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虛擬梯度材料的螺栓結合面建模方法
本文關鍵詞:基于虛擬梯度材料的螺栓結合面建模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機械學 螺栓結合面 面壓分布 虛擬梯度材料 模態(tài)分析
【摘要】:為準確分析螺栓連接件的動態(tài)性能,提出了一種基于虛擬梯度材料的螺栓結合面建模方法。將螺栓連接結合部等效為一種局部的虛擬梯度材料,虛擬梯度材料與被連接件皆為固定連接。通過有限元方法獲得了螺栓連接結合面的接觸壓強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應用胡克定律,推導了虛擬梯度材料的彈性常量與徑向位置之間的關系。采用分層法建立了基于虛擬梯度材料的螺栓結合面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別獲取了固結、傳統(tǒng)虛擬材料與虛擬梯度材料結合面表征下試件的理論模態(tài),并開展模態(tài)實驗,從振型和固有頻率兩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驗證了本文虛擬梯度材料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結果表明:虛擬梯度材料模型的模態(tài)與實驗模態(tài)的前6階振型一致,前6階固有頻率的相對誤差數(shù)值都在10%以內,建模精度高。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清華大學精密超精密制造裝備及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基金】:“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3CB035402)
【分類號】:TH131.3
【正文快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蔡力鋼;郝宇;郭鐵能;劉志峰;張冬梅;;螺栓結合面法向靜態(tài)剛度特性提取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4年16期
2 石坤;宋俐;師俊平;;機械結合部等效材料參數(shù)建立與試驗[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4年02期
3 田紅亮;劉芙蓉;方子帆;趙春華;朱大林;鐘先友;;引入各向同性虛擬材料的固定結合部模型[J];振動工程學報;2013年04期
4 蔡力鋼;王鋒;李玲;郭鐵能;趙永勝;劉志峰;;栓接結合部動態(tài)特性研究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09期
5 王磊;杜瑞;金濤;劉海濤;牛敬;趙萬華;;螺釘連接固定結合面匹配設計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6 王書亭;李杰;劉濤;毛寬民;;機械固定結合面剛度特性建模[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祺;馬躍;黃田;;一種并聯(lián)動力頭靜柔度精確預估方法與靈敏度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16年11期
2 劉鋒;石全;陳材;;Material Equivalent Test Based on Dimensional Analysis for Fragment Penetrating Antenna Target[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6年02期
3 趙金娟;王世軍;楊超;王詩義;楊慧新;;基于橫觀各向同性假定的固定結合部本構關系及有限元模型[J];中國機械工程;2016年08期
4 王洪玉;秦朝燁;褚福磊;劉彥琦;;基于頻響函數(shù)辨識鼓筒-輪盤結合部連接參數(shù)的選點原則[J];振動與沖擊;2016年05期
5 李小彭;王雪;運海萌;高建卓;;三維分形固定結合面法向接觸剛度的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1期
6 田紅亮;余媛;陳甜敏;鄭金華;張屹;趙春華;;考慮表面粗糙度和幾何曲率的兩球體接觸問題[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7 王東;徐超;萬強;;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連接界面非線性力學模型參數(shù)辨識[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8 田紅亮;鄭金華;秦紅玲;;艦船艉管水潤滑橡膠板條軸承與銅背襯的機械接觸力學[J];兵工學報;2015年12期
9 田紅亮;嚴崢嶸;鄭金華;張屹;;一個新的干摩擦結合部法向接觸阻尼方程[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6年01期
10 李欽奉;李坤;周瑞;朱旺成;;基于虛擬介質層的直線滾動導軌結合部動態(tài)特性分析[J];機床與液壓;2015年2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學良;丁紅欽;蘭國生;溫淑花;張宗陽;王南山;;基于分形理論的結合面法向接觸阻尼與損耗因子模型[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3年06期
2 溫淑花;張宗陽;張學良;蘭國生;丁紅欽;王南山;;固定結合面剛度分形模型[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3年02期
3 田紅亮;朱大林;秦紅玲;;固定接觸界面法向靜彈性剛度的改進彈簧分形模型[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6期
4 李玲;蔡力鋼;郭鐵能;趙永勝;蔡安江;;機械結合部動態(tài)剛度辨識與實驗研究[J];振動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5 方兵;張雷;趙繼;曲興田;;軸承結合部動態(tài)參數(shù)識別與等效分析模型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6 魏龍;劉其和;張鵬高;;基于分形理論的滑動摩擦表面接觸力學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2年17期
7 田紅亮;朱大林;秦紅玲;;中國大地坐標系地球旋轉橢球子午線弧長的嚴密精確解[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8 楊國慶;王飛;洪軍;朱林波;;螺栓被連接件剛度理論的計算方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9 田紅亮;朱大林;秦紅玲;;地球旋轉橢球等面積緯度函數(shù)與等量緯度的相互近似變換[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田紅亮;趙春華;朱大林;秦紅玲;;彈塑性三維各向異性分形表面的接觸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新型梯度材料[J];工具技術;1997年03期
