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硅鋼薄帶形變再結晶組織及織構演變
[Abstract]:By means of back scattering electron diffraction microtexture analysis technique and X-ray diffraction texture analysis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in deformation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oriented silicon steel strip annealed at each stage of recrystallizatio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analysis of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annealed plat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crystallization of oriented silicon steel str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iginal grain orientation of Gao Si in the thin strip changes around the TD axis {111} < 112 >, and the grain orientation also shows additional rotation around the RD axis. This additional rotation and its surface weak cubic deformation structure can provide the core for the formation of recrystallized cubic texture. The changes i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at various annealing stages correspond to the changes in the strength of beneficial texture and other textures and the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of recrystallized grains.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recrystallization took plac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exture type and grain size. The evolu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 mainly reflects the mechanism of texture induction, that is to say, the grain growth advantage of < 001 > axial orientation relation with the matrix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Gao Si tex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crystallization after high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 holding, the abnormal growth induced by {110} low surface energy plays a major role in obtaining the sharp texture of Gao Si.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071024)!
【分類號】:TG14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均安;賀英;邱振偉;周邦新;Frantisek Kovac;;小形變量軋制下電工鋼中立方織構的形成[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2 邱振偉;周采;駱靚鑒;;鐵硅合金初次再結晶對立方織構形成的影響[J];上海金屬;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萬和斌;王均安;陳文覺;張海兵;周邦新;;加熱速率對鐵硅合金中立方織構形成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磁學和磁性材料會議專輯[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立華;脈沖磁場對取向硅鋼初次再結晶組織織構的影響[D];上海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何寒;取向硅鋼中銅硫化物析出形式及其固溶的基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廖廣府;無取向硅鋼連鑄中間包及結晶器流場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楠;取向硅鋼二次再結晶過程微觀組織轉變的動態(tài)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4 趙廣輝;鑄態(tài)2.25Cr1Mo0.25V鋼粗晶細化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3年
5 張帥;冷軋無取向電工鋼退火工藝研究及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6 孫宇;雙輥薄帶連鑄無取向硅鋼組織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7 王紹杰;軋制方向對取向電工鋼織構演變的影響[D];遼寧科技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均安;賀英;邱振偉;周邦新;Frantisek Kovac;;小形變量軋制下電工鋼中立方織構的形成[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2 陳樹根;淺談硅鋼薄帶的應用[J];上海鋼研;1995年03期
3 邱振偉;周采;駱靚鑒;;鐵硅合金初次再結晶對立方織構形成的影響[J];上海金屬;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文慧;方允樟;吳鋒民;施方也;;用原子力顯微鏡觀察薄帶斷面的實驗方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湯梅馨;薄帶直接澆鑄技術現(xiàn)狀簡介[J];冶金設備;1989年01期
3 ;熱軋薄帶的市場和生產(chǎn)技術分析[J];鋼鐵研究學報;2001年02期
4 周繼生;;淺析煤厚變薄帶的發(fā)育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11期
5 周國平;于世川;劉振宇;陳俊;邱以清;王國棟;;高磷耐候鋼鑄軋薄帶的組織和深拉伸性能[J];鋼鐵研究學報;2011年01期
6 佟昕;劉瑋;胡春梅;;熱軋薄帶軋制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分析[J];鞍鋼技術;2012年04期
7 吳曉琴;熊生勇;謝睿哲;;不銹鋼薄帶的焊接維修[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1年S1期
8 張奇;連鑄奧氏體不銹鋼薄帶的物理冶金[J];上海鋼研;1992年05期
9 張琦;于艷;梁高飛;方園;;雙輥連鑄薄帶溫度場模型及其溫度分布特性[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9期
10 唐荻,楊曉臻,苗潤濤,宋勇,索利君,趙志毅;熱軋超薄帶生產(chǎn)的若干問題分析[J];軋鋼;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麗敏;周振新;方威;倪興濤;;金屬薄帶疲勞性能測試方法研究[A];第七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7年
2 劉艷;張成偉;;雙帶法金屬薄帶凝固過程的流場與溫度場耦合[A];2008年全國軋鋼生產(chǎn)技術會議文集[C];2008年
3 鄭申白;顧立業(yè);劉友柱;張立生;;熱軋薄帶生產(chǎn)的關鍵技術[A];2010年全國軋鋼生產(chǎn)技術會議文集[C];2010年
4 李運剛;梁精龍;唐國章;蔡宗英;;Fe-6.5wt%Si薄帶的制備技術與發(fā)展[A];2004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4年
5 劉東輝;呂德文;王玉彬;路艷萍;;邯鋼CSP熱軋薄帶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A];2005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第4卷)[C];2005年
6 李林;王永剛;;高速淬火HfV,ZrV薄帶的TEM觀察[A];第四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7 袁建光;趙偉杰;龔少騰;劉相華;王國棟;;熱軋薄帶技術的開發(fā)和實踐[A];1999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下)[C];1999年
8 鄒漢昌;喬垎;張茂才;高學緒;包小倩;周壽增;;ZrB_2摻雜對Nd_2Fe_(14)B/α-Fe系納米復合永磁薄帶磁性能的影響[A];2004中國稀土永磁材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高秀華;齊克敏;崔玉新;邱春林;白光潤;李四軍;;軋制方式對取向硅鋼薄帶冷軋織構的影響[A];2001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下卷)[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熱軋薄帶路漫漫[N];世界金屬導報;2001年
2 記者 常宗華;大鋼推出不銹鋼超薄帶[N];中國冶金報;2002年
3 劉友存 編譯;直接澆鑄薄帶鋼的Castrip工藝[N];中國冶金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馮超;民營鋼企抱團抗擊“拓普軋機”[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明波;雙輥薄帶凝固組織的數(shù)值模擬和參數(shù)表征[D];重慶大學;2001年
2 何先勇;硅鋼薄帶凝固過程及組織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崔大田;中溫共晶焊料薄帶制備及其相關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周浩;TbCu_7型Sm-Co基薄帶磁體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喬實;NiTiHfCu合金薄膜和薄帶的顯微組織與馬氏體相變[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王戊;Ni-Mn-Sn(Co)磁制冷薄帶材料結構相變及磁性能表征[D];上海大學;2014年
4 韓丹;添加Hf及CNTs的TbCu_7型Sm-Co基薄帶磁體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李曉星;Sm(Co,M)_7(M=Ti,,Hf,Cu)型薄帶磁體的結構與磁性能[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605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46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