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膠裂解酶基因克
發(fā)布時間:2022-01-20 15:55
褐藻膠裂解酶是一種能以β-消去方式催化褐藻膠裂解的酶,已經(jīng)從多種生物中分離獲得。褐藻膠裂解酶在底物特異性、作用方式、酶分子一級結(jié)構(gòu)和酶分子空間結(jié)構(gòu)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褐藻膠裂解酶被分到了不同的組。褐藻膠是褐藻中含量最豐富的多糖,約占褐藻干重的40%,這種多糖由β-D-甘露糖醛酸(M)和α-L-古洛糖醛酸(G)兩種單體組成,單體間通過β-1,4糖苷鍵相連。可以形成多聚β-D-甘露糖醛酸(ployM)、多聚α-L-古洛糖醛酸(ployG)和交替連接的ployGM。褐藻膠寡糖是褐藻膠經(jīng)褐藻膠裂解酶或者物理化學(xué)方法去多聚化形成的產(chǎn)物,在食品和醫(yī)藥行業(yè)具有廣泛的應(yīng)用。褐藻膠裂解酶裂解褐藻膠具有高效和高特異性的特點,因此褐藻膠裂解酶一直是各領(lǐng)域的焦點。本研究對實驗室保存的一株能夠降解褐藻膠的菌株進行了種屬鑒定,其16S rDNA序列分析結(jié)果及系統(tǒng)進化樹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該菌株屬于Vibrio sp.,并命名為Vibrio sp.QD-5。對該菌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基因簇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菌株Vibrio sp.QD-5的基因組中存在一簇褐藻膠裂解酶基因。利用設(shè)計的引物克隆出了兩個基因aly-...
【文章來源】: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褐藻膠的單糖組分,D-甘露糖醛酸(左)和L-古洛糖醛酸(右)
2圖1-2 多聚甘洛糖醛酸(上)和多聚古洛糖醛酸(下)的鏈的構(gòu)型Figure1-2 Chain conformations of poly D-mannuronate (Top) and poly L-guluronate(Bottom).1.1.2 褐藻膠的理化性質(zhì)褐藻膠是褐藻酸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的鹽,褐藻酸不溶于水和乙醇,褐藻膠及其衍生物是水溶性的(Ravanal M C et al.,2016)。應(yīng)用最廣泛的是褐藻酸鈉和褐藻酸鈣。褐藻酸鈉是一種不凝固的、黏稠的親水性膠體,不溶于乙醇和丙酮等有機溶劑,淀粉可以使褐藻酸鈉的黏稠度增加(Zhu B et al.,2015)。褐藻酸鹽的溶解性和粘度跟其所在的溶液的pH值有關(guān),pH增加,溶解度也會隨之增加。當(dāng)溶液的pH<3時,海藻酸鹽會析出;當(dāng)pH>5.8時,褐藻酸鹽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當(dāng)5.8<pH<11.5時,褐藻酸鹽溶液呈現(xiàn)均勻的透明狀;當(dāng)pH>11.5時
7圖1-3 褐藻膠裂解酶降解褐藻膠的作用方式(OchiaiA2010)Figure1-3 Alginate degradation by endotype(A) and exotype (B) alginate lyases.20-35 ku(Matsubara Y et al., 2000)(Momma K et al., 2000)(Wong T Y et al.,2000)、40 ku和60 ku(Boyd A et al.,1993)三類。(4)根據(jù)褐藻膠裂解酶的氨基酸組成和酶分子空間結(jié)構(gòu)的特征將酶分到7個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PLs)家族中。屬于褐藻膠裂解酶的多糖裂解酶家族有PL-5、PL-6、PL-7、PL-14、PL-15、PL-17和PL-18(王林娜,2014)。大多數(shù)的褐藻膠裂解酶屬于PL-5和PL-7家族;PL-5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多為polyM特異性的酶;PL-7家族褐藻膠裂解酶的性質(zhì)較為復(fù)雜;PL-14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主要來自于海洋動物;PL-15和PL-17兩個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具有相似性;PL-18家族和褐藻膠裂解酶多為雙功能酶(Wong TY et al.,2000)。1.4.3 褐藻膠裂解酶的分子結(jié)構(gòu)褐藻膠裂解酶屬于多糖裂解酶,以非水解的方式裂解糖苷鍵,具有特定的空間結(jié)構(gòu),分布在7個多糖裂解酶家族中。PL-5家族中有7個褐藻膠裂解酶的空間結(jié)構(gòu)被獲得(圖1-4),它們的三維結(jié)構(gòu)都具有α/α套筒結(jié)構(gòu),其中有兩個分離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其余的分離自Sphingomonas sp. A1。PL-5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大多會形成裂縫狀的催化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褐藻酸裂解酶的研究進展[J]. 孫艷賓,陳洪基,姜國良. 中國釀造. 2017(03)
