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水稻雄性不育dmt1突變體的形態(tài)學觀察與基因定位

發(fā)布時間:2020-08-13 01:24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是人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雄性不育是雄性器官發(fā)育異;蛲嘶,不能形成有活力的花粉而雌蕊發(fā)育正常的現(xiàn)象。雄性不育在水稻雜交育種和雜種優(yōu)勢利用中處于核心地位,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意義重大,對水稻雄性不育的相關機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研究通過細胞形態(tài)學分析及基因定位,主要結果如下:1.dmt1(defective microsporocyte tapetum1)是一個通過60Coγ射線輻射誘變松香早粳獲得的一個穩(wěn)定遺傳的雄性不育突變體。將dmt1與親本松香早粳雜交,F2群體中可育株與不育株呈典型的3:1分離,表明dmt1表型受單核隱性基因控制。與野生型相比,dmt1在營養(yǎng)生長期未出現(xiàn)明顯的表型缺陷,在生殖生長期,盡管其花序和花器官能正常生長,穎花外形和花器官數(shù)目無明顯表型缺陷,但其花藥較小呈白色。經I2-KI染色發(fā)現(xiàn)dmt1突變體花粉數(shù)量減少,花粉皺縮變形,碘染不著色。DAPI染色發(fā)現(xiàn),dmt1可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釋放出小孢子。石蠟切片和透射電鏡的分析表明,dmt1從小孢子時期開始出現(xiàn)提前降解,主要表現(xiàn)為dmt1突變體的絨氈層染色較淺,空泡化較多,絨氈層細胞的細胞器呈溶解狀態(tài),內含物彌散,烏氏體減少,且花粉壁形成受損;隨著花藥的不斷發(fā)育,野生型中液泡化的小孢子開始累積淀粉,最終形成成熟的花粉粒,但dmt1突變體的絨氈層和小孢子繼續(xù)降解,最終僅剩萎縮的小孢子空腔。形態(tài)學的分析表明DMT1主要影響水稻花藥減數(shù)分裂后絨氈層和小孢子的發(fā)育及花粉壁的形成。2.為了克隆DMT1基因,將dmt1與粳稻品系日本晴雜交,構建F2定位群體,利用已有的水稻基因組序列信息篩選多態(tài)性引物,通過BSA的方法發(fā)現(xiàn)目的基因與第3號染色體上的標記syrb3-7c緊密連鎖,并通過F2單株進一步確認。為了進一步對DMT1進行精細定位,在syrb3-7c附近發(fā)展了有多態(tài)性的標記,同時通過對兩個親本重測序開發(fā)有多態(tài)性的標記。最終將DMT1基因定位到第3號染色體上標記syrb3-7c1-43和syrb3-7c1-6之間,物理距離為512kb。3.為了探討DMT1可能參與的水稻花藥發(fā)育調控網絡,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已報道的水稻花粉壁和絨氈層發(fā)育基因在dmt1突變體中的表達變化。其中4個花粉壁發(fā)育基因CYP703A3-3、CYP704B2、WDA1和DPW2,4個絨氈層細胞發(fā)育相關基因EAT1、DTC1、DTM1、GAMYB的表達明顯改變,表明DMT1基因可能在水稻花藥發(fā)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11
【圖文】:

水稻花藥,細胞,初生壁細胞,孢原細胞


3圖1 水稻花藥發(fā)育的分期[15]。L1,L2,L3:雄蕊原基的三層細胞,Ar:孢原細胞,C:連接細胞,V:脈管區(qū),1°P:初生壁細胞,2°P:次生壁細胞

突變體,小花,野生型,表型


(7) 樹脂凝聚:將包埋板分別在 35 ℃ 、 45 ℃ 下各放置 12 小時,然后在 6下凝聚一天左右,待用。(8) 超薄切片:通常此時包埋塊是硬的,若呈偏軟狀態(tài)則說明樹脂吸潮,就再把包塊放在 60 ℃ 烘箱烘干,確定變硬后先進行修塊露出組織,然后在超薄切片機切片。(9) 染色:將制備好的 40-80nm 的超薄切片置于銅網上,用 2% (w/v) 醋酸

本文編號:27913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913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5a6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