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高親和磷轉運蛋白基因SlPT1表達載體的構建和功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19 05:12
【摘要】:磷在植物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大量營養(yǎng)元素中磷的缺少會影響到植物生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磷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多但是可利用的卻很少,為了應對這些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植物進化出了自己的磷素利用系統(tǒng)。磷轉運蛋白PHT1家族對磷的吸收和利用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磷脅迫的條件下,大多數(shù)的磷轉運蛋白基因都進行了大量表達來提高細胞體內(nèi)的磷素含量。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主要蔬菜栽培作物,缺磷可引起番茄的產(chǎn)量和品質下降,研究番茄高親和磷轉運蛋白SlPT1基因的功能可以幫助解決番茄對磷素的利用。本課題構建了SlPT1基因的過表達載體對擬南芥突變體進行遺傳轉化,驗證其在擬南芥突變體中的功能。對SlPT1基因啟動子進行了克隆,并對其特性進行初步研究。具體實驗結果如下:1.通過NCBI在線查找番茄基因數(shù)據(jù)庫,獲得了番茄SlPT1基因的序列,分析定位開放閱讀框并進行設計引物,PCR擴增獲得了一條長為1654bp的片段序列。通過Blast基因序列比對與氨基酸序列比對進行分析,番茄磷轉運蛋白基因SlPT1的全長為2002bp(GenBank ACCESSION NM_001247432),開放閱讀框為1617bp,編碼一個538個氨基酸的蛋白質。番茄SlPT1基因編碼的磷轉運蛋白的分子式為:C_(2716)H_(4137)N_(673)O_(722)S_(29)。氨基酸的組成成分表2.6,分子量:58699.54D,等電點為8.51,平均親水系數(shù)0.401,不穩(wěn)定系數(shù)29.20。番茄SlPT1與擬南芥AtPT4有高同源性。2.將擴增克隆得到的SlPT1基因連接到T-Vector pMD 19載體上并轉化大腸桿菌,然后進行測序。將測序正確的提取質粒,SlPT1-T質粒和pCAMBIA3301/Luc載體質粒用分別用XbaⅠ和XmaⅠ限制性內(nèi)切酶進行處理,然后進行連接轉化,將構建的表達載體命名為SlPT1-pCAMBIA3301/Luc。3.用農(nóng)桿菌介導的蘸花法進行遺傳轉化擬南芥突變體,篩選并獲得了轉基因植株,進而獲得T1代種子。進而對T1代植株進行表型觀察,相比于對照植株,轉基因植株在正常培養(yǎng)條件下未出現(xiàn)缺磷癥狀差異不明顯,但是根部形態(tài)變化明顯。轉基因植株提高了磷的吸收,在正常培養(yǎng)條件下高于對照,缺磷情況下和對照相比不明顯。4.擴增獲得了一條903bp大小的啟動子序列,在線進行序列分析和順式作用元件預測。將克隆得到的片段連接T-Vector pMD 19載體測序,將SlPT1-Pro-T質粒和pBI121載體質粒用酶切位點HindⅢ到XmaⅠ進行雙酶切,連接轉化并驗證,構建完成替換CaMV35S啟動子的表達載體。通過對擬南芥的瞬時表達,根據(jù)對照比較及其染色效果分析,SlPT1基因啟動子在根部活性明顯。綜上所述:構建完成了表達載體SlPT1-pCAMBIA3301/Luc。對轉基因植株處理,進行表型觀察,相比于對照植株轉基因植株在正常培養(yǎng)條件下未出現(xiàn)缺磷癥狀差異不明顯但是根部形態(tài)變化明顯。轉基因植株提高了磷的吸收,在正常培養(yǎng)條件下高于對照,缺磷情況下和對照相比不明顯。SlPT1基因啟動子對擬南芥的轉化,進行了初步研究,SlPT1基因啟動子在根部活性明顯。
【圖文】:
驟:5℃2 min4℃30 s60℃30 s 共 30 個循環(huán)72℃2 min72℃5 min 4℃+∞泳檢測確認。將條帶正確的菌液,,吸取 3余菌液加無菌的甘油放入-80℃保存。 為模板,利用特異性引物擴增 SlPT1 基,與預期片段大小相符(圖 2.1)。
圖 2.2 T- Vector pMD 19 質粒圖譜Fig. 2.2 T- Vector pMD 19 plasmid map圖 2.3 轉化大腸桿菌藍白斑篩選Fig. 2.3 Transform E. coli blue and white spot screening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641.2
本文編號:2589759
【圖文】:
驟:5℃2 min4℃30 s60℃30 s 共 30 個循環(huán)72℃2 min72℃5 min 4℃+∞泳檢測確認。將條帶正確的菌液,,吸取 3余菌液加無菌的甘油放入-80℃保存。 為模板,利用特異性引物擴增 SlPT1 基,與預期片段大小相符(圖 2.1)。
圖 2.2 T- Vector pMD 19 質粒圖譜Fig. 2.2 T- Vector pMD 19 plasmid map圖 2.3 轉化大腸桿菌藍白斑篩選Fig. 2.3 Transform E. coli blue and white spot screening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64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于;孔玉珠;劉慧麗;莫肖蓉;;轉基因改良水稻磷吸收效率的策略[J];植物生理學報;2015年08期
2 蘇順宗;吳鋒鍇;劉丹;吳玲;高世斌;;一個玉米Pht1家族磷轉運蛋白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J];核農(nóng)學報;2013年07期
3 丁廣大;陳水森;石磊;蔡紅梅;葉祥盛;;植物耐低磷脅迫的遺傳調(diào)控機理研究進展[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3年03期
4 劉芳朋;張立軍;谷俊濤;李小娟;郭程謹;路文靜;肖凱;;小麥磷轉運蛋白基因TaPT4的克隆和表達分析[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5 杜娟;崔瑞峰;王春枝;;不同施肥處理對番茄品質的影響[J];上海蔬菜;2011年03期
6 張樹華;趙芳華;崔喜榮;郭程謹;肖凱;;小麥磷轉運蛋白基因TaPT2的轉錄調(diào)控特征研究[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7 高佳;劉雄倫;劉玲;戴良英;;水稻磷酸鹽轉運蛋白Pht1家族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9年15期
8 楊存義;劉靈;沈宏;嚴小龍;;植物Pht1家族磷轉運子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分子植物育種;2006年02期
9 常勝合,舒海燕,童一平,秦廣雍,李濱,李振聲;兩個小麥磷轉運蛋白基因的分離、功能鑒定和表達研究(英文)[J];西北植物學報;2004年10期
本文編號:25897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897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