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mbZHD的原核表達及其降解毒素初步研究
本文選題:玉米赤霉烯酮 切入點:ZEN降解酶基因 出處:《中國糧油學報》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由鐮刀菌屬產(chǎn)生的次生代謝物,是極易污染糧食作物的真菌毒素之一。ZEN具有強烈的雌激素樣效應及致癌性,給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本研究在NCBI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同源比對,獲得了一些ZHD101降解酶的同源基因,其中,1個來源于真菌——楊盤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的蛋白序列與ZHD101具有32%的同源性,基因大小為861 bp。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得到該全長基因,通過構建E.coli原核表達系統(tǒng)進行蛋白表達,蛋白經(jīng)親和色譜純化后對ZEN分子進行降解活性驗證,HPLC結果表明,該蛋白在6 h內對10μg ZEN分子的降解率為98%,酶活為200 U/m L,從而獲得了1個新的ZEN降解酶基因。
[Abstract]:Zen i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ed by Fusarium. Zen is one of the mycotoxins that can easily pollute grain crops. Zen has strong estrogenic effect and carcinogenicity. This study carried out homology comparison in NCBI database and obtained some homologous genes of ZHD101 degrading enzyme. Among them, one protein sequence from the fungus Marssonina brunnea has 32% homology with ZHD101, and the gene size is 861bp. the full-length gene was obtained by chemical synthesis, and the protein was expressed by constructing E. coli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After purification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 degradation activity of ZEN molecule was verifi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10 渭 g ZEN molecule was 98%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200 U / mL within 6 h. A new ZEN degrading enzyme gene was obtained.
【作者單位】: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5BAK43B01) 公益性行業(yè)(糧食)科研專項(201513006)
【分類號】:Q9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玉珍,孟繁靜;玉米赤霉烯酮影響微青萍生長發(fā)育的研究[J];科學通報;1990年22期
2 韓玉珍;孟繁靜;;油菜的玉米赤霉烯酮類似物與春化作用[J];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86年04期
3 陳新建,孟繁靜;玉米赤霉烯酮的放射免疫分析[J];植物生理學報;1990年01期
4 姚坤林;張帆;孟繁靜;;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理作用(簡報)[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0年05期
5 朱彤霞;張篪;;玉米赤霉烯酮產(chǎn)生菌在我國的分布及其特性[J];真菌學報;1991年02期
6 陳新建,孟繁靜;玉米赤霉烯酮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4年02期
7 皮國華,張素香,王惠娟,羅雪云,計融,張鏑;抗玉米赤霉烯酮單克隆雜交瘤細胞系的建立[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95年01期
8 孟繁靜;闕月美;張蜀秋;;冬性植物體內類玉米赤霉烯酮與春化作用的關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6年06期
9 孟繁靜,闕月美,韓玉珍,黎洪霞,王章存;冬小麥越冬莖尖中的玉米赤霉烯酮[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物學 農(nóng)學 醫(yī)學 地學);1988年12期
10 陳新建;劉泓川;孟繁靜;;玉米赤霉烯酮的直接酶聯(lián)免疫分析[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建英;王國新;劉佳利;羅昊澍;崔勝;;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赤霉烯醇對雄性小鼠生殖系統(tǒng)的影響[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雷元培;ANSB01G菌對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機制及其動物試驗效果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郝小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工程菌的發(fā)酵優(yōu)化及其應用[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王宏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篩選、鑒定以及降解機理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陳藝;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關鍵酶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652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56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