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策略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策略的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抗生素 次級代謝產(chǎn)物 生物合成基因簇 克隆策略 后基因組時代
【摘要】:抗生素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自然界中60%以上的抗生素由放線菌所產(chǎn)生?寺】股厣锖铣苫虼乜蔀殛U明其生物合成機制,結構改造,產(chǎn)量提高提供重要信息。在后基因組時代,新的抗生素基因簇克隆策略不斷涌現(xiàn),大大提高了微生物重要次級代謝產(chǎn)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效率,并縮短了抗生素的發(fā)現(xiàn)周期。本文綜述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策略的研究進展,包括近年來發(fā)展的后基因組的克隆策略。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藥學院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fā)現(xiàn)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關鍵詞】: 抗生素 次級代謝產(chǎn)物 生物合成基因簇 克隆策略 后基因組時代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270100)
【分類號】:Q78
【正文快照】: 抗生素是重要的微生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而微生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指“微生物在一定的時期以初級代謝產(chǎn)物為底物,所合成的對生物體無明確功能的物質”。放線菌、芽胞桿菌、藍細菌、黏細菌及真菌等是產(chǎn)生重要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微生物種類,其中放線菌以產(chǎn)生60%以上的重要抗生素而著稱[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還連棟,胡海箐,陳秀珠,賈士芳,陳美玲;乳鏈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篩選及其前體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與表達[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S3期
2 檀貝貝;孫蕾;張克誠;崔增杰;楊振娟;武哲;;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1年07期
3 赫衛(wèi)清;王以光;;吸水鏈霉菌17997格爾德霉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J];生物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4 范凡;喬建軍;;抗生素中L-玫紅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結構與其合成途徑[J];生命的化學;2007年01期
5 金城;;聚酮類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間的關系[J];微生物學通報;2014年07期
6 鐘瑾;劉剛;還連棟;;羊毛硫細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遺傳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6年09期
7 李明;唐莉;;變構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雜志;2011年03期
8 申洋;黃鶴;朱麗;楊晟;戈梅;陳代杰;;東方擬無枝酸菌中ECO-0501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篩選及其相關調控基因的初步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年05期
9 曾志紅;;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方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張學文;殷華;周威;莊以彬;張同存;劉濤;;毛醌素(Piloquinone)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初步鑒定[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莫旭華;汪中文;姚月良;馬俊英;王博;黃洪波;張長生;鞠建華;;替達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其生物合成機制研究[A];2010年第四屆全國微生物遺傳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唐功利;;抗腫瘤四氫異喹啉生物堿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唐功利;;抗腫瘤四氫異喹啉生物堿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廖國建;李金娥;田宇清;譚華榮;;增加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拷貝數(shù)對尼可霉素產(chǎn)量的影響[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5 李永海;王以光;邵榮光;;Geldanamy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功能研究及結構改造[A];2007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劉剛;鐘瑾;;新型羊毛硫細菌素bovicin HJ50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袁天杰;胡又佳;;柔紅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及基因打靶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抗生素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朱麗萍;黎志鳳;;So0157-2埃博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啟動子預測及功能分析[A];第二屆全國微生物資源學術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侍媛嬡;蔡強;李青連;李星星;雷璇;王麗非;陳汝賢;解云英;洪斌;;Sansan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中ssaX基因體內(nèi)功能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抗生素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白林泉;;放線菌組學研究的遺傳學基礎[A];中國遺傳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2009-2013)[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姜澎 通訊員 熊丙奇;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成功[N];文匯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赫衛(wèi)清;吸水鏈霉菌17997中格爾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2 王玲燕;鏈霉菌胞外多糖139A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和鑒定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邵鐵梅;Zwittermicin 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4 李青連;Sansan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生物合成調節(jié)基因ssaA調控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田云龍;中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及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允亮;磷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趙碧玉;硫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異源表達及其改造[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娟;磷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調控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幾個結構基因的改造[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4 劉玉瑛;吸水鏈霉菌17997格爾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兩個調節(jié)基因的功能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沈金花;吸水鏈霉菌10-22的5102-Ⅲ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定位與克隆[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6 王成先;Zwittermicin A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基因zmaS的功能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耿香;利用基因組挖掘發(fā)現(xiàn)兩株海洋鏈霉菌的生物活性及活性物質初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8 何t,
本文編號:6104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1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