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積累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3-02 17:47
【摘要】:對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及子粒植酸磷積累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同雜交種玉米各營養(yǎng)器官磷素分配與子粒植酸磷濃度及其積累量存在基因型差異,鄭單958和浚單20相對植酸磷濃度低,分別為1.57、1.59 g/kg。子粒中植酸磷占總磷的比例平均值為56%,其中,永玉2號最高,約為62%;浚單20和鄭單958較低,約為49%。不同基因型玉米各部位磷濃度、積累量與子粒植酸磷濃度完熟期存在相關性,其上部葉、下部葉、苞葉、穗軸、子粒的磷濃度和莖稈、上部葉、下部葉、苞葉、穗軸、子粒的磷積累量與子粒的植酸磷積累量均達顯著水平(P0.05)。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phytic acid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genotypes of maiz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genotyp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vegetative organs and the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hytic acid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hybrid maize. Zheng Dan 958 and Jundan 20 had lower relative phytat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1.57 g / kg) and 1.59 g / kg 路kg ~ (- 1) (P < 0.0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atio of phytate phosphorus to total phosphorus in grains was 56%, of which Yongyu No. 2 was the highest, about 62%, while Jundan 20 and Zheng Dan 958 were lower, about 49%.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genotypes of maize at the end of maturity.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leaf, the lower leaf, the bract leaf, the ear axis, the kernel and the stem, the upper leaf, the lower leaf, the bract leaf, the spikelet axis, the upper leaf, the lower leaf, the bract leaf, the spike axis, and so on. P accumulation of seed and phytic acid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P0.05).
【作者單位】: 河北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撐項目(16226323D-2) 河北工程大學校級博士人才項目
【分類號】:S5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旺鑫;夏永秋;姜小三;顏曉元;;我國農(nóng)田總磷徑流損失影響因素及損失量初步估算[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年02期

2 張燕;陳波;;玉米磷素營養(yǎng)及耐低磷特性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年01期

3 李遲園;田霄鴻;曹翠玲;;外源有機酸對玉米磷吸收及其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1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倫飛;劉俊國;張丹;;1961-2011年中國農(nóng)田磷收支及磷使用效率研究[J];資源科學;2016年09期

2 陳秋會;席運官;王磊;李妍;張弛;田偉;田然;肖興基;趙克強;;太湖地區(qū)稻麥輪作農(nóng)田有機和常規(guī)種植模式下氮磷徑流流失特征研究[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6年08期

3 閆輝;白冰;劉明一;李沁蕓;曹翠玲;;氮素形態(tài)對解磷細菌發(fā)酵液解磷效果及小白菜生長和品質(zhì)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6年03期

4 崔福星;宋金鳳;朱道光;劉永志;李文山;柴春榮;付曉宇;倪紅偉;;養(yǎng)分缺乏下外源有機酸對寒溫帶興安落葉松幼苗吸收P的影響[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5年05期

5 呂靖;田霄鴻;閆輝;曹翠玲;;黑曲霉發(fā)酵液對石灰性土壤中小麥幼苗生長的影響[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6 代曉燕;王建安;張繼帥;郭春燕;劉國順;;鉀肥配施有機酸對烤煙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質(zhì)含量的影響[J];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7 宋金鳳;馬瑞;黃文斌;楊迪;崔曉陽;劉永;;養(yǎng)分缺乏下外源有機酸對暗棕壤磷有效性及落葉松幼苗吸收積累磷的影響(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05期

8 張燕;陳波;肖源靈;何鑫;榮廷昭;高世斌;;玉米自交系耐低磷特性鑒定[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08期

9 夏燕飛;張文會;王榮;黃翠香;韓甜甜;沈向;;土壤有機營養(yǎng)對“紅富士”蘋果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3年04期

10 于丹;徐福利;王渭玲;王國興;;低分子有機酸噴施對辣椒生長、養(yǎng)分吸收、產(chǎn)量及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3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克麗;李孝良;;鳳陽縣幾種主要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2 梁斐斐;蔣先軍;袁俊吉;謝德體;;降雨強度對三峽庫區(qū)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主要形態(tài)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2年04期

