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軸承性能的乏信息過程預報
發(fā)布時間:2017-05-18 11:14
本文關鍵詞:滾動軸承性能的乏信息過程預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重要的性能指標,摩擦力矩和振動對滾動軸承的運轉靈活性和壽命都有影響。目前對滾動軸承性能預測的研究尚淺,軸承性能的影響因素多而且復雜,摩擦力矩數(shù)值又呈現(xiàn)一種明顯的隨機不確定性,趨勢多變,概率密度未知,所以傳統(tǒng)的預測方法往往實現(xiàn)困難。本文以滾動軸承摩擦力矩和振動為研究對象,將灰色系統(tǒng)理論和混沌理論應用到滾動軸承性能預測中,重點研究了滾動軸承摩擦力矩和振動時間序列的灰色預測和混沌局域預測,,并基于乏信息理論,融合預測值,討論預測區(qū)間問題。 研究灰色系統(tǒng)理論中的GM(1,1)預測模型,在建模區(qū)段s=5的情況下,建立灰色預測模型,對摩擦力矩和振動時間序列進行動態(tài)預測,并對預測結果進行殘差檢驗和后驗差檢驗,檢驗結果表明,運用灰色模型對滾動軸承性能進行預測是合理可行的,該模型預測結果精度合格,預測數(shù)據(jù)可靠。 研究滾動軸承性能的混沌特征量以及混沌判別方法,主要包括嵌入維數(shù)、延遲時間、Lyapunov指數(shù)等特征量和定性、定量的混沌判別方法。并使用小數(shù)據(jù)量法分別計算不同轉速下5套實驗軸承的最大Lyapunov指數(shù),計算結果表明,軸承摩擦力矩時間序列具有混沌特性,能夠使用混沌理論進行預測。 在滾動軸承性能混沌判別的基礎上,分別采用零階局域預測法、一階局域預測法、加權一階局域預測法和修正的加權一階局域預測法對摩擦力矩和振動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預測,并將預測值融合得到預測區(qū)間,最后比較分析預測結果,分析表明將該模型用于滾動軸承性能預測是可行的,預測精度較高,除個別點超出預測區(qū)間外,其余都在預測區(qū)間范圍內,融合真值可靠性較高。 本論文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具有通用性和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本文所使用的預測模型對滾動軸承摩擦力矩和振動的計算分析是可靠的,研究成果將為滾動軸承性能的動態(tài)評估奠定基礎。
【關鍵詞】:摩擦力矩 振動 灰色預測 混沌局域預測 乏信息理論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H133.33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1章 緒論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9-12
- 1.2.1 乏信息理論的發(fā)展與特點9-11
- 1.2.2 滾動軸承性能的研究進展11-12
- 1.3 研究目的和論文結構12-14
- 1.3.1 研究目的12
- 1.3.2 論文結構12-14
- 第2章 滾動軸承性能的灰色系統(tǒng)預測14-28
- 2.1 灰色系統(tǒng)理論概述14-16
- 2.1.1 灰色系統(tǒng)理論的產(chǎn)生背景與發(fā)展動態(tài)14-15
- 2.1.2 幾種不確定性方法的特征與比較15
- 2.1.3 灰色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15-16
- 2.2 序列算子與灰色序列生成16-19
- 2.2.1 均值生成算子17
- 2.2.2 級比生成算子17-18
- 2.2.3 累加生成算子與累減生成算子18-19
- 2.3 灰色預測 GM(1,1)模型19-21
- 2.3.1 建立模型19-20
- 2.3.2 模型檢驗20-21
- 2.4 滾動軸承性能灰色預測實驗研究21-26
- 2.5 本章小結26-28
- 第3章 滾動軸承性能的混沌特性研究28-42
- 3.1 概述28
- 3.2 混沌判別28-35
- 3.2.1 關聯(lián)維數(shù)法29-30
- 3.2.2 Lyapunov 指數(shù)30-33
- 3.2.3 分數(shù)維33-34
- 3.2.4 實例計算分析34-35
- 3.3 相空間重構理論35-41
- 3.3.1 嵌入維數(shù)的確定36-37
- 3.3.2 延遲時間的確定37-39
- 3.3.3 實例計算分析39-41
- 3.4 本章小結41-42
- 第4章 滾動軸承性能的混沌預測方法研究42-56
- 4.1 引言42-43
- 4.2 局域預測法43-45
- 4.2.1 零階局域預測43-44
- 4.2.2 一階局域預測44
- 4.2.3 加權一階局域預測44-45
- 4.2.4 修正的加權一階局域預測45
- 4.3 實驗數(shù)據(jù)降噪方法的選定45-46
- 4.4 真值融合方法46-49
- 4.5 實例計算分析49-54
- 4.6 本章小結54-56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56-58
- 5.1 結論56
- 5.2 展望56-58
- 參考文獻58-62
- 致謝62-6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春梅;徐小力;張建民;;基于混沌時間序列的旋轉機械狀態(tài)趨勢預測研究[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周后福,錢玉萍;Lyapunov指數(shù)和可預報時間尺度及其應用[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涂國平,葉素萍;一種傳感器數(shù)據(jù)的融合算法[J];傳感器技術;2003年03期
4 尹暉,陳永奇,張琰;貧信息條件下的多點變形預測模型及其應用[J];測繪學報;1997年04期
5 李建華;鄧四二;馬純民;;陀螺儀框架靈敏軸承摩擦力矩影響因素分析[J];軸承;2006年07期
6 張永;夏新濤;王中宇;李建華;;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預測方法研究[J];軸承;2006年10期
7 朱愛華;朱成九;張衛(wèi)華;;滾動軸承摩擦力矩的計算分析[J];軸承;2008年07期
8 朱江紅;低速球軸承摩擦力矩的分析研究[J];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2000年06期
9 黨建武,黃建國;一種計算時間序列關聯(lián)維的逐步遞歸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5年06期
10 夏新濤;陳曉陽;張永振;王中宇;柏有才;劉春浩;;滾動軸承振動的灰自助動態(tài)評估與診斷[J];航空動力學報;2007年01期
本文關鍵詞:滾動軸承性能的乏信息過程預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59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7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