒等注射家蠶5齡幼蟲后的24 h內(nèi),qRT-PCR檢測BmCTL11基因在幼蟲脂肪體和中腸組織內(nèi)的轉錄水平均發(fā)生上調,說明該基因能夠被多種病原微生物誘導。以家蠶5齡第3天幼蟲脂肪體c DNA為模板克隆了BmCTL11基因,連接到p ET-32a載體,誘導表達后將純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昆明鼠制備出效價為1∶102 400的BmCTL11多克隆抗體。Western blot分析結果顯示,BmCTL11蛋白可能以二聚體形式主要分布于家蠶脂肪體、血漿、中腸、表皮等組織中,推測BmCTL11在家蠶識別病原微生物并介導引發(fā)進一步的先天免疫反應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關鍵詞】: 家蠶 C-型凝集素 基因克隆 表達譜 微生物誘導 多克隆抗體
【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No.2012CB1146-04)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No.2013AA1-02507) 西南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No.XDJK2015A010)
【分類號】:S881.2;Q78
【正文快照】: 昆蟲的先天免疫無論是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首先需要對入侵病原微生物進行識別,在此過程中機體的免疫識別分子/受體能夠識別并結合病原表面比較保守的被稱為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s)的物質[1]。免疫識別分子/受體是昆蟲先天免疫系統(tǒng)中的關鍵因子,由參與先天免疫的細胞合成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曉旭;唐錫華;;凝集素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9年04期
2 劉慶法,郝崢嶸,曲志才,陳永青,沈大棱;禾谷類植物胚凝集素基因的分子起源與進化[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5期
3 張成省,李多川,孔凡玉;凝集素的分離純化、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進展[J];山東科學;2003年02期
4 旺姆;植物凝集素及其研究現(xiàn)狀[J];西藏科技;2004年04期
5 龐永珍,姚劍虹,申國安,唐克軒,談鋒;蔥蓮凝集素基因的克隆(英文)[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3期
6 Maarten J.Chrispeels;Natasha V.Raikhel;謝文凱;;凝集素、凝集素基因及其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J];世界科學;1991年08期
7 趙寅生;凝集素生物學功能及應用(綜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8 殷曉麗;李婷婷;劉東亮;王燕;孫素榮;;豆科凝集素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1年07期
9 羅瑞鴻,李楊瑞;木豆凝集素的提取及凝血性研究簡報[J];廣西農(nóng)業(yè)生物科學;2004年03期
10 朱亞然;王捷;黃炳球;侯學文;;海芋凝集素cDNA的分子克隆及其性質預測(英文)[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克軒;孫小芬;姚劍虹;龐永珍;費炯;趙秀云;開國銀;柴有榮;廖志華;;石蒜科和天南星科植物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抗蟲性研究[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年會暨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學術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張靜嫻;荊玉祥;沈世華;王逸群;高越峰;單雪琴;;豌豆凝集素和血紅蛋白基因對水稻的轉化和表達[A];全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中海;馬蹄蓮、石斛和姜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2 王逸群;根瘤菌感染煙草、水稻及豌豆凝集素基因在煙草中的表達[D];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小存;家蠶C-型凝集素11(BmCTL11)的表達特征及功能初探[D];西南大學;2015年
2 吳傳芳;1.石蒜凝集素的純化、性質及構象研究 2.單子葉石蒜科植物朱頂紅和風雨花甘露糖結合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四川大學;2003年
3 李建;大黑花云豆凝集素的分離純化性質研究及玉竹凝集素的基因克隆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劉金枝;麥冬凝集素與蜘蛛抱蛋凝集素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5 丁帥;轉野生薺菜凝集素基因棉花對非靶標動物的安全性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6 戴蕾;麥冬凝集素的分離純化及其部分性質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高順;巖豆凝集素的化學修飾與光譜分析;風雨花甘露糖結合凝集素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及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與純化[D];四川大學;2005年
8 申劍;苦蕎凝集素的純化及性質鑒定[D];山西大學;2015年
9 張利芬;鈴夜蛾屬二近緣種凝集素性質的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10 陳婧宜;刀豆凝集素提取分離純化及性質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670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6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