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表面清洗、磷化工藝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鋼鐵表面清洗、磷化工藝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環(huán)保 磷化液 復配表面活性劑 清洗劑 常溫
【摘要】:針對金屬清洗、磷化工藝的機理與原理,選用了幾種抗硬水性能良好、室外容易生物降解的環(huán)保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以硫酸銅點滴實驗作為檢驗方法,通過正交試驗確定最佳的表面活性劑各個組分的含量,并針對磷化膜的耐腐蝕性、膜重、外觀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表征。本文分為三個部分1.研究出了一種在常溫下就能很好地除去鋼鐵表面油污的低泡清洗劑。通過正交法確定該清洗劑的組分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6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g/L,α-烯基磺酸鈉0.2g/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2g/L,緩蝕劑2g/L,無機助劑5g/L,有機助劑1g/L。該清洗劑有很強的清洗能力,環(huán)境污染小,安全性高。其具有良好的防腐防銹性能,可替代傳統(tǒng)的有機溶劑和堿性洗滌液。2.針對金屬鋅系磷化工藝的機理與原理,選用了幾種抗硬水性能良好、室外容易生物降解的環(huán)保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以硫酸銅點滴實驗作為檢驗方法,通過正交試驗來確定最佳的表面活性劑各個組分的含量,并針對磷化膜的耐腐蝕性、膜重、外觀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結果表明,復配表面活性劑的加入促進了磷化膜的生成,減輕了磷化膜的重量,增加了磷化膜的耐腐蝕性與耐堿性,使得磷化膜更加致密、均勻。3.通過正交試驗確定四合一磷化液主要成分的組成,用硫酸銅點滴實驗和鹽酸酸霧實驗作為檢驗方法,最終確定成分為硼酸鈉5g/L、氧化鋅12g/L、磷酸300m L/L、硝酸鋅27g/L、鉬酸鈉5g/L、復配表面活性劑5g/L、酒石酸4g/L、檸檬酸1g/L、硫脲1g/L、氟化鈉1g/L、硝酸錳3g/L的磷化液,運用FT-IR、EDX、SEM等方法對其進行表征。結果表明,該磷化液能夠很好地去除鋼鐵表面上的銹跡及油污,所形成的磷化膜致密均勻、耐腐蝕效果好。通過對市場流通的同類產(chǎn)品大量調查研究,將此磷化液與同類產(chǎn)品作對比得到,在指標相同的情況下,它的部分性能要優(yōu)于同類產(chǎn)品。
【關鍵詞】:環(huán)保 磷化液 復配表面活性劑 清洗劑 常溫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74.4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序言11-20
- 1.1 引言11-12
- 1.2 鋼鐵表面水基型油污清洗劑的現(xiàn)狀12-14
- 1.2.1 鋼鐵表面雜質成分組成12-13
- 1.2.2 水基清洗劑的組成13
- 1.2.3 水基清洗劑的清洗機理13-14
- 1.3 鋼鐵表面磷化概述14-15
- 1.3.1 鋼鐵表面磷化發(fā)展現(xiàn)狀14-15
- 1.3.3 磷化成膜機理15
- 1.4 磷化液種類15-19
- 1.4.1 高溫磷化16
- 1.4.2 中溫磷化16-17
- 1.4.3 常溫磷化17-19
- 1.5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19
- 1.6 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9-20
- 第2章 鋼鐵表面油污清洗工藝的研究20-25
- 2.1 引言20
- 2.2 實驗部分20-22
- 2.2.1 實驗主要原料和儀器20-21
- 2.2.2 清洗劑原液外觀檢查試驗21
- 2.2.3 脫脂率的計算21
- 2.2.4 消泡性能檢測21-22
- 2.2.5 高低溫穩(wěn)定性的測試22
- 2.3 結果與討論22-24
- 2.3.1 表面活性劑的復配22-24
- 2.3.2 水基型油污清洗劑性能評定結果24
- 2.4 結論24-25
- 第3章 復配表面活性劑對金屬鋅系磷化膜的影響25-33
- 3.1 引言25
- 3.2 試驗方法25-27
- 3.2.1 實驗主要原料與儀器25-26
- 3.2.2 基礎磷化液及復配表面活性劑體系的選用26
- 3.2.3 復配表面活性劑體系各組分含量的確定26-27
- 3.2.4 磷化膜性能測試27
- 3.3 結果與討論27-32
- 3.3.1 復配表面活性劑各組分對磷化膜耐蝕性的影響27-28
- 3.3.2 復配表面活性劑最佳含量的確定28-29
- 3.3.3 表面活性劑對磷化膜性能的影響29-32
- 3.4 結論32-33
- 第4章 四合一磷化液的配制33-41
- 4.1 引言33
- 4.2 實驗部分33-38
- 4.2.1 實驗主要原料和儀器33-34
- 4.2.2 試驗方法34-36
- 4.2.3 磷化膜耐腐蝕性能測試36
- 4.2.4 磷化膜性能的測試36-38
- 4.3 磷化液及磷化膜的性能評定38-39
- 4.4 本“四合一”磷化液與市場“四合一”磷化液比較39-40
- 4.5 結論40-41
- 第五章 總結41-42
- 參考文獻42-48
- 致謝48-49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汝鋒;陳億新;尚小琴;吳達峰;;農機高效低泡水基清洗劑的研制與性能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19期
2 常青,王健;常溫快速磷化工藝的研究[J];表面技術;2003年03期
3 楊尚軍;譚世語;張研;;中溫新型磷化液的研制[J];表面技術;2006年04期
4 王志強;李妍;季凌;;中溫磷化取代高溫磷化的可行性研究[J];表面技術;2009年03期
5 馮李文;;鋼鐵的磷化處理及發(fā)展[J];川化;1997年02期
6 周謨銀,方肖露;Ni~(2+)、Mn~(2+)和H_2PO_4~-含量對磷化過程及磷化膜防護性的影響[J];材料保護;1995年12期
7 夏正斌,涂偉萍,楊卓如,陳煥欽;常溫磷化技術[J];材料保護;1999年08期
8 吳孟強,張其翼;黑色金屬常溫磷化發(fā)黑[J];材料保護;2002年01期
9 丁志強;磷化液中NaNO_2濃度的快速測定[J];材料保護;2004年11期
10 方峰;蔣建清;談榮生;;稀土化合物La(NO_3)_3對低溫磷化膜形成過程的影響[J];材料保護;2009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蘇曉賀;鎂合金磷化工藝及耐蝕性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謝守德;鋁材磷化研究[D];機械科學研究院;2005年
3 王春梅;鎂合金緩蝕劑及磷化膜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惠燕先;AZ91鎂合金生物活性鈣系磷化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王崇蕊;電解黑色磷化膜制備及性能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2年
6 申佳佳;鋼鐵表面預處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7 趙曉莉;金屬表面低熔點熔覆材料及其工藝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8 焦學超;鋼鐵磷化及羥胺對磷化反應催化機理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693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56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