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jié)鎳型奧氏體耐熱鋼熱變形行為的研究
【圖文】:
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20.40.60.81.01.2應變0.20.40.60.81.01.2應變0.20.40.60.81.01.2應變0.20.40.60.81.01.2應變應力/MPa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a)ε夦=0.01s-1(b)ε夦=0.1s-1(c)ε夦=1s-1(d)ε夦=10s-1圖1不同變形條件下試樣的流變曲線Fig.1Flowcurvesofsamplesunderdifferentdeformationconditions10℃/s加熱至1200℃,保溫2min,然后以5℃/s冷卻至變形溫度(900~1200℃),保溫1min,以0.01、0.1、1.0、10s-1應變速率壓縮至真應變1.0,變形后立即水冷至室溫,以保持變形組織。每隔50℃進行一次熱壓縮實驗。變形后的試樣沿軸向剖開,采用5%草酸水溶液電解腐蝕,腐蝕電壓為5V,時間為45s。2實驗結(jié)果及討論2.1流變曲線不同溫度、應變速率下鋼的流變曲線如圖1所示。由圖可見,在一定應變量下流變曲線出現(xiàn)峰值,,隨溫度升高及應變速率降低峰值應力下降。在變形條件為900℃和1.0~10s-1時,曲線峰值應力變得不明顯。在變形初始階段,實驗鋼流變應力隨應變量增加而迅速增大,這是由于實驗鋼發(fā)生動態(tài)回復較慢不能消除加工硬化,使晶粒內(nèi)部的畸變能逐漸累積,位錯也逐漸增加,從而使變形應力迅速增加。隨應變量增加,流變曲線開始出現(xiàn)峰值,峰值應力大小對預測變形過程中最大載荷具有重要的作用。峰值應變之后流變應力降低,這是由于材料內(nèi)發(fā)生的動態(tài)軟化速率大于加工硬化速率。當應變量較大時流變曲線趨于平?
]=A1σn1ασ<0.8時(1)Z=ε夦exp[Q/(RT)]=A2exp(βσ)ασ>1.2時(2)Z=ε夦exp[Q/(RT)]=A[sinh(ασ)]n適用所有應力(3)式中:A1、A2、A、n1、β均為材料常數(shù);α(=β/n1)為應力水平參數(shù);n為應力指數(shù);Q為熱變形激活能;R為氣體常數(shù);T為熱力學溫度;ε夦為應變速率;本文中σ取峰值應力σp。對式(1)、(2)兩邊取對數(shù)得:lnε夦=lnA1+n1+lnσ-Q/RT(4)lnε夦=lnA2+n1+βσ-Q/RT(5)將不同變形條件下的峰值應力帶入式(4)、(5),得到lnε夦-lnσ和lnε夦-σ的關系(圖2)。由于式(1)適用于低應力水平,式(2)適用于高應力水平,因此,α由圖2(a)中1100~1200℃的n1平均值(n1=5.9733)和圖2(b)中900~1050℃的β平均值(β=0.0374)共同決定。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得,α=0.0063。對式(3)取對數(shù)得:6.05.85.65.45.25.04.84.64.44.24.03.84404003603202802402001601208040-5-4-3-2-1012345-5-4-3-2-1012345ln(ε夦/s-1)ln(ε夦/s-1)σ/MPal(nσ/MPa)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a)lnε夦-lnσ(a)lnε夦-σ圖2峰值應力與應變速率的關系Fig.2Relationshipofpeakstressandstrainrates6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增武;劉蕊;馮剛;趙永寧;田學雷;;磁性法評價奧氏體耐熱鋼的材質(zhì)劣化[J];熱力發(fā)電;2009年12期
2 徐向棋;呂昭平;;新一代新型抗高溫氧化奧氏體耐熱鋼的研究進展[J];中國材料進展;2011年12期
3 張彥生 ,師昌緒 ,李有柯;鐵-錳-鋁奧氏體耐熱鋼的研究[J];金屬學報;1965年03期
4 沈保羅;奧氏體耐熱鋼的疲勞性能[J];熱加工工藝;1989年02期
5 于春和,樊景云,萬國慶;奧氏體耐熱鋼氣閥渦流檢測技術的研究[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6 劉民治,白福山;關于彌散強化奧氏體耐熱鋼的一些實驗[J];金屬學報;1963年01期
7 趙金山,姚志國,侯菊俠,吳偉慶;稀土含氮奧氏體耐熱鋼在冷卻機揚料板上的應用[J];鑄造技術;2001年05期
8 湯國華;稀土在含氮奧氏體耐熱鋼中的作用機理和冶煉工藝[J];鑄造技術;1996年01期
9 ;鉻錳氮奧氏體耐熱鋼晶間腐蝕的研究[J];北京鋼鐵學院學報;1960年06期
10 彭日輝 ,李敏之 ,孫林淼;奧氏體耐熱鋼焊縫柱狀晶與凝固裂紋斷口形貌的研究[J];鋼鐵研究總院學報;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龍妹;陳雷;劉曉;干勇;仇圣桃;葉曉寧;;稀土對節(jié)鎳奧氏體耐熱鋼熱強性的影響[A];2012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下冊)[C];2012年
2 趙永寧;岳增武;;TP304H奧氏體耐熱鋼爐管的組織性能研究[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優(yōu)秀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廖建國;奧氏體耐熱鋼 DCNX1的開發(fā)[N];世界金屬導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艷芬;超超臨界鍋爐用奧氏體耐熱鋼熱變形行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2 田麗倩;奧氏體耐熱鋼HR3C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2年
3 方園園;新型奧氏體耐熱鋼HR3C的析出相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宋磊峰;NH4奧氏體耐熱鋼熱變形行為及抗氧化性能和強化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尹強;Super304H奧氏體耐熱鋼焊縫組織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786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57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