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感染對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細胞和乳腺組織中TLRs基因表達的影響
本文選題:小尾寒羊 切入點:乳房炎 出處:《甘肅農業(yè)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Toll樣受體(Toll-likereceptors,TLRs)是一類可以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s),結構中擁有富含亮氨酸重復序列胞外域的I型跨膜蛋白。它可以激活下游炎癥通路,誘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分泌相應細胞因子,以清除或抵御相應的病原微生物。小尾寒羊乳房炎的發(fā)生,一直是阻礙養(yǎng)羊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如何利用TLR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作用,預防和治療細菌性乳房炎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為研究TLRs在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侵入小尾寒羊(Ovis aries)乳腺組織后在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細胞和乳腺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實驗采用人工感染大腸桿菌(O113型),采用qRT-PCR檢測大腸桿菌感染乳腺組織12h、24h、36h、48h、72h后,血液和乳腺組織中TLRs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利用Western-blot方法對乳腺組織感染大腸桿菌后不同時間段內TLRs蛋白的相對表達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大腸桿菌侵入小尾寒羊乳腺后,在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細胞中,除TLR8外,TLR1~10均有表達,其中在大腸桿菌感染24h后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細胞中TLR2、3、4、5mRNA均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感染36h后TLR2、3、4、5、6、7mRNA均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48h后TLR2、4、5mRNA均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在小尾寒羊乳腺組織中結果顯示TLR1、TLR2、TLR4、TLR5、TLR6、TLR7、TLR10的相對表達量在感染大腸桿菌后均有所升高,其中在12h時TLR1、4、6出現(xiàn)顯著升高;24h時TLR2、4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36h時TLR1、2、4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48h時TLR1、2、4、6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72h時TLR2、4、7、10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各處理組與對照組相比TLRs蛋白表達隨感染時間的延長而上調,在感染36h時均出現(xiàn)顯著或極顯著升高。該結果提示在大腸桿菌刺激后可以明顯提高TLRs在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細胞和乳腺組織中的相對表達量,具有時間依賴性,研究表明小尾寒羊多種TLRs都參與了機體對病原體的識別,為進一步研究不同TLRs在炎癥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數據支持和基礎資料。
[Abstract]:Toll like receptor (TLRs) is a type I transmembrane protein that recognizes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 of PAMPs and contains an extracellular domain rich in leucine repeats. It activates the downstream inflammatory pathway. Inducing the immune system to secrete corresponding cytokines in order to remove or resist the corresponding pathogenic microbes. The occurrence of mastitis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sheep industry. How to util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LR in innate immunit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astitis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hotspo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LRs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and breast tissue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after inva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to small tail Han sheep breast tissue, Q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s gene in the blood and mammary gland tissues after infection with E. coli for 12 h, 24 h, 36 h, 48 h and 72 h. The Western-blot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s protein in breast tissue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infection with E. col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E. coli invaded the mammary gland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the leucocyte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of TLR1m10 was found in all the small tail Han sheep with the exception of TLR8, and the expression of TLR2TLR1O10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24 hours of infection with Escherichia coli. After 36 hours of infec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LR2O4, TLR2, TLR4 and TLR7 mRNA in breast tissue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1, TLR2, TLR5, TLR6, TLR7, TLR10 and TLR7TLR10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were all increased after infec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5, TLR6, TLR7 and TLR10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Among them, TLR1O4A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2h and TLR2O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at 24h. TLR1O2O2O2TLR2H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at 48h. TLR247H10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very significantly at 72 h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LRs protein was up-regulat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infec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LRs i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and mammary gland of small tail Han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stimulation of E. coli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variety of TLRs in small tail Han sheep were involv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which provided data support and basic data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L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ion.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858.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冀貞陽;何謂正宗小尾寒羊[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0年03期
