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1.0Ag-0.5Cu-xBi焊點界面層顯微組織及力學性能研究
【圖文】:
在電子封裝技術(shù)當中,微電子的焊接技術(shù)十分重要。如圖1.1 所示為常見電子封裝分級示意圖[4]。圖 1.1 電子封裝示意圖[4]Fig 1.1 The illustration of electronic package電子封裝的發(fā)展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插裝型為主。第二階段,表面貼裝類型的四邊引線型飛速發(fā)展。第三階段,主要以平面陣列型發(fā)展。由此可見,微電子技術(shù)開始越來越趨于多功能化、小型化和高密度化。
性比較差;90o<θ<180o時釬料與基板之間完全不潤濕,比如水銀在玻璃上就是這情況。一般來講,釬焊時釬料的潤濕角小于 20o比較合適。圖 3.4 中 YLV、YSV、Y分別表示液-氣、固-氣、液-固界面的界面張力。在鋪展結(jié)束時,在θ處的幾個力應該衡,即:SVYSL Lvcosθ (1.1根據(jù)楊氏方程,當 YSV的值越大,,YLV、YSL的值越小時,潤濕角會越小,即釬的潤濕性越好。圖 1.2 潤濕角示意圖Fig 1.2 Wetting Angle diagram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G42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濤;楊莉;;Bi元素對SAC305釬料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15年07期
2 袁國政;楊雪霞;肖革勝;樹學峰;;無鉛焊點及其內(nèi)部金屬間化合物的力學性能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4年05期
3 張亮;Tu King Ning;郭永環(huán);何成文;;稀土元素Eu對SnAgCu釬料組織與性能影響[J];稀有金屬;2015年01期
4 Guo-qiang Wei;Lei Wang;Xin-qiang Peng;Ming-yang Xue;;Interfac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growth and shear strength of low-silver SnAgCuBiNi/Cu lead-free solder joi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13年09期
5 劉洋;孫鳳蓮;;Ni和Bi元素對SnAgCu釬焊界面金屬化合物生長速率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2年02期
6 張彥娜;朱憲忠;劉剛;金鴻;;Bi對Sn-3.0Ag-0.5Cu無鉛焊料微觀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11年23期
7 萬忠華;衛(wèi)國強;;Bi對Sn-0.8Ag-0.5Cu無鉛釬料熔化特性和潤濕性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10年17期
8 王玲玲;孫鳳蓮;王麗鳳;趙智力;;SAC0307-xNi/Ni焊點的IMC及鎳鍍層的消耗[J];焊接學報;2009年11期
9 孫鳳蓮;胡文剛;王麗鳳;馬鑫;;Bi對Sn-0.3Ag-0.7Cu無鉛釬料熔點及潤濕性能的影響[J];焊接學報;2008年10期
10 董文興;史耀武;雷永平;夏志東;郭福;;鎳磷鍺對SnAgCuCe系釬料性能及組織的影響[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8年1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海峰;Sn基軟釬料合金的晶須快速生長行為和抑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李小蘊;SnAgBi無鉛焊料熔體狀態(tài)對凝固組織及焊接接頭可靠性的影響[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王儉辛;稀土Ce對Sn-Ag-Cu和Sn-Cu-Ni釬料性能及焊點可靠性影響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云;In對低銀SnAgCu性能及焊點可靠性的影響[D];江蘇科技大學;2016年
2 羅冬雪;Ga對低銀Sn-Ag-Cu無鉛釬料的組織和性能的影響[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3 董昌慧;釬料/基體界面IMC的生長變形機制[D];江蘇科技大學;2014年
4 梁英;SnAgCuBi系無鉛焊料的開發(fā)及其焊點界面行為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093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60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