3 曹翠玲;毛圓輝;曹朋濤;劉建朝;楊向娜;;低磷脅迫對豇豆幼苗葉片光合特性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0年06期

4 汪家權(quán);沈燕華;馬玉萍;姚曉艷;;低分子量有機酸對巖源磷釋放的實驗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年11期

5 岳輝;李春紅;于海秋;孫海鷹;依兵;張昊;曹敏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的篩選與鑒定指標的建立[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0期

6 王桂苓;馬友華;孫興旺;宋法龍;張麗娟;徐宏軍;肖圣輝;;巢湖流域麥稻輪作農(nóng)田徑流氮磷流失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10年02期

7 楊淑靜;張愛平;楊世綺;楊正禮;;農(nóng)業(yè)非點源污染現(xiàn)狀分析及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2009年S1期

8 劉國順;肖慶禮;王艷麗;;不同供磷能力的土壤施磷對烤煙根體積和根冠比以及根系傷流組分的影響[J];中國煙草學報;2009年02期

9 于兆國;張淑香;;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態(tài)與根際特征的差異[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8年06期

10 張吉海;高世斌;楊克誠;張志明;林海建;黃寧;鄭溟;徐克成;陳義軒;潘光堂;;玉米耐低磷種質(zhì)資源的篩選與鑒定[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成良;張海燕;劉獻英;周安國;王之盛;;不同酸源對微生物植酸酶降解飼料中植酸磷的體外研究[J];飼料工業(yè);2007年20期

2 陸肇海,蘇琪;豬雞飼養(yǎng)中的植酸磷[J];中國畜牧雜志;1983年04期

3 王永真,崔淑文,吳秀琴,馬東霞;飼料和谷物中植酸磷測定方法研究[J];中國飼料;1991年06期

4 丁保安,羅緒剛,劉彬,郭修泉,邵桂芝,余順祥,咼于明;中型褐殼產(chǎn)蛋雞對飼糧植酸磷的利用率及飼糧鈣水平的影響[J];中國飼料;1999年08期

5 羅緒剛,丁保安,劉彬,邵桂芝,郭修泉,廖紀朝,蘇琪,高福森,余順祥,咼于明;中型褐殼產(chǎn)蛋雞飼糧非植酸磷適宜水平的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2年01期

6 韓延明;;植酸磷的可利用性及鈣的影響[J];國外畜牧科技;1989年01期

7 丁保安,羅緒剛,咼于明;北京紅雞飼糧適宜非植酸磷水平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4年01期

8 何欣,計成;雞對植酸磷的利用[J];飼料工業(yè);1998年03期

9 李成良;周安國;張海燕;;有機酸改善植酸磷利用率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7年05期

10 丁保安;飼糧非植酸磷水平對褐殼蛋雞植酸磷利用率的影響[J];中國家禽;200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素梅;馬躍文;蘇衛(wèi);;日糧中植酸磷水平對大鼠生長發(fā)育的影響[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青年科技協(xié)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2 胡振聲;孫震;;產(chǎn)蛋雞飼糧節(jié)磷的途徑與展望[A];家禽研究最新進展——第十一次全國家禽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3 屠焰;霍啟光;;0~3周齡肉仔雞和蛋用仔公雞非植酸磷需要量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0年

4 江勇;呂林;張麗陽;羅緒剛;;22~42周齡肉仔雞玉米-豆粕型飼糧非植酸磷需要量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禽學分會第九次代表會議暨第十六次全國家禽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賀慶紅;試析養(yǎng)豬環(huán)境污染的成因與防治[N];黔西南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胡義信;飼糧非植酸磷水平對肉仔雞小腸磷吸收及其相關磷轉(zhuǎn)運載體基因表達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6年

2 江勇;22~42日齡肉仔雞玉米—豆粕型飼糧非植酸磷需要量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3 李成良;不同來源有機酸對微生物植酸酶降解飼料植酸磷的影響[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4 馬杰;不同基因型玉米磷素分配與植酸磷積累關系的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4333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4333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529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