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機械論文 >

納米潤滑油添加劑的制備及摩擦學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23:08
【摘要】:潤滑油是廣泛應用于各種設備、機械、儀器中的潤滑劑。潤滑油質(zhì)量主要取決于添加劑的使用和材料的質(zhì)量水平。新型發(fā)動機對機油的新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減摩抗磨性能。納米粒子具有高效、無污染等特點,目前已有研究證明納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減摩抗磨性能。 本文分別采用物理法和化學法制備了多種納米粒子,利用多種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了測試表征,將其表面改性后添加到潤滑油中,考察了納米粒子的分散效果。通過潤滑油的摩擦磨損試驗,研究了納米粒子的抗磨減摩作用。 利用電弧等離子體方法制備了銅、Fe_3Al納米粒子。采用淀粉和甲烷為碳源利用電弧等離子體方法制備了碳包銅納米粒子,發(fā)現(xiàn)以甲烷為碳源時,當氦氣與甲烷比例為1:2時,制備的碳包銅納米粒子平均粒徑為20nm,粒子大小均勻呈球形。高分辨電鏡顯示其表面包覆了一層碳,改變了銅粒子的表面極性,改善了其在油中的分散性能,同時解決了純銅納米粒子在空氣中易氧化變性的缺點。利用相似方法制備了粒子均勻的碳包鐵納米粒子。 利用沉淀法制備了油酸表面修飾的納米硼酸鋅粒子。經(jīng)過正交設計實驗確定了油酸修飾納米硼酸鋅粒子最佳的制備條件。通過TEM、XRD、IR表征分析了其形貌、物相和表面鍵合結構。實驗發(fā)現(xiàn)粒子表面修飾了一層疏水長鏈,相互之間不易團聚,在有機溶劑中可以直接分散,并能保持長時間的懸浮。 將表面改性的銅、碳包銅、Fe_3Al納米粒子和油酸修飾的納米硼酸鋅粒子添加到潤滑油中進行摩擦磨損試驗。結果表明四種添加納米粒子的基礎油的環(huán)塊表面磨損形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添加了0.2wt%含量的銅、碳包銅、Fe_3Al納米粒子和油酸修飾的納米硼酸鋅粒子的基礎油的磨痕寬度分別減小43.3%、51.5%、57.6%和52.5%,摩擦系數(shù)分別減小15.7%、10.7%、28.6%和19.6%。同時,添加納米粒子的基礎油在摩擦區(qū)的油溫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圖文】:

照片,包銅,淀粉,納米銅粒子


Fig.2一2TEMmieorgarphofcoppernanoPartieles圖2一3采用淀粉為破源制備的碳包銅納米粒子TEM照片F(xiàn)19.2一3TEMmierograPhofcarboneneaPsulatedCunnaoPartielesPreParedusingsti甘chasearbonsouree

照片,包銅,納米粒子,甲烷


Fig.2一4TEMmieorgraPhofearbonenePasulaetdCunnoaPartielesPerParedusingmhetnaeasearbonsoucre圖2一2是在氦氣和氫氣氣氛下制備的納米銅粒子的TEM照片,銅納米粒子很不均勻,還有粘連現(xiàn)象,表面也不平整。圖2一3是采用淀粉為碳源制備的碳包銅納米粒子的TEM照片,粒子粒徑在50一70mn左右,粒子之間也有一些粘連,,但表面比沒有碳包覆的純銅納米粒子要平整,形狀也變得比較規(guī)整。圖2一4是采用甲烷為碳源制備的碳包銅納米粒子TEM照片,A是氦氣與甲烷比例為1:1時制備的碳包銅納米粒子,粒子大多成球形,平均粒徑為45mn之間;B是氦氣與甲烷比例為1:2時制備的粒子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TH11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潤滑油知識問答(3)[J];商用汽車;2006年06期

2 童關保,葉孝強;用遠紅外線加熱器解凍潤滑油[J];潤滑與密封;1981年04期

3 陳爽,李楠,孟慧娟;DDP修飾納米粒子的摩擦學性能比較[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4 李曉倩,孫曉君,井立強,蔡偉民,王二東;Au改性TiO_2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活性[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10期

