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齒形諧波傳動齒廓設計與嚙合分析
本文關鍵詞:CTC齒形諧波傳動齒廓設計與嚙合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諧波傳動 CTC齒形 共軛齒廓 曲線映射 有限元
【摘要】:針對漸開線齒形諧波傳動承載能力和剛度等指標不適應航天伺服機構應用中高過載要求的狀況,為了改善嚙合性能、減小應力集中和提高承載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種用新的齒形(后文簡稱CTC形齒)替代漸開線齒形。論文重點從CTC(circle arc-tangent line-circle arc)齒形的設計、共軛齒形的推導以及與漸開線齒形性能比較等方面進行研究。 本文首先從便于實現(xiàn)加工柔輪刀具的標準化的目的出發(fā),參照切線式圓弧齒形設計了諧波傳動的參數(shù)化的刀具基準齒形,并根據(jù)柔輪的刀具齒形用齒廓法線法求解了與之共軛的齒形,即柔輪齒形。并根據(jù)包絡原理由柔輪齒形求得了與之共軛的剛輪齒形。為了避免求解柔輪與剛輪的包絡方程的困難。論文根據(jù)輸入(波發(fā)生器)與輸出(柔輪)的瞬時轉動角關系,用曲線映射方法求解理論剛輪齒形。最后用曲線擬合的方法得出剛輪的齒廓方程。 為了驗證所設計CTC共軛齒廓諧波傳動的特性以及實際的剛、柔輪輪齒形是否共軛,論文通過建立波發(fā)生器輸入與柔輪輸出的瞬時傳動關系方程利用Matlab工具分析了齒廓嚙合干涉情況。并應用Abaqus軟件對諧波傳動承載特性進行了分析,并對CTC齒形與漸開線齒形在同樣的承載情況下的節(jié)點應力、應變、扭轉角等進行了對比分析,證明CTC齒形相比漸開線齒形,其承載能力更大、柔輪變形和輪齒的應力更小。論文的研究為CTC齒形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工程應用打下了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H132.41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辛洪兵,何惠陽,謝金瑞;諧波齒輪傳動嚙合剛度的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1997年02期
2 劉振峰;田宇;郭學東;;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不同長徑比柔輪受力分析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0年01期
3 ;諧波傳動技術的新發(fā)展[J];齒輪;1991年02期
4 吳偉國;張勇;梁風;;具有嚙合齒面接觸對的諧波傳動有限元模型建立與分析[J];機械傳動;2011年12期
5 潘鋒;董海軍;葛文杰;;極端環(huán)境下諧波齒輪傳動的側隙分析[J];機械設計;2010年02期
6 毛彬彬;王克武;;諧波齒輪的齒形研究和發(fā)展[J];煤礦機械;2008年07期
7 王華坤,范元勛,宋德鋒;諧波傳動齒嚙式輸出嚙合參數(shù)的優(yōu)化設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8 辛洪兵;陳菲;;諧波齒輪傳動初始嚙合側隙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J];試驗技術與試驗機;2002年Z1期
9 李海翔,李朝陽,陳兵奎;圓弧齒輪研究的進展[J];現(xiàn)代制造工程;2005年03期
10 甄恒洲,陶學恒;關節(jié)式機械手的諧波傳動的振動測試分析[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辛洪兵;鄭偉智;孫瑞濤;;諧波齒輪傳動系統(tǒng)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A];制造業(yè)與未來中國——200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毛彬彬;STS齒形諧波傳動嚙合理論與設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505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15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