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變質層機械性能的壓痕方法及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02:36
【摘要】:抗疲勞制造技術的核心是構筑表面變質層。對表面變質層機械性能的表征測量,是抗疲勞制造技術的基礎。傳統(tǒng)壓痕儀器設備基于均質材料接觸理論,不再適合于本質為梯度結構的表面變質層機械性能的表征測量。本文以幾種壓頭與梯度結構的接觸模型為基礎,建立表面變質層的機械性能表征理論與試驗方法,對滲碳熱處理后18CrNiMo7-6產生的表面變質層彈性模量和硬度進行試驗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非均質材料接觸理論對不同壓頭(球形壓頭、圓錐形壓頭、平端壓頭)和表面變質層的接觸問題進行分析,建立利用不同壓頭的表面變質層彈性模量的梯度壓痕表征理論和方法,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對分析結果進行驗證。(2)根據(jù)本文提出的表面變質層機械性能的球形壓頭測試方法,對滲碳熱處理后的18CrNiMo7-6合金鋼試樣進行壓痕試驗,測試基體和表面變質層的彈性模量;利用維氏壓頭對試樣進行正面剝層以及側面不同載荷的壓痕試驗,驗證本文提出的球形壓頭測量彈性模量方法的正確性。研究結果表明18CrNiMo7-6合金鋼采用的滲碳熱處理工藝不改變其彈性模量。(3)通過維氏壓頭對18CrNiMo7-6合金鋼試樣正面和側面的壓痕試驗,建立表面變質層的硬度變化經驗公式,給出確定表面變質層厚度的方法。
【圖文】:
a球形壓頭與表面變質層接觸有限元模型
b球形壓頭與表面變質層接觸局部網格圖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G142.15
【圖文】:
a球形壓頭與表面變質層接觸有限元模型
b球形壓頭與表面變質層接觸局部網格圖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G142.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張方圓;段春爭;王敏杰;;已加工表面變質層的發(fā)展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4年10期
2 高玉魁;趙振業(yè);;齒輪的表面完整性與抗疲勞制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金屬熱處理;2014年04期
3 Sergey Volkov;Sergey Aizikovich;Yue-Sheng Wang;Igor Fedotov;;Analytical solution of axisymmetric contact problem about indentation of a circular indenter into a soft functionally graded elastic layer[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3年02期
4 趙振業(yè);;發(fā)展熱處理和表面改性技術,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J];金屬熱處理;2013年01期
5 趙振業(yè);;高強度合金應用與抗疲勞制造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07年10期
6 趙振業(yè);高強度合金抗疲勞應用技術研究與發(fā)展[J];中國工程科學;2005年03期
7 陳隆慶,趙明f,
本文編號:26735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6735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