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微銑削加工零件表面形成機理的仿真與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2 05:43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產品的小型化已經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微型產品出現在航空航天、軌道車輛、國防工業(yè)等領域中。由于對微小零件的需求日益增大,使微小型零件加工技術成為了當今工業(yè)發(fā)展研究的主題。而在眾多微加工技術中,微銑削技術是應用最廣泛、操作最簡便的加工方法之一。微銑削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尺寸縮小,其加工過程與加工機理已經與常規(guī)銑削存在很大的不同,有必要建立滿足微銑削特點的切削模型。本文以微切削加工中切削力的變化規(guī)律、微小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因素為基本研究內容,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研究:1)得出了考慮最小切削厚度的表面粗糙度計算公式,建立了刀尖圓弧附近的切削力模型,并在考慮犁切力、流動應力和彈性恢復的影響下,建立了微銑削力理論模型。2)利用ABAQUS有限元建模仿真軟件,對典型鋁合金6061-T6材料進行有限元切削仿真分析。通過二維正交切削仿真,確定了鋁合金6061-T6的最小切削厚度約為刀具刃口鈍圓半徑的27%。選取不同的刃口鈍圓半徑進行仿真研究,發(fā)現微切削力隨鈍圓半徑的增大而增大,為刀具刃口鈍圓半徑的選取提供了理論依據。再現了三維銑削過程,設計了正交仿真方案,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微銑削加工零件表面形成機理的仿真與實驗研究


微車削加工

銑削刀具


(a)單晶金剛石刀具 (b)硬質合金刀具圖 1.3 微銑削刀具是加工盲孔、通孔特征最普遍的工藝方法,零件表面粗糙度可達到幾何結構較為復雜,微小直徑深孔鉆頭的研究是目前的一個研究

形面


復雜形面微小零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鋁合金6061-T6銑削仿真與試驗研究[J]. 張玉騰,楊發(fā)展,劉慶峰,喬石,李丹樂.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 2016(12)
[2]超聲振動銑削陶瓷基復合材料切削力模擬研究[J]. 王明海,姜慶杰,徐穎翔.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4(11)
[3]高速微銑削Al2O3工程陶瓷工藝參數試驗研究[J]. 楊舒,許金凱,李曉舟,于化東,張向輝,趙智龍.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 2014(09)
[4]微銑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現狀與發(fā)展[J]. 高成秀,賈振元,盧曉紅.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 2012(01)
[5]微細切削用小型數控銑床的研制[J]. 張霖,趙東標,張建明,孫學赟,龐長濤.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1)
[6]介觀尺度微型銑床開發(fā)及性能試驗[J]. 李紅濤,來新民,李成鋒,倪軍,林忠欽.  機械工程學報. 2006(11)
[7]微機械制造技術發(fā)展及其應用現狀[J]. 袁義坤,趙增輝,王育平,郭欽賢.  煤礦機械. 2006(09)

博士論文
[1]基于最小切除厚度的微切削加工機理研究[D]. 史振宇.山東大學 2011
[2]鋁合金7050-T7451微切削加工機理及表面完整性研究[D]. 周軍.山東大學 2010
[3]基于應變梯度塑性理論的正交微切削變形研究[D]. 吳繼華.山東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高速微切削系統(tǒng)動態(tài)特性分析與仿真優(yōu)化研究[D]. 王童.長春理工大學 2016
[2]釬焊薄型鋁合金板翅式散熱器熱處理工藝研究[D]. 陳犇.貴州大學 2015
[3]鈦合金車削用PCD刀具優(yōu)選及切削參數優(yōu)化[D]. 李克強.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3
[4]鈦合金高速切削加工機理的仿真研究[D]. 鄧小野.沈陽理工大學 2012
[5]基于有限元法的淬硬45鋼切削刀具參數研究[D]. 馮志喜.昆明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784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3784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9cc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