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子振動及動平衡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8 12:21
摘 要 動平衡處理是旋轉部件必須采取的工藝措施之一。本文在闡述了轉子動平衡理論的基礎上,采用影響系數(shù)平衡法,設計了一種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振動及動平衡分析裝置,既可以做現(xiàn)場動平衡儀,又可以做動平衡機的電測箱,同時還可以做軸振分析儀和簡單的振動分析儀。系統(tǒng)設計中采用鎖相環(huán)控制的四階帶通跟蹤濾波、FFT實現(xiàn)了不平衡(基頻)信號幅值和相位的精確提取。軟件編制完全遵循模塊化思想,提高編程效率和可讀性。
【學位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2
【中圖分類】:TH113.2
【部分圖文】:
常重視解決轉子的質量不平衡問題對于因轉子動不平衡所引起的振動問題 一般只要采用被稱為衡 的工藝措施來改變轉子的質量分布 使其各質點的離心慣性互平衡 就可得到解決 這時轉子的不平衡現(xiàn)象將被消除 或者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機組就能安全平穩(wěn)地運轉1.1 質量不平衡的原因導致轉子質量不平衡的原因[2]主要有造過程中機械加工不精確或材質不均勻 使得轉子上各零部件截面相對與轉動中心軸線不對稱 或者轉子鍛件在機械加工及FR0F
(試加質量 Kg;承原始振動幅值 m裝半徑 m速度 rad/s/2s電廠中的旋轉機械 其值可參考表 2度系數(shù)參考表[3](單位2μm/ rad) 發(fā)電機 一般電機 勵磁機 風機0~500 75~150 100~10~1000 150~300 200~3平衡資e
成壓電傳感器的前置放 阻抗轉化電路 如圖 3.6 所示 其中 1M 的電阻為運放提供偏置電通路 通頻振動分析通道電路根據(jù)不同情況可分別選用電渦流傳感器或壓電加速度傳感器 采用渦流傳感器測量振動時 電路如圖 3.4 所示 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經(jīng)直 程控放大 低通濾波后 經(jīng)過 2.5 伏的波形提升電路 使得模擬信號變?yōu)?0 5 伏的電壓信號 通過單片機內部的模數(shù)轉換進行樣 然后由軟件完成信號的分析采用壓電加速度傳感器時 電路如圖 3.5 所示 基本電路和采用渦流傳感器時相同 由于傳感器輸出的信號是加速度信號 為了得速度 位移信號需進行一次 二次積分處理 本系統(tǒng)設計了兩種積網(wǎng)絡 一種是一次完成重積分 另一種是一次積分后 在進行一次
本文編號:2814175
【學位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2
【中圖分類】:TH113.2
【部分圖文】:
常重視解決轉子的質量不平衡問題對于因轉子動不平衡所引起的振動問題 一般只要采用被稱為衡 的工藝措施來改變轉子的質量分布 使其各質點的離心慣性互平衡 就可得到解決 這時轉子的不平衡現(xiàn)象將被消除 或者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機組就能安全平穩(wěn)地運轉1.1 質量不平衡的原因導致轉子質量不平衡的原因[2]主要有造過程中機械加工不精確或材質不均勻 使得轉子上各零部件截面相對與轉動中心軸線不對稱 或者轉子鍛件在機械加工及FR0F
(試加質量 Kg;承原始振動幅值 m裝半徑 m速度 rad/s/2s電廠中的旋轉機械 其值可參考表 2度系數(shù)參考表[3](單位2μm/ rad) 發(fā)電機 一般電機 勵磁機 風機0~500 75~150 100~10~1000 150~300 200~3平衡資e
成壓電傳感器的前置放 阻抗轉化電路 如圖 3.6 所示 其中 1M 的電阻為運放提供偏置電通路 通頻振動分析通道電路根據(jù)不同情況可分別選用電渦流傳感器或壓電加速度傳感器 采用渦流傳感器測量振動時 電路如圖 3.4 所示 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經(jīng)直 程控放大 低通濾波后 經(jīng)過 2.5 伏的波形提升電路 使得模擬信號變?yōu)?0 5 伏的電壓信號 通過單片機內部的模數(shù)轉換進行樣 然后由軟件完成信號的分析采用壓電加速度傳感器時 電路如圖 3.5 所示 基本電路和采用渦流傳感器時相同 由于傳感器輸出的信號是加速度信號 為了得速度 位移信號需進行一次 二次積分處理 本系統(tǒng)設計了兩種積網(wǎng)絡 一種是一次完成重積分 另一種是一次積分后 在進行一次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賓;劉波;;徑向空氣軸承壓力場的數(shù)值分析[J];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2006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孫延添;剛性轉子現(xiàn)場動平衡理論分析及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2 馮華;印刷滾筒動平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3 張建國;巨型船用螺旋槳靜平衡檢測理論與方法研究[D];江蘇大學;2005年
4 齊銀玲;印刷機動平衡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141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1417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