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pH值模擬酸雨溶液中純銅的腐蝕行為
本文選題:金屬材料 + 材料失效與保護; 參考:《材料研究學報》2015年01期
【摘要】:使用電化學阻抗(EIS)、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手段,研究了純銅在不同p H值模擬酸雨溶液中的腐蝕行為。結(jié)果表明,在不同p H值的模擬酸雨溶液中純銅的阻抗譜特征有很大差異,說明純銅有不同的腐蝕機制。XPS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模擬酸雨溶液的p H值為3時純銅表面主要生成Cu2O,p H值為5時表面主要生成Cu O,p H值為6時表面生成Cu2O和Cu O的混合物。O2和H+共同影響純銅的腐蝕歷程,在低p H值環(huán)境中腐蝕的控制步驟是溶解氧通過雙電層的擴散,H+的存在起促進作用。隨著p H值的升高H+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純銅的腐蝕主要受氧的去極化過程控制。
[Abstract]: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pure copper in different pH value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edance spectra of pure copper in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pure copper has different corrosion mechanisms. XP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pure copper has different corrosion mechanisms. When the pH value of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 is 3, Cu _ 2O _ 2 / H is mainly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pure copper with Cu _ 2O _ 2 / H value = 5. The mixture of Cu2O and CuO on the surface of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 with a value of 6. O _ 2 and H has a common effect on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pure copper. The controlling step of corrosion in low pH environment is the diffusion of dissolved oxygen through the double electric layer to promote the existence of H.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H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corrosion of pure copp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polarization process of oxygen.
【作者單位】: 廣東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基金】:廣東電網(wǎng)公司項目K-GD2013-0498002-001資助~~
【分類號】:TG1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學元,安百剛,韓恩厚;銅在雨水中的腐蝕行為電化學研究[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02年05期
2 安百剛;張學元;韓恩厚;;沈陽大氣環(huán)境下純銅的初期腐蝕行為[J];金屬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秀通;王麗媛;孫好芬;侯保榮;;SO_2與NaCl對銅大氣腐蝕的影響[J];材料保護;2011年09期
2 吳軍;周賢良;董超芳;肖葵;李曉剛;;銅及銅合金大氣腐蝕研究進展[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10年05期
3 李志成;張秀麗;吳華成;;交流阻抗技術在化學清洗中的應用[J];清洗世界;2008年02期
4 劉瓊;王慶娟;杜忠澤;;銅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腐蝕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2008年08期
5 吳軍;李曉剛;董超芳;張三平;周建龍;;紫銅T2和黃銅H62在熱帶海洋大氣環(huán)境中早期腐蝕行為[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12年01期
6 崔中雨;肖葵;董超芳;丁源;王濤;李曉剛;;西沙嚴酷海洋大氣環(huán)境下紫銅和黃銅的腐蝕行為[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廖曉寧;銅及青銅合金在靜態(tài)和動態(tài)薄液膜下的腐蝕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雷前;超高強CuNiSi系彈性導電銅合金制備及相關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路學斌;紫銅表面MPTES薄膜的制備及耐腐蝕性能[D];中南大學;2011年
2 陳寧;紫銅基片上液相沉積二氧化硅薄膜地熱水防垢防腐特性[D];天津大學;2010年
3 龍洋;地表水源熱泵源水側(cè)換熱器腐蝕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D];重慶大學;2011年
4 宋明昭;Cu-Te系列合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王成國;鋁/銅異種材料攪拌摩擦焊接頭耐腐蝕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6 馬瑞;六西格瑪設計在花紋板耐腐蝕性能改進項目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力;李建舫;胡文駿;;恒電流電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測定純銅中銅鐵鉛鋅鎳磷錫[J];光譜儀器與分析;2005年04期
2 劉建局;胡國新;徐正俠;李艷紅;;純銅鐵鋁共滲的熱過程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年02期
3 朱達川,陳家釗,李寧,涂銘旌,張自明,胡兆敏;鋰對工業(yè)純銅力學性能的影響[J];稀有金屬;2001年04期
4 陳勇;對純銅材料加工的研究對策[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付大軍,趙越超,胡中潮;錫對純銅電車線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04年03期
6 王爽;王慶彥;;火花源原子發(fā)射光譜分析純銅中鐵和磷結(jié)果穩(wěn)定性的探討[J];冶金分析;2010年07期
7 陳克全;王海川;錢章秀;謝文娟;陳鵬飛;;電極施加方式對純銅凝固組織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8 毛翰元;預置泥芯法生產(chǎn)復雜純銅鑄件[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1990年03期
9 王昌燧;吳佑實;范崇政;王勝君;華覺明;;古銅鏡表面層內(nèi)純銅晶粒的形成機理[J];科學通報;1993年05期
10 張繼東;李才巨;朱心昆;李剛;;大塑性變形對純銅力學性能的影響[J];云南冶金;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達川;陳家釗;李寧;涂銘旌;張自明;胡兆敏;;鋰對工業(yè)純銅電子價態(tài)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朱達川;陳家釗;李寧;涂銘旌;張自明;胡兆敏;;鋰對工業(yè)純銅比電阻的作用效應[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王鳳平;閆姝均;;直接浸泡法構(gòu)筑純銅的超疏水表面[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5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宋武元;鄭建國;李巖;;氫化物發(fā)生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同時測定純銅中氫化物和非氫化物形成元素[A];中國化學會第六屆全國微量元素研究和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鮑澤斌;熊天英;吳杰;金花子;李鐵藩;;冷噴涂純銅涂層的性能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慶龍;純銅雙輝等離子滲鈦、鎳表面合金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孟祥鋒;稀土元素對純銅顯微組織和導電性的影響[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8年
2 范世平;稀土元素La在鑄造純銅中的行為及對其性能的影響[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3 姜利民;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冷軋純銅及316L不銹鋼的表層顯微結(jié)構(gòu)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張躍飛;純銅雙層輝光離子滲鈦及滲鋁工藝和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5 梁琦明;微量稀土La和Ce對純銅性能的影響[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連勇;稀土元素La、Ce在純銅中的作用機理及對其性能的影響[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2年
7 付大軍;稀土元素La、Ce在純銅中的作用機理及高強高導銅合金[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年
8 蔡正旭;基于退火孿晶的純銅晶界特征分布優(yōu)化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0年
9 孫麗月;純銅表面金屬夾嵌陶瓷復合涂層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962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89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