[2]《酶工程》“酶的提取與分離純化”章節(jié)課堂教學(xué)改革初探[J]. 范新炯,劉孝龍. 安徽醫(yī)藥. 2017(01)
[3]褐藻膠裂解酶的研究進展[J]. 羅丹丹,薛永常. 生物學(xué)雜志. 2016(06)
[4]產(chǎn)褐藻膠裂解酶海洋細菌的篩選和鑒定[J]. 宋鑫,秦送玉,朱軍,黃惠琴,孫前光,鮑時翔. 基因組學(xué)與應(yīng)用生物學(xué). 2016(04)
[5]酸降解法制備褐藻寡糖抗氧化性的研究[J]. 胡博旸,聶瑩,孫路,韭澤悟,殷麗君,周輝,李茉莉,程永強.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6(10)
[6]重組蛋白質(zhì)的分離純化研究[J]. 梁雅麗,趙邑,郝冬亮. 生物技術(shù)世界. 2015(08)
[7]酶及蛋白質(zhì)分離純化技術(shù)研究進展[J]. 白利濤,張麗萍.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2(14)
[8]褐藻膠裂解酶的研究進展[J]. 陳俊帆,石波,范紅玲,趙聰聰,程永強.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1(08)
[9]海藻工具酶——褐藻膠裂解酶研究進展[J]. 李麗妍,管華詩,江曉路,郝劍君. 生物工程學(xué)報. 2011(06)
[10]DNS法測定還原糖含量時最適波長的確定[J]. 王俊麗,聶國興,李素貞,謝艷敏,曹香林.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0(04)
博士論文
[1]系列褐藻膠寡糖的制備及其抗氧化相關(guān)生物學(xué)活性(拮抗酒精性肝損傷及防治帕金森癥)研究[D]. 胡婷.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14
[2]海洋細菌Shewanella sp.Kz7的寡褐藻膠裂解酶研究[D]. 王林娜.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14
碩士論文
[1]褐藻膠的提取純化、氧化降解及體外活性研究[D]. 曹柳.山東大學(xué) 2015
[2]褐藻膠寡糖的抗炎活性機制研究[D]. 史旭陽.深圳大學(xué) 2015
[3]芽孢桿菌褐藻膠裂解酶的實驗室制備及其基因克隆與表達的研究[D]. 劉玉佩.上海海洋大學(xué) 2011
[4]褐藻膠裂解酶產(chǎn)生菌的篩選、發(fā)酵優(yōu)化及其酶學(xué)特性研究[D]. 侯保兵.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2009
[5]大腸桿菌中重組蛋白可溶性表達的研究[D]. 蘇裕.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7
[6]產(chǎn)褐藻膠裂解酶芽孢桿菌的選育及其產(chǎn)酶性質(zhì)的研究[D]. 張書利.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599108
【文章來源】: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褐藻膠的單糖組分,D-甘露糖醛酸(左)和L-古洛糖醛酸(右)
2圖1-2 多聚甘洛糖醛酸(上)和多聚古洛糖醛酸(下)的鏈的構(gòu)型Figure1-2 Chain conformations of poly D-mannuronate (Top) and poly L-guluronate(Bottom).1.1.2 褐藻膠的理化性質(zhì)褐藻膠是褐藻酸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的鹽,褐藻酸不溶于水和乙醇,褐藻膠及其衍生物是水溶性的(Ravanal M C et al.,2016)。應(yīng)用最廣泛的是褐藻酸鈉和褐藻酸鈣。褐藻酸鈉是一種不凝固的、黏稠的親水性膠體,不溶于乙醇和丙酮等有機溶劑,淀粉可以使褐藻酸鈉的黏稠度增加(Zhu B et al.,2015)。褐藻酸鹽的溶解性和粘度跟其所在的溶液的pH值有關(guān),pH增加,溶解度也會隨之增加。當(dāng)溶液的pH<3時,海藻酸鹽會析出;當(dāng)pH>5.8時,褐藻酸鹽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當(dāng)5.8<pH<11.5時,褐藻酸鹽溶液呈現(xiàn)均勻的透明狀;當(dāng)pH>11.5時
