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 基因工程 食品工業(yè) 轉基因食品 出處:《生物技術通報》2009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闡述了基因工程的技術溯源,論述了基因工程在食品工業(yè)方面的應用,提出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實例;詳細介紹了基因工程食品的由來,展望了基因工程技術在食品工業(yè)領域中的美好發(fā)展前景。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chnical origi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an example of combining with productio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bright prospec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foo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武漢工業(yè)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2008023)
【分類號】:Q789
【正文快照】: 1基因工程的技術溯源1·1基因工程的定義基因工程是采用類似工程技術的方法,將不同生物或人工合成的DNA,按照設計方案重新組合,并在特定的受體細胞中與載體一起得到復制與表達。關于基因工程所使用的術語也還沒有很好地統(tǒng)一,常用的還有遺傳工程、基因操作、重組DNA技術、基因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如金,郭樺,彭志英;基因工程及其在食品中應用[J];糧食與油脂;2002年04期
2 江梅;生物技術的應用[J];生物學通報;199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霞;劉慧;;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新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3期
2 劉志榮!230061;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3 曾青蘭;李曉宏;王志勇;;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探討[J];現代農業(yè)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1期
4 張金國,劉翔;生物芯片技術及其應用[J];安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5 馬玉紅;馬志杰;;RFLP和PCR-RFLP標記與牦牛遺傳育種研究[J];中國牛業(yè)科學;2006年05期
6 楊傳平,魏志剛,楊文慧;特異性表達基因克隆的策略[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7 金紅星,楊謙,高興喜,于寒穎,宋金柱;球毛殼菌幾丁質酶3基因的序列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8 張紅燕,許新花,張苓花,王運吉;牛γ干擾素基因的克隆及在巴斯德畢赤酵母GS115中的表達[J];大連輕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蒙世杰,楊爽;走向21世紀的遺傳學[J];西北植物學報;1999年06期
10 陳火英,張建華,鐘建江,俞俊棠;番茄下胚軸離體培養(yǎng)植株再生及其組織學觀察[J];西北植物學報;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莉;張家銀;郭琛;韓健;鄧子牛;;柑橘無毒化技術研究進展[A];中國柑橘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暨中國柑橘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慶山;大豆灰斑病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RAPD和SSR分析[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1年
2 趙越;氮調控對甜菜(Beta Vulgaris.L)氮同化和蔗糖代謝關鍵酶的影響[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3 詹亞光;白樺的組織培養(yǎng)和遺傳轉化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4 吉前華;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幼穗愈傷組織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基因型變異及其遺傳基礎的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1年
5 陸明霞;針刺不同單穴對快速老化癡呆鼠SAMP10腦老化相關基因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中醫(yī)學院;2001年
6 卜崇興;NAU-G1型南方網紋甜瓜無土栽培新系統(tǒng)及其技術基礎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1年
7 李志輝;巨桉引種栽培及遺傳多樣性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1年
8 楊力軍;酵母雙雜交技術釣取人UROC28結合蛋白[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9 張雪朝;針刺VD大鼠海馬內新基因篩選、鑒定及其學習記憶相關基因的表達[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2年
10 山藍;柿果實成熟期間差異表達基因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愛蓮;一個新的抗小麥白粉病基因的RAPD標記及在育種中進行標記輔助選擇的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0年
2 曹哲民;花菇形成機理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3 何金環(huán);擬南芥活性氧不美感型突變體的篩選及其特性分析[D];河南大學;2001年
4 陳彩艷;水稻株1S體細胞無性系的建立及矮化突變體的獲得[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1年
5 張黨權;香榧主要栽培品種的RAPD分子鑒別[D];中南林學院;2001年
6 楊模華;巨桉不同種源群體遺傳結構的RAPD分析[D];中南林學院;2001年
7 傅湘輝;巴西橡膠樹死皮相關基因Hbf的克隆及表達[D];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1年
8 由香玲;長白落葉松及雜種扦插生根過程中內源激素和蛋白質變化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9 尚辛亥;影響高山紅景天中紅景天甙含量的若干因素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10 王斌;大腸桿菌中HPI毒力島irp1、irp3和irp4基因的分布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何水林,鄭金貴;農業(yè)生物技術在作物品質改良中的應用[J];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羅進賢,李政海,李文清;大麥α-淀粉酶和黑曲霉糖化酶在釀酒酵母中的表達和分泌[J];中國科學C輯;1998年01期
3 何昕;酶基因工程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科技通報;2000年01期
4 廖傳華,朱廷風,黃振仁;21世紀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發(fā)展趨勢與對策[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5 唐國敏,龔輝,鐘麗蟬,楊開宇;黑曲霉糖化酶在釀酒酵母中的表達和分泌[J];生物工程學報;1994年03期
6 李淑俠,齊鳳蘭,李柏林,陳有容;基因食品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0年03期
