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異構多核的CCA并行構件模型
本文選題:并行計算 + 并行構件 ; 參考:《計算機應用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并行構件技術的出現(xiàn)提高了并行軟件的開發(fā)效率,但現(xiàn)有的并行構件技術缺乏對異構多核平臺的支持。為了提高并行構件程序在異構平臺上的執(zhí)行性能,擴展CCA(通用構件體系結構)并行構件模型支持CCA異構并行構件,提出了一種異構的CCA并行構件模型。使用管理者—工人模式調(diào)度CCA異構并行構件內(nèi)的計算任務到異構多核平臺上加速執(zhí)行。在CCA構件工具包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支持擴展CCA并行構件模型的編譯系統(tǒng)和運行時框架。在CELL BE和GPU兩種異構多核處理器上進行的實驗證明了提出的方法比原始的CCA構件程序具有較優(yōu)的性能。提出的并行構件模型應用在并行程序開發(fā)中可以提高并行程序的性能。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parallel component technolog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parallel software development, but the existing parallel component technology lacks support for heterogeneous multi-core platfor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allel component programs on heterogeneous platforms, the CCA (Common component Architecture) parallel component model is extended to support CCA heterogeneous parallel components. A heterogeneous CCA parallel component model is proposed. The manager-worker pattern is used to schedule the computing tasks in the heterogeneous parallel components of CCA to accelerate execution on heterogeneous multi-core platforms. Based on the CCA component toolkit, a compilation system and runtime framework are implemented to support the extended CCA parallel component model. Experiments on two heterogeneous multicore processors, cell be and GPU,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riginal CCA component program. The proposed parallel component model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allel programs in parallel programming.
【作者單位】: 安陽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2012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資助項目(2012ZX04011-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合基金資助項目(U1204613)
【分類號】:TP3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彭云峰;姚琳;趙沖沖;胡長軍;;并行構件技術研究綜述[J];計算機科學;2011年02期
2 岳洋;曾廣平;;一種面向構件的行為語義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年05期
3 方林波;余志勇;武紅霞;付光遠;羅眉;;構件式建模方法在系統(tǒng)建模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年10期
4 費洪曉;李可;;特征功能分析在產(chǎn)品線構件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曹敬瑜;柴瑋巖;王博;郭永紅;;嵌入式分布計算環(huán)境下的高效軟件構件化框架研究[J];兵工學報;2013年04期
2 李俊州;茹秀娟;;采用Ontology和樹的語義沖突消除法[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3年03期
3 劉師范;;并行計算方法研究與應用[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4年01期
4 潘曉輝;;并行高斯消去法在云計算平臺上的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1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封斌;基于格件的信息處理機體系結構研究及其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李丹丹;地下水流動空間數(shù)據(jù)并行計算的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4年
3 楊典華;協(xié)作式大規(guī)模地理柵格數(shù)據(jù)并行處理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一博;水中等離子體聲源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左定喜;基于CPU-GPU協(xié)同計算的Krylov子空間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D];湖南大學;2013年
2 周小聰;相變存儲器電熱分析有限元計算并行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朱長皓;基于框圖模型的自動生成并行代碼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4 劉陽;壓縮光譜成像中結構稀疏重構算法的分布式計算[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芙清,梅宏,李克勤;軟件復用與軟件構件技術[J];電子學報;1999年02期
2 呂建;馬曉星;陶先平;徐鋒;胡昊;;網(wǎng)構軟件的研究與進展[J];中國科學E輯:信息科學;2006年10期
3 楊芙清;;軟件復用及相關技術[J];計算機科學;1999年05期
4 樊曉光;褚文奎;萬明;;基于領域本體的軟構件檢索[J];計算機科學;2009年06期
