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高韌滲碳鋼C61的熱變形行為及強韌化機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強高韌滲碳鋼C61的熱變形行為及強韌化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滲碳齒輪鋼 熱變形行為 力學性能 微觀組織 強韌性
【摘要】:本文針對一種新型的高強高韌的二次硬化型滲碳齒輪鋼C61的熱變形行為和強韌化機理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采用Gleeble-3800熱模擬試驗機研究了C61鋼的高溫熱塑性特征;采用力學性能測試、光學顯微鏡(OM)、掃描電鏡(SEM)、透射電鏡(TEM)、X射線衍射儀(XRD)及物理化學相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C61鋼的力學性能、組織演變規(guī)律及其強韌化機理,為新一代滲碳齒輪鋼C61的工程應用提供了實驗數據和技術支持。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在變形溫度為850-1150℃,應變速率為0.01~10s-1的變形條件下,基于高溫流變應力曲線,獲得了C61鋼的熱變形激活能為414.543kJ/mol,建立了鋼的熱變形方程,動態(tài)再結晶臨界應變與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的關系模型以及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平均尺寸與Z參數的關系模型。基于動態(tài)材料模型,建立了C61鋼的熱加工圖。試驗鋼奧氏體化溫度低于950℃淬火后,基體中存在未溶的M6C和M23C6碳化物,使但奧氏體晶粒粗化傾向增大,當溫度高于1000℃時,奧氏體晶粒粗化嚴重,導致鋼的韌性快速降低。因此試驗鋼的適宜的奧氏體化淬火溫度為950~1000℃。試驗鋼較佳熱處理制度為950℃保溫1h油冷+-73℃冷處理1h后空冷+482℃回火16h后空冷,此時具有優(yōu)異的強韌性匹配,此時抗拉強度為1625MPa,屈服強度為1556MPa,夏比V型沖擊功為82J。優(yōu)異的強韌性匹配其強度主要來自細小的晶粒組織和高位錯密度板條馬氏體上回火析出大量彌散分布的M2C碳化物,而回火時馬氏體基體中析出的薄膜狀逆轉變奧氏體是其韌性的有利保障。C61鋼滲碳過程和奧氏體化可以同步進行,本試驗條件下,試驗鋼經過1000℃×4h滲碳后直接淬火+-196℃冷處理1h+482℃回火16h后,表層組織顯微硬度達到750HV,表層基體組織為片狀馬氏體;過渡層基體組織由片狀馬氏體和板條馬氏體組成;心部基體組織為板條馬氏體,顯微硬度為485HV左右;滲層厚度達到1.6mm。
【關鍵詞】:滲碳齒輪鋼 熱變形行為 力學性能 微觀組織 強韌性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42.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滲碳齒輪鋼的發(fā)展12-17
- 1.2.1 國內滲碳齒輪鋼的發(fā)展12-13
- 1.2.2 國外滲碳齒輪鋼的發(fā)展13-17
- 1.3 滲碳齒輪鋼中的合金元素及強化相17-20
- 1.3.1 滲碳齒輪鋼中的合金元素17-18
- 1.3.2 滲碳齒輪鋼中的強化相18-20
- 1.4 滲碳齒輪鋼的強韌化機理20-23
- 1.4.1 強化機理20-22
- 1.4.2 韌化機理22-23
- 1.5 滲碳齒輪鋼的熱變形行為及熱加工工藝23-25
- 1.5.1 熱變形行為23-24
- 1.5.2 熱變形本構方程24
- 1.5.3 熱加工圖24-25
- 1.6 本文的研究內容和意義25-27
- 第二章 實驗材料及方法27-33
- 2.1 實驗材料27
- 2.2 實驗方法及手段27-33
- 2.2.1 Thermo-Calc的計算27-28
- 2.2.2 熱處理工藝的確定28-29
- 2.2.3 力學性能測試29-30
- 2.2.4 微組織分析30-31
- 2.2.5 奧氏體測定31
- 2.2.6 熱壓縮實驗31
- 2.2.7 滲碳實驗31-33
- 第三章 滲碳齒輪鋼的熱變形行為研究及熱加工圖33-57
- 3.1 真應力-真應變曲線33-35
- 3.2 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對熱壓縮組織的影響35-39
- 3.2.1 變形溫度對熱壓縮組織的影響35-37
- 3.2.2 應變速率對熱壓縮組織的影響37-39
- 3.3 熱變形方程的建立39-42
- 3.4 動態(tài)再結晶的臨界條件42-46
- 3.4.1 動態(tài)再結晶臨界條件的確定42-45
- 3.4.2 臨界應變的數學模型45-46
- 3.5 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尺寸模型46-48
- 3.6 二次硬化滲碳鋼的熱加工圖48-55
- 3.7 本章小結55-57
- 第四章 淬火制度對鋼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57-73
- 4.1 淬火溫度對鋼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57-66
- 4.1.1 淬火溫度對力學性能的影響57-58
- 4.1.2 淬火溫度對沖擊試樣斷口形貌的影響58-59
- 4.1.3 淬火溫度對微觀組織的影響59-61
- 4.1.4 未溶第二相形貌及相分析61-63
- 4.1.5 淬火溫度對原奧氏體晶粒的影響63-65
- 4.1.6 分析與討論65-66
- 4.2 滲碳層的組織與性能66-71
- 4.2.1 滲碳工藝66-67
- 4.2.2 滲碳層的顯微硬度曲線67-68
- 4.2.3 滲層顯微組織68-70
- 4.2.4 分析與討論70-71
- 4.3 本章小結71-73
- 第五章 回火制度對鋼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73-93
- 5.1 回火溫度對鋼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73-85
- 5.1.1 回火溫度對力學性能的影響73-74
- 5.1.2 回火溫度對沖擊斷口形貌的影響74-76
- 5.1.3 回火溫度對微觀組織的影響76-83
- 5.1.4 分析與討論83-85
- 5.2 回火時間對鋼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85-92
- 5.2.1 回火時間對力學性能的影響85
- 5.2.2 回火時間對沖擊斷口形貌的影響85-87
- 5.2.3 回火時間對微觀組織的影響87-91
- 5.2.4 分析與討論91-92
- 5.3 本章小結92-93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93-95
- 6.1 結論93-94
- 6.2 展望94-95
- 致謝95-97
- 參考文獻97-101
- 附錄: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10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敏;郎宇平;吳興惠;;溫度對Mn16Cr22Ni1.6N0.6高氮鋼的熱變形行為和組織的影響[J];特殊鋼;2010年02期