7 劉建華;張志軍;李淑芳;楊麗維;;靈芝多糖制備新技術及產業(yè)前景[J];天津農林科技;2006年01期
8 張羽航,林煒鐵,姚汝華,鮑時翔;植物油脂基因工程[J];中國油脂;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玉濤;基因工程在食品領域中的應用[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張占軍;王富花;;基因工程技術在食品工業(yè)中的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1年02期
3 段宇珩;談重芳;王雁萍;秦廣雍;霍裕平;;乳酸菌鑒定方法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7年02期
4 縱偉;董海麗;;脂肪酶及其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15期
5 李勝杰;;基因工程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15期
6 王宇;;生物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J];硅谷;2008年16期
7 韓文靜;;固定化酶的新型制備方法及其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9年02期
8 李煒;;細菌素的應用與發(fā)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12期
9 蔣平;田興軍;;氨基酸的開發(fā)與應用[J];生命科學儀器;2006年05期
10 劉斌;;不同培養(yǎng)溫度對基因工程菌生長及rhG-CSF表達的差異[J];海峽藥學;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慶利;;食品預測微生物學——過去 現在 將來[A];2009年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曲藝林;劉興漢;趙瑋明;;改造的成骨生長肽基因工程菌的構建[A];東北三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C];2008年
3 周集體;杜翠紅;黃麗萍;董曉麗;嚴濱;;染料生物降解基因工程菌研究進展[A];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饒賢才;張椿;叢延廣;胡福泉;;肽抗生素hPAB-β制備工藝中基因工程菌的改建[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吳昊;李慕群;;基因工程技術與生態(tài)安全[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7年
6 尚廣東;王以光;戴劍漉;;生技霉素穩(wěn)定型基因工程菌的構建[A];第四屆中國新醫(yī)藥博士論壇論文集[C];1999年
7 吳偉斌;施巧琴;鄭斌;翁雪清;劉建明;莊秀榕;吳松剛;;L-苯丙氨酸工程菌關鍵酶基因的分子改造[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9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8 韋利軍;于洋;劉軍;;重組rHAP在大腸桿菌中的誘導條件優(yōu)化[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喬傳令;蘭文升;江紅;趙德修;;轉解毒酶基因工程菌在污染治理中的應用[A];中國毒理學會——第一屆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鄭朝朝;劉聚祥;王建平;李輝;;雞源性、豬源性,牛源性大腸桿菌對氟苯尼考耐受性的風險評估[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藥理毒理學分會第十次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張德權;生物技術與未來食品工業(yè)[N];科技日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操秀英;新型基因工程菌:“吃”完農藥就“自殺”[N];科技日報;2009年
3 程書權;生物技術在環(huán)境質量改善中的應用與展望[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4 王小龍;殺滅細菌的“生物感應炸彈”問世[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芳;分解肌酐、尿酸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及其功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2 黎庶;一株基因工程菌噬菌體(EECP)的分離與鑒定[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3 張彥新;高表達尿毒素分解酶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及酶活性測定[D];中南大學;2010年
4 陳新愛;基因工程菌培養(yǎng)若干重要問題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戴藝民;睪丸酮叢毛單胞菌3α-HSD/CR等基因的表達調控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5年
6 尚廣東;牲畜鏈霉菌調節(jié)基因的克隆及生技霉素穩(wěn)定型基因工程菌的構建[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7 蔣建東;多功能農藥降解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及其環(huán)境釋放安全評價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8 金若菲;偶氮染料脫色工程菌的特性及強化作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王莉衡;基因工程菌E.coli的熱動力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10 楊美英;咔唑降解菌株的篩選及其鄰裂雙加氧酶的克隆與鑒定[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海賓;多聚羥基烷酸的代謝調控與基因工程菌的構建[D];山西大學;2003年
2 陸文淵;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發(fā)酵工藝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3 張欣;重組人心肌肌紅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及重組蛋白的初步純化[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李玉彬;重組人心肌肌鈣蛋白Ⅰ基因工程菌的構建[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田永;堿性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及重組木聚糖酶的特性[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09年
6 胡永飛;cglI基因復合體在構建鈍齒棒桿菌抗噬菌體菌株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7 劉勇;葡萄白藜蘆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8 李小姝;非變性滅活基因工程菌蛻疫苗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謝玉清;L-絲氨酸高產菌株的選育及基因工程菌的構建[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包磊;申氏桿菌(Shinella sp.)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的阿特拉津降解相關基因的克隆與表達[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4834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48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