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水動力法建立肝特異性白細胞介素-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本文選題:基因轉(zhuǎn)染 + 白細胞介素-; 參考:《軍事醫(yī)學》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建立一種可實時、無創(chuàng)、特異監(jiān)測肝白細胞介素-6(IL-6)瞬時表達的小鼠模型。方法通過水動力高壓轉(zhuǎn)染法將IL-6啟動子啟動的螢火蟲熒光素酶(Fluc)報告基因載體定向轉(zhuǎn)染至小鼠肝,采用活體生物發(fā)光成像檢測炎癥刺激條件下肝Fluc的表達情況,并考察發(fā)光強度與肝IL-6表達的相關關系。結果高壓水動力法成功將p IL-6-Fluc報告基因遞送至小鼠肝,約使20%肝實質(zhì)細胞表達目的基因。該法可造成一過性肝損傷但可在5~7 d恢復正常。p IL-6-Fluc可被脂多糖(LPS)激活,峰值時可上升(46.80±13.35)倍,遠高于ELISA檢測結果[(4.09±0.96)倍]。結論通過尾靜脈水動力高壓轉(zhuǎn)染法可將p IL-6-Fluc特異性地遞送至小鼠肝進而建立活體成像法檢測小鼠肝IL-6瞬時表達模型;經(jīng)驗證,該模型可特異性地反映IL-6激活情況,且其靈敏度高于經(jīng)典的ELISA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ouse model of real-time, noninvasive and specific monitoring of th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6 (IL-6) in the liver. Methods the fluorescent luciferase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vector of IL-6 promoter was transfected into mouse liver by hydrodynamic high pressure transfection. The expression of Fluc was detected by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luminescen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6 in liver was investigated. The method could cause transient liver injury but could be activat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on the 7th day, and the peak value could be increased by 46.80 鹵13.35 times,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Elisa [4.09 鹵0.96]. Conclusion pIL-6-Fluc can be specifically delivered to mouse liver by tail vein hydrodynamic high pressure transfection method, and then establish an in vivo imaging method to detect th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IL-6 in mouse liver, a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activation of IL-6 specifically. The sensitivity of Elis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lassical Elisa.
【作者單位】: 泰山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野戰(zhàn)輸血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813718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401369) 軍隊“十三五”重點項目(BWS16J006-08)
【分類號】:R-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武述;白細胞介素研究的進展[J];生理科學;1987年03期
2 房芳,朱立平;白細胞介素-4[J];中國免疫學雜志;1987年04期
3 周寶宏;馮新為;;白細胞介素4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1988年01期
4 徐世豪,黃志紅;白細胞介素[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991年01期
5 王魯男;白細胞介素12和13的研究進展[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6 杜群軍,石銳,張海,劉柏宏,沈宇,高敬紅;肺活素對白細胞介素-1產(chǎn)生的影響[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1996年02期
7 隋文;白細胞介素13——白細胞介素家族中的新成員[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1996年02期
8 任紅;白細胞介素-15[J];中華肝臟病雜志;1996年01期
9 朱洪新;白細胞介素16及其與臨床疾病的關系[J];上海鐵道大學學報(醫(yī)學輯);1998年Z1期
10 鄧學箴 ,郭大東 ,張霞;白細胞介素18克隆、純化與復性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工業(yè);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艷華;吳建國;;由白細胞介素-29介導的白細胞介素-27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機制的研究[A];2012年鄂粵微生物學學術年會——湖北省暨武漢微生物學會成立六十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盧潔;;白細胞介素-23的進展研究[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盧潔;;白細胞介素-23的進展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韋壯麗;;白細胞介素與疾病之研究進展[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袁運生;馬中富;;白細胞介素26及其受體研究進展[A];2008年廣東省中醫(yī)熱病、急癥、中西醫(yī)結合急救、危重病、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8年
6 趙德容;孫嵐玲;王文余;;白細胞介素13-1種新的抗炎癥淋巴因子[A];慶祝黑龍江省免疫學會成立十周年(1993—2003)論文集[C];2003年
7 李椒玲;司傳平;劉玉慶;許曉群;馮進波;魏海明;;中國人白細胞介素16的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A];山東免疫學會、山東微生物學會醫(yī)學微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山東省醫(yī)學會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業(yè)委員會、山東省醫(yī)藥生物技術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1年
8 秦霞;劉鐘濱;;人白細胞介素-17在黑曲霉菌中的分泌性表達[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林子清;李樹;牛青山;張璐;辛陽;張曉東;;小鼠皮膚損傷修復過程中白細胞介素-6對某些炎癥因子基因表達的影響[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10 曹春梅;夏強;張雄;葉治國;沈岳良;;白細胞介素-2對心肌細胞收縮、[Ca~(2+)]_i和pH_i的影響及機制[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盛斌;雌二醇調(diào)控白細胞介素6和TGF-β在成骨細胞分化中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2 龔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白細胞介素27的相關性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3 楊彥平;人白細胞介素-3 cDNA的克隆及在哺乳細胞中的表達[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1年
4 齊曦明;人白細胞介素10(hIL-10)cDNA克隆與表達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依姝;白細胞介素35的蛋白表達與純化[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付強;人白細胞介素21的克隆表達、及初步純化和活性測定[D];青島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294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2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