7圖1-3 褐藻膠裂解酶降解褐藻膠的作用方式(OchiaiA2010)Figure1-3 Alginate degradation by endotype(A) and exotype (B) alginate lyases.20-35 ku(Matsubara Y et al., 2000)(Momma K et al., 2000)(Wong T Y et al.,2000)、40 ku和60 ku(Boyd A et al.,1993)三類。(4)根據(jù)褐藻膠裂解酶的氨基酸組成和酶分子空間結(jié)構(gòu)的特征將酶分到7個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PLs)家族中。屬于褐藻膠裂解酶的多糖裂解酶家族有PL-5、PL-6、PL-7、PL-14、PL-15、PL-17和PL-18(王林娜,2014)。大多數(shù)的褐藻膠裂解酶屬于PL-5和PL-7家族;PL-5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多為polyM特異性的酶;PL-7家族褐藻膠裂解酶的性質(zhì)較為復(fù)雜;PL-14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主要來自于海洋動物;PL-15和PL-17兩個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具有相似性;PL-18家族和褐藻膠裂解酶多為雙功能酶(Wong TY et al.,2000)。1.4.3 褐藻膠裂解酶的分子結(jié)構(gòu)褐藻膠裂解酶屬于多糖裂解酶,以非水解的方式裂解糖苷鍵,具有特定的空間結(jié)構(gòu),分布在7個多糖裂解酶家族中。PL-5家族中有7個褐藻膠裂解酶的空間結(jié)構(gòu)被獲得(圖1-4),它們的三維結(jié)構(gòu)都具有α/α套筒結(jié)構(gòu),其中有兩個分離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其余的分離自Sphingomonas sp. A1。PL-5家族的褐藻膠裂解酶大多會形成裂縫狀的催化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褐藻酸裂解酶的研究進展[J]. 孫艷賓,陳洪基,姜國良. 中國釀造. 2017(03)
[2]《酶工程》“酶的提取與分離純化”章節(jié)課堂教學(xué)改革初探[J]. 范新炯,劉孝龍. 安徽醫(yī)藥. 2017(01)
[3]褐藻膠裂解酶的研究進展[J]. 羅丹丹,薛永常. 生物學(xué)雜志. 2016(06)
[4]產(chǎn)褐藻膠裂解酶海洋細菌的篩選和鑒定[J]. 宋鑫,秦送玉,朱軍,黃惠琴,孫前光,鮑時翔. 基因組學(xué)與應(yīng)用生物學(xué). 2016(04)
[5]酸降解法制備褐藻寡糖抗氧化性的研究[J]. 胡博旸,聶瑩,孫路,韭澤悟,殷麗君,周輝,李茉莉,程永強.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6(10)
[6]重組蛋白質(zhì)的分離純化研究[J]. 梁雅麗,趙邑,郝冬亮. 生物技術(shù)世界. 2015(08)
[7]酶及蛋白質(zhì)分離純化技術(shù)研究進展[J]. 白利濤,張麗萍.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2(14)
[8]褐藻膠裂解酶的研究進展[J]. 陳俊帆,石波,范紅玲,趙聰聰,程永強.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1(08)
[9]海藻工具酶——褐藻膠裂解酶研究進展[J]. 李麗妍,管華詩,江曉路,郝劍君. 生物工程學(xué)報. 2011(06)
[10]DNS法測定還原糖含量時最適波長的確定[J]. 王俊麗,聶國興,李素貞,謝艷敏,曹香林.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0(04)
博士論文
[1]系列褐藻膠寡糖的制備及其抗氧化相關(guān)生物學(xué)活性(拮抗酒精性肝損傷及防治帕金森癥)研究[D]. 胡婷.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14
[2]海洋細菌Shewanella sp.Kz7的寡褐藻膠裂解酶研究[D]. 王林娜.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14
碩士論文
[1]褐藻膠的提取純化、氧化降解及體外活性研究[D]. 曹柳.山東大學(xué) 2015
[2]褐藻膠寡糖的抗炎活性機制研究[D]. 史旭陽.深圳大學(xué) 2015
[3]芽孢桿菌褐藻膠裂解酶的實驗室制備及其基因克隆與表達的研究[D]. 劉玉佩.上海海洋大學(xué) 2011
[4]褐藻膠裂解酶產(chǎn)生菌的篩選、發(fā)酵優(yōu)化及其酶學(xué)特性研究[D]. 侯保兵.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2009
[5]大腸桿菌中重組蛋白可溶性表達的研究[D]. 蘇裕.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7
[6]產(chǎn)褐藻膠裂解酶芽孢桿菌的選育及其產(chǎn)酶性質(zhì)的研究[D]. 張書利.中國海洋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5991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5991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