2 姜萍;孫淑華;王振華;白興紅;曲明貴;傅萬堂;;一種含氮高鉻冷軋輥用鋼的熱變形行為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聶恒敬,費業(yè)泰;精密機械零件形狀影響熱變形行為的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1992年04期
4 董海峰;蔡大勇;趙錚錚;王志勇;王玉輝;楊慶祥;廖波;;低碳鋼鐵素體區(qū)熱變形行為[J];金屬熱處理;2009年04期
5 劉凱;魯世強;鄭海忠;劉大博;劉天琦;;300M鋼的熱變形行為及其變形組織演變研究[J];鍛壓技術;2012年01期
6 賈延東;曹福洋;寧志良;孫曉兵;孫劍飛;;噴射成形Al-22Si-5Fe-3Cu-1Mg合金的熱變形行為(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S2期
7 左秀榮;樊彬彬;仲志國;吳欣鳳;李廣欽;崔海超;孫海斌;;6063鋁合金熱變形行為的研究[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7年01期
8 趙新;許茜;荊天輔;;鐵素體基球鐵的熱變形行為[J];熱加工工藝;2010年11期
9 楊現(xiàn)亮;潘家冰;;20鋼的熱變形行為探討[J];熱加工工藝;2010年08期
10 劉晶元,丁培道,潘復生,周守則;稀土對6063合金熱變形行為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199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亮;耿志宇;董建新;張麥倉;;耐蝕825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及熱擠壓工藝數值模擬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劉杰;王冠;李落星;;7N01鋁合金熱變形行為研究[A];2008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甘肅省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3 尤振平;王博;惠松驍;葉文君;于洋;劉睿;;Ti5Mo5V2Cr3Al合金熱變形行為[A];第十四屆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曲敬龍;杜金輝;畢中南;王民慶;張繼;吳貴林;;均勻化態(tài)GH4720Li合金的熱變形行為[A];第十二屆中國高溫合金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杰;尹志民;黃繼武;王濤;;超高強Al-Zn-Mg-Cu-Zr合金的熱變形行為[A];第九屆材料科學與合金加工學術會議專刊論文集[C];2004年
6 徐光;趙嘉蓉;趙剛;張云祥;成小軍;蔣燦東;余曉清;尋民定;;超低碳鋼不同相區(qū)熱變形行為比較[A];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交流與開發(fā)協(xié)會第三次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張偉紅;孫文儒;華培濤;李勝超;宋金貴;宋璽玉;劉巖;胡壯麒;;GH4145合金熱變形行為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高溫合金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雷力明;黃旭;黃利軍;曹春曉;;鑄態(tài)TB6鈦合金熱變形行為及本構關系[A];第十四屆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王永;尹建明;盧斌;楊銳;;(α_2+O+B2)三相Ti_3Al基合金的熱變形行為[A];第十四屆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賈寶華;宋衛(wèi)東;寧建國;;Ti600鈦合金的高溫本構關系[A];北京力學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楊曉雅;核電用316LN奧氏體不銹鋼熱變形組織演變與斷裂行為[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2 凡曉波;2195鋁鋰合金板材熱變形-淬火復合成形規(guī)律與強化機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彭雯雯;基于累積塑性能的熱變形開裂準則及應用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吳瑞恒;結構鋼熱變形行為及其鐵素體析出動力學數學模型[D];上海交通大學;2002年
5 李桂華;復雜規(guī)則曲面機械零件的熱變形理論及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魏海蓮;中低碳微合金鋼及C-Mn-Al(Si)高強鋼的熱變形行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7 張艷姝;鎂合金熱變形性能試驗研究及本構參數識別[D];機械科學研究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曉輝;USS122超高強度不銹鋼熱變形行為與強韌化機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亞飛;B250P含磷高強鋼熱變形行為及鐵素體區(qū)熱軋工藝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3 周敏;高強高韌滲碳鋼C61的熱變形行為及強韌化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4 張良;0Cr13Ni8Mo2Al不銹鋼的熱變形行為與熱處理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5 費雯;精密平板的熱變形理論與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6 徐祗尚;機械零件熱變形機理及其仿真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孟勇;新型三維高精度熱變形實驗裝置研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王存宇;2.25Cr-1Mo-0.25V鋼熱變形行為及應變誘導析出規(guī)律研究[D];燕山大學;2006年
9 馬曉然;大鍛件12%Cr超超臨界轉子鋼鑄態(tài)熱變形行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10 易嘯;2Cr13鋼熱變形行為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546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65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