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吉尼亞鏈霉菌IBL14中CYP105家族基因生理功能和甾醇類定向轉(zhuǎn)化機理研究
本文選題:CRISPR-Cas系統(tǒng) + CYP105 ; 參考:《安徽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維吉尼亞鏈霉菌IBL14(Streptomycesvirginiae IBL14)是一株從甾體藥物制藥廠排污池土壤中分離得到的放線菌。該菌株能在多種留醇類化合物(包括薯蕷皂素、雌二醇、去氧皮質(zhì)酮、膽固醇、麥角固醇等)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生長,并且能通過次級代謝產(chǎn)生多種新的甾醇類化合物。為系統(tǒng)闡明該菌株CPY在復雜的次級代謝過程中的功能與機理,實驗室已對S.virginiaeIBL14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并利用G0、KEGG和Swiss-Prot,以及NR和COG等數(shù)據(jù)庫對獲得的全基因組數(shù)據(jù)進行了基因分析與功能注釋。本論文旨在對該染色體中的CYP105家族基因進行信息學分析預測、基因敲除、蛋白表達、生物轉(zhuǎn)化及結(jié)構(gòu)與功能分析。S.virginniae IBL14全基因組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發(fā)現(xiàn):該菌株含有31個CYP450 基因,其中:svh001、svu001、svu003、svu004、sVu005 為 CYP105 家族基因,svh001、svu003、svu004具有極高的同源性,其二級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推測三個基因在結(jié)構(gòu)和功能上是極其保守的,可能具有類似的功能。sVu005基因和svh001、svu003、sVu004具有一定的二級結(jié)構(gòu)差異。svu001其氨基酸和其它CYP105同源性較低,但在二維結(jié)構(gòu)上,和其他CYP105家族基因沒有明顯區(qū)別,均含有13個α超螺旋結(jié)構(gòu);svu001和其它CYP105家族基因二維結(jié)構(gòu)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其α螺旋均比同家族基因長,導致其蛋白總長高達499個AA(一般為400個左右)。在CYP105家族基因的五個基因中,均發(fā)現(xiàn)了 K-helix和Heme binding motif 保守基序。svh001、svu003、svu004、svu005 的 Heme binding motif 極為保守,尤其是svu003、svu004的Heme binding motif完全一致;但與svu001的Heme binding motif有極大的差異。這五個基因的K-helix基序基本一致。而所有CYP家族中被認為是一個保守的I-helix基序,卻未在svu001發(fā)現(xiàn)。通過基因注釋、序列比對和系統(tǒng)進化樹的分析,我們確定svh001、svu003、svu004為CYP105C1;svu005為CYP105D1;svu00l因具有不同尋常的特征,認為其為CYP105家族中的一個新的亞家族或者是一個新的家族基因。全基因組的生物信息學分析還發(fā)現(xiàn):S.virginiae IBL14基因組存在著一個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tǒng)。對該系統(tǒng)Cas蛋白的組成及排列結(jié)構(gòu)分析,我們將其命名其為Ⅰ-B-svi型CRISPR-Cas系統(tǒng)。實驗證明該系統(tǒng)能高效的對自身基因組中的基因進行編輯;特別是應用該系統(tǒng)開發(fā)的基因編輯工具可對其它生物進行有效的基因編輯,具有替代目前商用的Cas9基因編輯系統(tǒng)的潛力。實驗中,我們設計并構(gòu)建了包含編輯模板片段(templet DNA/t-DNA)和靶向基因片段(guide DNA/g-DNA)的基因編輯質(zhì)粒(gene editing plasmid),并將其轉(zhuǎn)化到S.virginiae IBL14原生質(zhì)體中,篩選得到上述5個CYP105家族基因敲除的轉(zhuǎn)化子。結(jié)合唯一碳源生長、生理形態(tài)分析、生物信息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YP105家族基因?qū).virginiae IBL14生理功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1)Ⅰ-B-svi型CRISPR-Cas系統(tǒng)可以成功對該基因組內(nèi)源基因進行編輯,其操作簡單、耗時短、效率高;2)CYP105家族基因的單敲除不致死,但會明顯影響菌體的生長和生理變化,其中IBL14Asvu004在液體和固體培養(yǎng)時大量產(chǎn)生胞內(nèi)色素,并且在液體培養(yǎng)時不形成菌絲球;3)S.virginiea IBL14復雜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4)CYP105基因的敲除通過影響聚酮的代謝途徑顯著影響IBL14的抗生素和抗真菌素的生產(chǎn)。實驗將CYP105家族基因在大腸桿菌中成功地進行了克隆,優(yōu)化了發(fā)酵條件,實現(xiàn)了可溶性的外源表達。并以多種留醇類化合物作為底物,進行了生物轉(zhuǎn)化功能分析。試驗表明:(1)svh001具有多種甾醇類物質(zhì)生物轉(zhuǎn)化功能:輕化雌二醇生成雌三醇,輕化維生素D3生成25-羥基-維生素D3,輕化16,17環(huán)氧黃體酮生成新的輕化產(chǎn)物。(2)svu001可以輕化雌二醇生成雌三醇,輕化維生素D3生成25-輕基維生素D3,其所在基因簇與精氨酸代謝途徑相關,可以羥化精氨酸為N-ω-羥基-精氨酸。(3)svu003可以輕化雌二醇生成雌三醇,輕化維生素D3生成25-羥基-維生素D3。(4)svu004可以輕化雌二醇生成雌三醇和2要基雌二醇,輕化維生素D3生成25.輕基.維生素D3,羥化16,17環(huán)氧黃體酮生成新的輕化產(chǎn)物(不同于svh001)。(5)svu005可以輕化雌二醇生成雌三醇,輕化雄烯二酮生成9位輕基化產(chǎn)物,以及將二苯甲酮輕化為4-羥基二苯甲酮。(6)CYP105家族的三個C家族基因的表達蛋白在多種底物代謝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共性,但D家族的svu005基因表達蛋白具有相對獨立的底物域。本研究揭示維吉尼亞鏈霉菌IBL14的CYP105基因的亞家族定位與進化關系,探索了 CYP105家族基因的底物域,加深了羥化反應的分子機理的理解。本研究的結(jié)果有助于改造、合成新的輕化酶,提高酶的反應活力與環(huán)境適應能力;在甾醇類物質(zhì)的特定位點、特定立體構(gòu)象引入輕基,生產(chǎn)全新的甾體藥物及藥物中間體;促進對甾體污染物的轉(zhuǎn)化與降解。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CYP105 family gene in the complex secondary metabolic process ,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CYP105 family gene is very conservative and has a similar function . The two -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svu001 , svu001 , svu003 , svu004 , svu003 and svu004 has a very high homology . In this paper , we identified svh001 , svu003 , svu004 as CYP105C1 , svu005 as a new subfamily of CYP105 family or a new family gene . ( 4 ) The gene cluster of CYP105 family has been successfully cloned in E . coli .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Q93;Q7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崇高;陳吉祥;胡升庠;趙新潮;盧明;;RAS相關結(jié)構(gòu)家族基因1克隆及序列分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09期