2 莫建華,王海彥;提高小尾寒羊多羔率的七項措施[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0年09期
3 張國華;小尾寒羊薦部打傷的治療[J];中國獸醫(yī)科技;2000年11期
4 門志華;飼養(yǎng)小尾寒羊失敗的原因及對策[J];河北畜牧獸醫(yī);2000年02期
5 鄧秀;小尾寒羊當嫁妝[J];河北畜牧獸醫(yī);2000年10期
6 吳繼東;小尾寒羊養(yǎng)殖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家畜生態(tài);2000年04期
7 喬建迪,潘海英;談談如何養(yǎng)好小尾寒羊[J];河南農業(yè);2000年09期
8 呂貴喜;怎樣引養(yǎng)小尾寒羊[J];四川畜牧獸醫(yī);2000年11期
9 秋紅;小尾寒羊多產技術[J];山西農業(yè);2000年07期
10 陳伯華;小尾寒羊引種注意事項[J];山西農業(yè);200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曲緒仙;;小尾寒羊引種與開發(fā)利用[A];2006中國羊業(yè)進展——第三屆中國羊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6年
2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顏;楊永林;李晶;樊慶燦;;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多胎基因檢測研究[A];《2009中國羊業(yè)進展》論文集[C];2009年
3 曹榮峰;王繼芳;;小尾寒羊復舊期子宮平滑肌降解代謝的試驗[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內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大林;;充分發(fā)揮小尾寒羊的高產多胎特性 加快肉羊產業(yè)發(fā)展[A];中國羊業(yè)高峰會暨中國畜牧業(yè)協(xié)會羊業(yè)分會成立大會會刊[C];2003年
5 陳大林;;小尾寒羊品種資源優(yōu)勢保護與利用[A];中國羊業(yè)進展——首屆中國羊業(yè)發(fā)展大會會刊[C];2004年
6 郭繼軍;;淺析青海省小尾寒羊的利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A];全國養(yǎng)羊生產與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2003~2004)[C];2004年
7 馮維祺;馬月輝;浦亞斌;;應重視小尾寒羊在肉羊產業(yè)中的利用[A];2006中國羊業(yè)進展——第三屆中國羊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金文;王德芹;張果平;李煥玲;崔緒奎;朱榮生;;小尾寒羊與雜交肥羔肉品質及營養(yǎng)特性的研究[A];第四屆中國羊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7年
9 譚旭信;;小尾寒羊生產技術應用[A];全國養(yǎng)羊生產與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2007-2008)[C];2008年
10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顏;楊永林;李晶;樊慶燦;;基因檢測技術在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建立中的應用[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崔小紅;小尾寒羊讓農民笑得最開心[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5年
2 靳茂榮 杜懷國;武川縣以寒羊養(yǎng)殖帶動農牧業(yè)產業(yè)化快速發(fā)展[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5年
3 張明偉 李根銀;引進小尾寒羊要慎重[N];山西科技報;2003年
4 張燦東;東平整治小尾寒羊外調秩序[N];中國畜牧報;2002年
5 姜風濤 張燦東;東平小尾寒羊走向西部[N];中國畜牧報;2003年
6 趙連波 本報記者 林鐵山;寒羊“熱”養(yǎng)[N];吉林農村報;2010年
7 吉標華 本報記者 安麗霞;小尾寒羊 大大效益[N];吉林日報;2001年
8 梁山;如何給小尾寒羊“接風”[N];河北科技報;2003年
9 山東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院 冀貞陽;小心冒牌“小尾寒羊”[N];河北科技報;2005年
10 趙國明;小尾寒羊還需改良[N];河南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孫福亮;新吉細毛羊和小尾寒羊的毛品質性狀及皮膚轉錄組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6年
2 柳淑芳;小尾寒羊多胎性狀相關基因的鑒定和遺傳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4年
3 曹榮峰;小尾寒羊子宮復舊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2年
4 宋雪梅;小尾寒羊5個與繁殖和疾病抗性相關基因的克隆及比較基因組學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年
5 張蕾;小尾寒羊骨骼肌細胞Myostatin基因打靶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葛利江;小尾寒羊妊娠中后期胎盤和子宮頸成熟的監(jiān)測[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7 張利平;BMPR-IB基因和PGR基因作為小尾寒羊多胎候選基因的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楊開倫;集約化生產方式下無角陶賽特×小尾寒羊羔羊產肉性能和肉質的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孫麗敏;乾華肉用美利奴羊與小尾寒羊肉用性能及肌肉組織mRNA-miRNA表達譜整合分析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冠卿;小尾寒羊CSRP2、CSRP3和FSTL1基因克隆、結構特征及組織表達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倪志鶴;EM發(fā)酵小麥秸稈對小尾寒羊生產性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3 劉佳;飼喂方式對小尾寒羊行為及生產性能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4 王曉龍;小尾寒羊ANKRD2基因的克隆、結構特征與表達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5 孫艷;小尾寒羊三個慢型骨骼肌肌鈣蛋白的基因克隆、結構特征及組織表達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6 邵明旭;小尾寒羊腸道正常菌群高通量測序分析及羊源微生態(tài)制劑的研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7 張勝軍;綿羊發(fā)情周期內日常行為與糞樣生殖激素變化的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6年
8 王杰;小尾寒羊、灘羊生長性能及其主要消化生理參數的比較[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9 張寧;不同日齡小尾寒羊與灘羊消化器官及其胃消化酶活性的比較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10 呂愛軍;小尾寒羊銅的適宜供給量和營養(yǎng)監(jiān)測模型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762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7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