5 ;潤滑油知識問答(2)[J];商用汽車;2006年04期

6 翟驥,盧頌峰,王良御,溫詩鑄;液晶添加劑的潤滑性能研究[J];潤滑與密封;1989年05期

7 李國昌;要認真做好車輛用潤滑油的質(zhì)量監(jiān)督[J];汽車與配件;1992年10期

8 葉孝強;潤滑油的抗凝措施[J];潤滑與密封;1983年06期

9 陳爽;;油酸修飾納米粒子的摩擦學性能比較[J];潤滑與密封;2007年02期

10 楊湘瓊;長城潤滑油公司及潤滑油百余問題解答(三)[J];摩托車;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卓明;;納米材料在潤滑技術中的應用[A];2006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三)[C];2006年

2 姚思德;曲士新;;納米四氟超細粉制備及其應用[A];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潤滑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廈門)論文集[C];2002年

3 黃耀東;周斌;沈軍;吳廣明;孫騏;夏長生;艾琳;;SiO_2氣凝膠的常壓干燥制備[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4 吐爾遜.阿布都熱依木;張校剛;;聚對苯二胺,聚鄰苯二胺納米粒子的固相反應法合成[A];2003年納米和表面科學與技術全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閻杰;周震;王榮;鄧斌;;用作鎳電極添加劑的納米Ni_(0.95)Co_(0.05)(OH)_2材料[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下卷)[C];2001年

6 周堅;;添加劑對方便稀飯品質(zhì)的影響[A];中國糧油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綜合卷)[C];2002年

7 陳爽;劉維民;;ZnS納米微粒作為潤滑油添加劑的EMPA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全笑菊;許并社;;硫代乙酰胺分子表面修飾的ZnS:Cu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光致發(fā)光研究[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9 萬軼;張暉;王恒志;;納米級混合潤滑添加劑的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10 陳麗萍;郭榮;;層狀液晶中有機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建;國產(chǎn)潤滑油醞釀高端突破[N];中國質(zhì)量報;2005年

2 鐘華;國內(nèi)自主研發(fā)潤滑油產(chǎn)品將面市[N];中國工業(yè)報;2007年

3 記者 劉霞;美用納米粒子治療藥物上癮[N];科技日報;2009年

4 記者 葛進 陳超;日開發(fā)出制造納米粒子新方法[N];科技日報;2009年

5 余 名;納米粒子 涂在臉上的危險[N];大眾科技報;2004年

6 記者 葛進;日開發(fā)新型低成本熒光納米粒子[N];科技日報;2008年

7 吳慧;國產(chǎn)潤滑油沖破堅冰[N];經(jīng)濟觀察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李新民;中國潤滑油業(yè)將告別“戰(zhàn)國”時代[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9 寇建東;整車廠用情不專 國產(chǎn)潤滑油搭車艱難[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10 特約記者 徐青松;渭南銷售農(nóng)機下鄉(xiāng)拉動潤滑油銷量[N];中國石油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英勃;環(huán)境友好潤滑油優(yōu)化配方試驗及抗磨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2 黃福川;多燃料多級環(huán)保內(nèi)燃機油的研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3 仝秋紅;基于智能技術的內(nèi)燃機油添加劑優(yōu)選及配伍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4 孟哈日巴拉;高分散性無機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表面修飾[D];吉林大學;2006年

5 胡建強;金屬納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狀可控合成及其表征[D];廈門大學;2003年

6 吳建波;Ni(OH)_2電極納米添加劑對MH/Ni電池高倍率性能影響的作用機理[D];浙江大學;2007年

7 王輝;微流控芯片電泳分析基礎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張斌;添加劑強化拜耳法種分工藝與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9 李眾利;復合BMP三維連通多孔鈦在人工假體表面修飾中的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10 陳小泉;納米二氧化鈦晶體合成新方法和自潔超親水膜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強;納米潤滑油添加劑的制備及摩擦學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05年

2 全笑菊;硫代乙酰胺分子表面修飾的ZnS:Cu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光學性質(zhì)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3年

3 汪正良;納米二氧化鈦和MCM-41分子篩的制備及表面修飾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桂霞;CeO_2納米粒子的制備和性質(zhì)研究[D];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2001年

5 張新;TI蝸桿副材料及含納米粒子潤滑油摩擦學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6 陳文剛;硅酸鹽粉體作為添加劑對金屬摩擦副磨損特性影響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7 郭文娟;四硫富瓦烯功能化合物的納米組裝及性質(zhì)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8 王勝林;銅電解添加劑的遴選及優(yōu)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9 陳玉金;低維納米材料的表面修飾與微結構表征[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10 林映霞;核—殼結構的ZnS:Cu納米粒子的制備及表面修飾對其發(fā)光性質(zhì)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6750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750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6be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