5 陳波;李舟軍;陳火旺;;構件模型研究綜述[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8年01期
6 張偉,梅宏;一種面向特征的領域模型及其建模過程[J];軟件學報;2003年08期
7 王忠杰;徐曉飛;戰(zhàn)德臣;;基于特征的構件模型及其規(guī)范化設計過程[J];軟件學報;2006年01期
8 毛建兵;毛玉明;冷鵬;白翔;;一種利用信道偵聽的IEEE802.11自適應優(yōu)化算法[J];軟件學報;2010年08期
9 張敬周;任洪敏;宗宇偉;錢樂秋;朱三元;;基于行為自動機的構件可替換性分析與驗證[J];軟件學報;2010年11期
10 方林波;黃樟欽;侯義斌;張勇;;POOSL的擴展及其在性能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7年1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峰;IEEE 802.11無線網(wǎng)絡DCF協(xié)議性能分析及提升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榆濱;龔良波;;一種基于動態(tài)代理的構件模型研究與應用[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28期
2 張安勤;周曉峰;王志堅;;面向服務的構件模型研究[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唐先貴;李喬良;;一種帶非功能特性權值描述的構件模型[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年11期
4 姚振宇;吳卿;;移動分布式環(huán)境下的可信構件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9年20期
5 鐘冠群;李佳倫;杜輝;;基于構件的軟件工程中構件模型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6 袁博;汪斌強;馬東超;;支持網(wǎng)絡動態(tài)重構的可信構件模型[J];通信學報;2013年03期
7 楊輝;;嵌入式構件模型研究[J];煤炭技術;2013年08期
8 王保進,王志剛,李明樹;一種用于軟件通信體系結構的構件模型[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31期
9 劉冬懿;金茂忠;高仲儀;;面向測試的多視圖構件模型[J];計算機科學;2007年01期
10 臧曉晗;施霖;王云澤;李高明;;移動應用中的構件模型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張文婷;池志強;趙恒;;艦載指控系統(tǒng)構件模型研究[A];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電子技術學術委員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杜建偉;楊春河;黨紀紅;顧斌;;面向航天器控制軟件的構件模型研究[A];全國第十二屆空間及運動體控制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吳元立;丁博;史殿習;劉惠;王懷民;;普適計算環(huán)境下的構件模型映射機制的研究與實現(xiàn)[A];第四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洪軍;周斌;賈焰;吳泉源;;Web服務集成CCM構件模型的研究與實現(xiàn)[A];2006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6年
5 韓偉紅;隋品波;賈焰;;基于CORBA構件模型的應用服務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二十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技術報告篇)[C];2003年
6 徐煥良;梁敬東;;一種基于CCM的農(nóng)務領域的業(yè)務構件模型[A];中國數(shù)字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信息化學術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曹瑋祺;李涓子;王克宏;;基于服務器端構件模型的電子商務工作流的自動建模[A];第十九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篇)[C];2002年
8 梁卓韜;周國祥;;基于構件模型和UML建模的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A];全國第21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CACIS·2010)暨全國第2屆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宋儀;郭年根;李俊波;李鳳蓉;萬和平;;數(shù)字化隧道三維建模分析[A];2012年中鐵隧道集團低碳環(huán)保優(yōu)質(zhì)工程修建技術專題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波;基于軟件體系結構的構件模型和語言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2 費玉奎;Web構件模型研究及其在水利領域中的應用[D];河海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旭;任務驅(qū)動的自適應構件模型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何蕾;支持性能屬性的嵌入式構件模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明霞;基于主動接口的可適配構件模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徐睿智;面向組裝的語義構件模型及系統(tǒng)原型[D];浙江大學;2007年
5 張志欽;基于UML-RT的構件模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6 徐麗娜;支持構件化信息系統(tǒng)的業(yè)務構件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常煜芬;CORBA構件模型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2年
8 丁建;DCAM下分布式方面構件模型及協(xié)同框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黃遠航;基于構件模型和UML建模的信息系統(tǒng)研究與應用[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5年
10 梁卓韜;基于構件模型和UML建模的信息系統(tǒng)的分析與應用[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012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00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