2 楊云志,陳治清,冉均國,鄭昌瓊;梯度材料設計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1998年06期
3 于思榮,任露泉,佟金,張新平,劉耀輝,何鎮(zhèn)明;SiC_p/Al-Si合金梯度材料的磨損特性[J];摩擦學學報;2001年02期
4 陳建鈞;涂善東;軒福貞;王正東;;熱—機械載荷下梯度材料圓筒的應力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07年12期
5 何金徠;孫秦;;飛行器用梯度材料的微觀結構及熱應力分析[J];宇航材料工藝;2009年03期
6 鄧京蘭,歐陽民康,彭華;金屬-陶瓷梯度材料的熱應力分析[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1995年06期
7 王繼輝,張清杰,鄧京蘭;金屬-陶瓷梯度材料的彈性和彈塑性設計[J];武漢工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8 翟鵬程,張清杰,袁潤章;金屬-陶瓷梯度材料動態(tài)溫度響應變物性分析模型研究[J];武漢工業(yè)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9 Bernd Kieback,Frank Meyer-Olbersleben;采用梯度材料可制成具有相反性能的構件[J];機電信息;1999年03期
10 謝迎洪,李振環(huán),楊文兵,王乘;壓電梯度材料薄板中切口端部場的有限元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少華;;梯度材料的黏附接觸解析解[A];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MMM-XI):第十一屆全國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陳少華;閆聰;;梯度材料的黏附接觸封閉解[A];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姚學鋒;許蔚;金觀昌;;梯度材料斷裂行為的光測力學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左紅心;張清杰;;組分連續(xù)變化梯度材料中位移波和速度波的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9)[C];2007年
5 王源升;;梯度材料的研究[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6 王源升;;高分子梯度材料設計與研究[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李明忠;方青;王傳彬;沈強;張聯(lián)盟;;Al_2TiO_5/Al_2O_3梯度材料的設計與制備[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下)——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代巖偉;秦太驗;;一種梯度材料模型的有限元模擬應力波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安占軍;崔健;李育德;孟慶森;;梯度材料電場輔助自蔓延燃燒合成機理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10 陳培見;陳少華;;有限厚梯度材料部分粘滑接觸的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9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彭琰;材料領域的新葩——梯度材料[N];科技日報;2000年
2 欣柯材;材料領域的新葩:梯度材料[N];科技日報;2003年
3 記者 魏偉;氣凝膠波阻梯度材料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N];陜西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謝珩;Cu-Ti_3SiC_2梯度電工材料的制備及其電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溫變英;聚合物梯度材料的制備及材料結構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3年
3 張光輝;金屬—陶瓷梯度材料強度問題的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4 陳艷軍;乳液法制備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自組織梯度材料[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5 胡亮;界面作用構筑有機硅梯度材料及響應性光子材料和水凝膠粒子[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6 宋仁義;先驅體轉化法制備無機基/有機聚合物梯度材料[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汪峰濤;新型鎢銅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永彬;聚合物梯度材料的連續(xù)制備裝置設計、制備及結構表征[D];四川大學;2006年
2 汪晨;金屬梯度材料的雜交應力有限單元和強度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3 梁鵬飛;聲阻抗梯度材料的制備與性能測試[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4 杜明凱;梯度材料中樂甫波的傳播[D];燕山大學;2012年
5 徐巍巍;絲素蛋白/羥基磷灰石梯度多孔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D];蘇州大學;2007年
6 方青;Al_2TiO_5/Al_2O_3系復相陶瓷及其梯度材料的設計與制備[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7 支利勇;含裂紋金屬梯度材料的剩余強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8 汪亮;銀基功能梯度復合材料的電接觸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斯穎;非自然環(huán)境下制備PMMA梯度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4年
10 張龍;低HA含量TiHA梯度材料組織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404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24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