2 王玉紅;徐立華;李軍;;玉米TCP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學鑒定與分析[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04期
3 白英男;馮丹丹;林軍岳;馮娟;任正隆;;GAST家族基因及蛋白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shù)通報;2011年11期
4 陳宣茂,孫朝輝,應康,謝毅;Rab家族基因的背景資料[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S3期
5 ;父母都偏心[J];大科技(百科新說);2014年03期
6 孫洪波;賈貞;韓天富;;PEBP家族基因在植物發(fā)育調(diào)控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9年08期
7 朱巖;彭振英;張斌;畢玉平;;PEBP家族基因在植物中功能的研究進展[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3年02期
8 王其強;談承杰;晏寒冰;朱平;;基于堿基三周期性研究P53家族基因的特征[J];生物物理學報;2013年04期
9 周蓮潔;張富春;王艷;;GRAS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長、代謝及逆境脅迫中的功能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報;2013年09期
10 段龍飛;慕小倩;李文燕;;茉莉酸信號途徑中轉(zhuǎn)錄抑制因子JAZ蛋白家族的分子進化分析[J];植物學報;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郭靜;韓生成;;煙草JAZ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2009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細胞生物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文正;鄒俊杰;宋蓮芬;馬淑英;李群;武維華;;擬南芥CPK家族基因功能初步研究[A];中國遺傳學會植物遺傳與基因組學專業(yè)委員會2005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曉今;李潔;程偉;劉海;李萌萌;張元;李文博;韓生成;王英典;;水稻ADP核糖基化因子(OsARF)家族基因的預測和表達研究[A];2009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細胞生物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黃貝;聶品;齊志濤;徐鎮(zhèn);;脊椎動物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IRF)家族基因起源進化初探[A];2008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文林;楊國宇;李宏基;郭豫杰;魯維飛;;豬Reg家族基因的克隆與原核表達[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6 豐勝求;夏濤;甘莉;陳小冬;雷霆;楊在清;;豬Angptl家族基因的克隆、表達及調(diào)控研究[A];湖北省暨武漢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第八屆第十七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田望;侯聰聰;李樂攻;;OsHKT1;1和OsHKT1;5(SKC1)的電生理特性和調(diào)節(jié)[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8 李敏;郭遲鳴;張玉霞;趙婷婷;崔欣欣;王換樂;陳亮;;DUF1644家族基因SIDP364&SIDP361在鹽脅迫應答中的功能研究[A];全國園藝植物生長繁育技術(shù)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秋蘋;OsHAP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和粒形基因GL3.2的圖位克隆[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銳;棉花COL家族基因的鑒定、表達與進化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3 張雁;維吉尼亞鏈霉菌IBL14中CYP105家族基因生理功能和甾醇類定向轉(zhuǎn)化機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7年
4 金丹;豬Sirtuin家族基因的克隆及脂肪生成中SIRT3的功能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超;84K楊HD2亞家族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Nguyen Thi Hung(阮氏興);小麥IQD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3 沈雷定;MiR156家族基因在柑橘階段發(fā)育以及成花調(diào)控中的作用[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王燕;飛蝗表皮蛋白Obstructor家族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5 顏麗美;GIS家族基因調(diào)控擬南芥開花的分子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6 韓小東;高粱ERECTA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其干旱脅迫相對表達水平的分析[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7 姚文;福州若干野生蕉ISSR分析、離體繁殖及APX克隆與表達分析[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8 陳蘭平;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家族基因演化和功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9 潘舒;水稻OsTHE1家族基因結(jié)構(gòu)與功能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10 田麗梅;番茄IMPα/β和LYK家族基因的鑒定、表達模式分析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435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4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