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型雙相不銹鋼熱軋板表面起皮缺陷成因及唯象模型
發(fā)布時間:2021-09-03 04:04
通過采用體視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能譜儀以及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等手段,對熱軋鋼板表面缺陷進行了形貌觀察和成分分析,對熱軋板表面的氧化皮進行了電子探針檢測。研究發(fā)現(xiàn)起皮缺陷中Fe、Cr、Mn和O的含量較高,為典型的氧化皮成分;指出微裂紋的形成是由軋制過程中奧氏體和鐵素體塑性變形不協(xié)調導致的,軋制時裂紋擴展并將氧化皮卷入基體,酸洗后形成起皮缺陷;谏鲜鐾茢,建立了經濟型雙相不銹鋼表面起皮缺陷形成過程的唯象模型。結果表明,減少氧化物的生成能有效避免表面缺陷的形成。
【文章來源】:塑性工程學報. 2020,2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實驗用雙相不銹鋼熱軋板的宏觀形貌
對缺陷區(qū)域的表面進行能譜分析,主要成分含量變化如圖4所示?梢钥闯鲈嚇尤毕萏幍某煞峙c基體處存在顯著差異,缺陷處O、Mn、C和Si的含量較基體部分有所增加,而Cr和Fe的含量則相對減少,從掃描結果可知,O含量的提高對基體主要金屬元素Mn、Cr和Fe都有一定的影響,初步推斷是氧化物夾雜。進一步對試樣的截面進行面掃描及能譜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梢钥闯觯鹌^(qū)域的截面存在夾層,從面掃描和能譜結果可以看到,夾層前段(左側,即夾層深處) O、Cr、Mn和Fe較高,為典型的氧化皮夾雜物,而夾層后段(右側) C含量較高,初步推斷是碳化物。圖6為起皮缺陷部分內表面(即夾雜物表面,取自由于夾雜物的存在而產生的夾層表面)的形貌及能譜圖。從圖中O、Cr、Mn和Fe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屬于氧化產物。而圖中C元素呈不均勻分布,推測是熱加工的鋼材冷卻后在夾層處析出的過剩碳化物。結合圖5和圖6可以看出,由于碳化物是在夾層外側富集,因此說明碳化物不是造成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對試樣的截面進行面掃描及能譜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起皮區(qū)域的截面存在夾層,從面掃描和能譜結果可以看到,夾層前段(左側,即夾層深處) O、Cr、Mn和Fe較高,為典型的氧化皮夾雜物,而夾層后段(右側) C含量較高,初步推斷是碳化物。圖6為起皮缺陷部分內表面(即夾雜物表面,取自由于夾雜物的存在而產生的夾層表面)的形貌及能譜圖。從圖中O、Cr、Mn和Fe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屬于氧化產物。而圖中C元素呈不均勻分布,推測是熱加工的鋼材冷卻后在夾層處析出的過剩碳化物。結合圖5和圖6可以看出,由于碳化物是在夾層外側富集,因此說明碳化物不是造成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圖4 缺陷區(qū)域線掃描及能譜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節(jié)Ni型2101雙相不銹鋼的高溫熱加工行為研究[J]. 蘇煜森,楊銀輝,曹建春,白于良. 金屬學報. 2018(04)
[2]2205雙相不銹鋼表面起皮缺陷研究[J]. 王建澤,錢張信,紀顯彬. 熱加工工藝. 2016(17)
[3]雙相不銹鋼2205起皮缺陷成因的唯象模型[J]. 張永軍,張輝,韓靜濤. 鋼鐵研究學報. 2015(12)
[4]國內外雙相不銹鋼的應用進展[J]. 張文毓,侯世忠. 裝備機械. 2015(03)
[5]特超級雙相不銹鋼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J]. 豐涵,周曉玉,劉虎,宋志剛. 鋼鐵研究學報. 2015(04)
[6]2205雙相不銹鋼表面起皮缺陷分析[J]. 潘吉祥,陳興潤,王建新. 世界鋼鐵. 2013(03)
[7]節(jié)鎳型雙相不銹鋼的研究進展[J]. 湯瑞瑞,龔利華. 全面腐蝕控制. 2013(01)
[8]雙相不銹鋼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市場趨勢[J]. J Charles,P Chemelle,胡錦程,張偉. 世界鋼鐵. 2011(06)
