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見/近紅外光譜法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用于預測杉樹的密度
本文關鍵詞: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在木材檢測中的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十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09年
基于可見/近紅外光譜法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用于預測杉樹的密度
朱向榮 黃安民 張卓勇
【摘要】:應用可見/近紅外光譜技術與化學計量學方法結合,建立了杉木密度測定的新方法。首先采用SPXY算法用于劃分校正集和測試集樣品集。SPXY算法在預測復雜體系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其算法原理主要是根據(jù)x矩陣(儀器相應值)與y矩陣(預測參數(shù))空間距離的差別選取的。本文同時也選擇了Kennard-Stone算法、Duplex算法以及隨機算法作為對比,結果表明,SPXY算法較之其他以上三種算法用于樣品集的劃分時,預測結果具有優(yōu)勢。為了驗證LS-SVM方法的可靠性,也比較了其他的建模方法比如支持向量機與偏最小二乘法。結果表明,采用LS-SVM法,模型具有較低的預測誤差以及較高的相關系數(shù)。以上結果表明,LS-SVM回歸方法與SPXY樣本劃分方法結合,在預測杉樹的密度性質時,可作為一種穩(wěn)健的多元變量校正方法。
【作者單位】:
【關鍵詞】: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875065)
【分類號】:S791.27
【正文快照】:
基于可見/近紅外光譜法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用于預測杉樹的密度@朱向榮$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410125 @黃安民$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10091 @張卓勇$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100048應用可見/近紅外光譜技術與化學計量學方法結合,建立了杉木密度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煒;常慶瑞;郭曼;邢東興;員永生;;不同尺度的微分窗口下土壤有機質的一階導數(shù)光譜響應特征分析[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11年04期
2 郭瑩瑩;徐有明;李曉東;李宜文;張志軍;;魯東南引種火炬松人工林生長特性與材性變異[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3 呂建波;;液態(tài)純牛奶可見/近紅外光譜MPLS全局定標法鑒別研究[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1年04期
4 夏炎;王亞男;畢傳奇;邱堅;;巨桉人工林木材密度及其變異特性[J];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徐金梅;呂建雄;鮑甫成;黃榮鳳;劉賢德;Robert Evans;趙有科;;祁連山青海云杉木材密度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6 林秀芳;;伴生樹種對人工林酸棗材性的影響[J];林業(yè)勘察設計;2011年01期
7 孫燕良;張厚江;朱磊;閻海成;王喜平;;木材彈性模量無損檢測方法及其研究現(xiàn)狀[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11年07期
8 王志香;;馬尾松無性系種子園遺傳變異及選擇[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9期
9 張濤;黎冬青;韓揚;陳勇平;;無(微)損檢測技術在木結構古建筑中的應用及發(fā)展[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11年08期
10 廖春暉;張厚江;黎冬青;孫燕良;;古建筑木構件缺陷檢測方法發(fā)展現(xiàn)狀[J];森林工程;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向榮;黃安民;張卓勇;;基于可見/近紅外光譜法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用于預測杉樹的密度[A];第十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軍輝;顧萬春;;榿木群體生物質產量的遺傳變異研究[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3 羅建中;項東云;;鄧恩桉的遺傳變異研究[A];第三屆南方林木育種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陳興苗;田曉博;劉燕德;;可見/近紅外光譜檢測贛南臍橙總酸的研究[A];2007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學術年會暨中國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加工產學研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黃烈健;張香華;張冰玉;黃秦軍;蘇曉華;;楊樹木材密度、纖維性狀相關SSR分子標記研究[A];持續(xù)發(fā)展,再創(chuàng)輝煌——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第五屆年會文集[C];2002年
6 何貴平;駱文堅;金其祥;馮建國;馮建民;洪長勝;;杉木無性系主要生長、材質性狀遺傳變異及無性系選擇[A];第六屆全國林木遺傳育種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胡德活;阮梓材;李建林;姚邦杰;黃小平;朱報著;;杉木無性系生長與材性測定的適宜無性系株數(shù)與小區(qū)株數(shù)[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8 洪昌端;;浙江省杉木造林區(qū)優(yōu)良種源選擇及其應用[A];林木遺傳改良討論會文集(杉木、馬尾松等樹種)[C];1991年
9 顧萬春;歸復;張繼華;穆呂欽;孫翠玲;田奇凡;于志民;;毛白楊多功能型新品種選育研究[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10 李悅;沈熙環(huán);何祥;翁殿伊;朱桂林;;油松無性和有性繁殖材料的比較[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木;[N];中國綠色時報;2004年
2 ;[N];河南科技報;2003年
3 陳健;[N];科技日報;2003年
4 呂蓓蓓;[N];經(jīng)理日報;2009年
5 山東省菏澤市常青花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焦傳禮;[N];中國花卉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田海清;西瓜品質可見/近紅外光譜無損檢測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徐金梅;祁連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質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1年
3 王大海;美洲黑楊材性侯選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8年
4 羅建中;桉樹雜種無性系紙漿材性狀的遺傳與環(huán)境效應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5 韓書霞;基于CT技術和分形特征的木材物理性質及缺陷檢測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吳世軍;尾葉桉及其雜種無性系遺傳變異與選擇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2年
7 貫春雨;日本落葉松×興安落葉松RAPD、SSR遺傳圖譜構建與QTL定位[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張淑琴;人工林馬尾松木材縱向拉伸彈性和蠕變性能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烏吉斯古楞;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密度對林木生長影響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6年
2 于雷;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在木材檢測中的應用[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3 盧萬鴻;美洲黑楊無性系材性性狀變異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4 楊文忠;楊樹無性系微纖絲角的變異及其與材性的關系[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5 翟新翠;大花序桉的遺傳變異與適應性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6 張寧;杉木兩水平雙列雜交子代測定及性狀相關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樊琳;杉木優(yōu)良種源與家系多性狀選擇與分子標記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8 孫燕良;基于微鉆阻力的古建筑木材密度與力學性能檢測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9 李海英;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措施和木材品質的關系[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10 張桂蘭;三種沙生灌木材木片單體制板工藝的基礎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在木材檢測中的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73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2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