[9]雙相不銹鋼2205表面缺陷剖析[J]. 蔡才,宋紅梅,駱素珍. 上海金屬. 2011(01)
[10]熱加工圖對節(jié)約型雙相不銹鋼2101表面裂紋的預測[J]. 方軼琉,劉振宇,宋紅梅,江來珠,王國棟. 鋼鐵研究學報. 2010(10)
本文編號:3380368
【文章來源】:塑性工程學報. 2020,2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實驗用雙相不銹鋼熱軋板的宏觀形貌
對缺陷區(qū)域的表面進行能譜分析,主要成分含量變化如圖4所示?梢钥闯鲈嚇尤毕萏幍某煞峙c基體處存在顯著差異,缺陷處O、Mn、C和Si的含量較基體部分有所增加,而Cr和Fe的含量則相對減少,從掃描結果可知,O含量的提高對基體主要金屬元素Mn、Cr和Fe都有一定的影響,初步推斷是氧化物夾雜。進一步對試樣的截面進行面掃描及能譜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梢钥闯觯鹌^(qū)域的截面存在夾層,從面掃描和能譜結果可以看到,夾層前段(左側,即夾層深處) O、Cr、Mn和Fe較高,為典型的氧化皮夾雜物,而夾層后段(右側) C含量較高,初步推斷是碳化物。圖6為起皮缺陷部分內表面(即夾雜物表面,取自由于夾雜物的存在而產生的夾層表面)的形貌及能譜圖。從圖中O、Cr、Mn和Fe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屬于氧化產物。而圖中C元素呈不均勻分布,推測是熱加工的鋼材冷卻后在夾層處析出的過剩碳化物。結合圖5和圖6可以看出,由于碳化物是在夾層外側富集,因此說明碳化物不是造成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對試樣的截面進行面掃描及能譜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起皮區(qū)域的截面存在夾層,從面掃描和能譜結果可以看到,夾層前段(左側,即夾層深處) O、Cr、Mn和Fe較高,為典型的氧化皮夾雜物,而夾層后段(右側) C含量較高,初步推斷是碳化物。圖6為起皮缺陷部分內表面(即夾雜物表面,取自由于夾雜物的存在而產生的夾層表面)的形貌及能譜圖。從圖中O、Cr、Mn和Fe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屬于氧化產物。而圖中C元素呈不均勻分布,推測是熱加工的鋼材冷卻后在夾層處析出的過剩碳化物。結合圖5和圖6可以看出,由于碳化物是在夾層外側富集,因此說明碳化物不是造成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圖4 缺陷區(qū)域線掃描及能譜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節(jié)Ni型2101雙相不銹鋼的高溫熱加工行為研究[J]. 蘇煜森,楊銀輝,曹建春,白于良. 金屬學報. 2018(04)
[2]2205雙相不銹鋼表面起皮缺陷研究[J]. 王建澤,錢張信,紀顯彬. 熱加工工藝. 2016(17)
[3]雙相不銹鋼2205起皮缺陷成因的唯象模型[J]. 張永軍,張輝,韓靜濤. 鋼鐵研究學報. 2015(12)
[4]國內外雙相不銹鋼的應用進展[J]. 張文毓,侯世忠. 裝備機械. 2015(03)
[5]特超級雙相不銹鋼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J]. 豐涵,周曉玉,劉虎,宋志剛. 鋼鐵研究學報. 2015(04)
[6]2205雙相不銹鋼表面起皮缺陷分析[J]. 潘吉祥,陳興潤,王建新. 世界鋼鐵. 2013(03)
[7]節(jié)鎳型雙相不銹鋼的研究進展[J]. 湯瑞瑞,龔利華. 全面腐蝕控制. 2013(01)
[8]雙相不銹鋼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市場趨勢[J]. J Charles,P Chemelle,胡錦程,張偉. 世界鋼鐵. 2011(06)
[9]雙相不銹鋼2205表面缺陷剖析[J]. 蔡才,宋紅梅,駱素珍. 上海金屬. 2011(01)
[10]熱加工圖對節(jié)約型雙相不銹鋼2101表面裂紋的預測[J]. 方軼琉,劉振宇,宋紅梅,江來珠,王國棟. 鋼鐵研究學報. 2010(10)
本文編號:33803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3803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