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Al-Cu-RE三元合金熱力學性質(zhì)的Miedema理論計算

發(fā)布時間:2018-05-06 23:22

  本文選題:Al-Cu-RE + Miedema理論。 參考:《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5年03期


【摘要】:合金形成焓是確定合金的穩(wěn)定性及其非晶形成能力的重要因素。采用Miedema理論和幾何外推模型相結(jié)合,預測了Al-Cu-RE(RE=La~Lu)體系液態(tài)合金整個成分范圍的混合焓。計算結(jié)果表明:Al-Cu-RE三元體系的混合焓比Al-Cu二元合金的混合焓更負,稀土元素與Al、Cu之間的化學勢差對混合焓的貢獻起主要作用。當鋁與稀土元素含量相同時,隨著銅含量的減少,合金混合焓越來越負,從而表明在Al-Cu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有利于Al-Cu-RE三元合金的形成。同時較負的混合焓是合金體系易于非晶化的重要條件之一,也說明Al-Cu-RE三元體系非晶形成能力較強。計算了Al8Cu4RE和Al Cu RE等三元化合物的形成焓,計算得到的Al Cu RE的形成焓比相應的Al8Cu4RE的形成焓要負,說明Al Cu RE更穩(wěn)定;同時計算了金屬間化合物Al(Cu1-xREx)3、Al(Cu1-xREx)、Al2(Cu1-xREx)的形成焓隨稀土含量變化趨勢。計算結(jié)果為Al-Cu-RE體系非晶形成的成分設(shè)計和相關(guān)性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
[Abstract]:The formation enthalpy of the allo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oy and its amorphous formation ability. Based on Miedema theory and geometric extrapolation model, the mixing enthalpy of the liquid alloy in the Al-Cu-RERE-RE-LA-LU) system has been predicted in the whole composition r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xing enthalpy of the 1: Al-Cu-RE ternary system is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of Al-Cu binary alloy. The chem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Alnion Cu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contribution of mixing enthalpy. When the contents of aluminum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the same, with the decrease of copper content, the mixing enthalpy of the alloy becomes more and more negativ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to the Al-Cu alloy i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Al-Cu-RE ternary alloy. At the same time, the negative mixing enthalp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 alloy system to be easy to be amorphous, 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Al-Cu-RE ternary system has strong amorphous formation ability.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ternary compounds such as Al8Cu4RE and Al-CuRE is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Al-CuRE is negative than that of corresponding Al8Cu4RE, which indicates that Al-CuRE is more stable. The formation enthalpy of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lnCu1-xREx3 (Cu1-xREx-Al2Cu1-xREx3)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rare earth conten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thermodynamic data for the composition design of amorphous formation of Al-Cu-RE system and the study of related properties.
【作者單位】: 廣西教育學院;廣西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061004) 廣西高?茖W技術(shù)研究項目(2013YB377)
【分類號】:TG146.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雷;歐陽義芳;;YCuMg合金的形成焓Miedema理論計算[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 歐陽義芳;陳永豐;韋杰;唐翠勇;徐海龍;方杰;;Cu-Zr-Al三元非晶合金形成范圍的熱力學預測[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3 梅飛強;王少華;房燦峰;孟令剛;賈非;郝海;張興國;;Gd對Al-Zn-Mg-Cu-Zr合金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2年S2期

4 曹建剛;李文學;王玉峰;;稀土對鋁箔組織、織構(gòu)的影響[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2年S2期

5 錢麗英;朱春祥;李彩霞;賀博;劉慶華;郝綠原;殷士龍;;Al_(60)Fe_(20)Cu_(20)納米材料的結(jié)構(gòu)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6 周國治;新一代的溶液幾何模型及其今后的展望[J];金屬學報;1997年02期

7 雷彬彬;周志明;黃偉九;唐麗文;;Al-Cu-Mg高強鋁合金的研究進展[J];熱加工工藝;2012年02期

8 潘順康;周懷營;鄒偉;姚青榮;唐成穎;王仲民;胡曉東;;三元系Ce-Al-Cu中化合物晶體結(jié)構(gòu)的Rietveld法計算機程序修正[J];中國稀土學報;2010年04期

9 毛建偉;金頭男;徐國富;聶祚仁;;As-cast microstructure of Al-Zn-Mg and Al-Zn-Mg-Cu alloys added erbium[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5年06期

10 毛建偉,金頭男,徐國富;含鈧Al-Cu合金的顯微組織[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祥磊;朱秀榮;陳大輝;費良軍;;耐熱鋁合金研究進展[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0年02期

2 王正德,安勝利,張捷宇;幾何模型的統(tǒng)計法評價及在有機體系的應用[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3 周蘭花;曾富洪;高仕忠;;MIVM參數(shù)的算法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4 張廷安,豆志河,徐淑香,楊歡;鋁熱自蔓延制備CuCr合金渣系的粘度測量及模型建立(Ⅰ)[J];東北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吳敏;;La對Sn3.5Ag0.5Cu釬料界面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8年11期

6 張雷;歐陽義芳;;YCuMg合金的形成焓Miedema理論計算[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7 歐陽義芳;陳永豐;韋杰;唐翠勇;徐海龍;方杰;;Cu-Zr-Al三元非晶合金形成范圍的熱力學預測[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8 陳永豐;唐翠勇;徐海龍;鐘夏平;歐陽義芳;;Cu-Zr-Ti三元非晶合金形成范圍的熱力學預測[J];廣西物理;2007年04期

9 周志敏;孫艷蕊;;預測多元合金形成焓的三組元作用模型[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1期

10 段亞萍;侯華;靳玉春;趙宇宏;傅利;楊東然;;鑄態(tài)Al_(63)Cul_(25)Fel_(12)準晶材料的相分析及微觀結(jié)構(gòu)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彬;唐曉寧;謝剛;;對正規(guī)溶液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三元合金系相圖中的應用[A];冶金企業(yè)自動化、信息化與創(chuàng)新——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建網(wǎng)30周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光銳;氫在合金熔體中的溶解度與定向凝固多孔銅錳合金的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2 吳永全;硅酸鹽熔體微觀結(jié)構(gòu)及其與宏觀性質(zhì)關(guān)系的理論研究[D];上海大學;2004年

3 于麗娜;鋁合金中TiB_2、TiC界面過渡區(qū)(相)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李先祥;一步法從盈江含鈧稀土礦石制取鋁鎂鈧中間合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5 高麗;Ni-Mn-Ga-RE磁性記憶合金的微觀結(jié)構(gòu)與馬氏體相變和力學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吳令;基于GA-NN和不可逆熱力學的鋼中氧化物夾雜預報模型[D];東北大學 ;2009年

7 章立鋼;Al-Cu-RE合金相圖及其微觀組織演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楊紅衛(wèi);液態(tài)合金混合焓熱力學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9 彭寧琦;熱軋帶鋼組織性能預報模型開發(fā)及超快冷工藝的初步探索[D];鋼鐵研究總院;2012年

10 吳敏;無鉛釬料熔體熱力學性質(zhì)研究及應用[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明;修正的似化學模型在熔渣體系中的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陸智倫;含Ag的Al-Cu-Mg耐熱鋁合金熱模擬、熱暴露與蠕變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韓昭勇;熔鹽電解法制備鋁鈧合金及其微觀結(jié)構(gòu)分析[D];鄭州大學;2011年

4 李金文;新型耐熱Al-0.2Sc-0.04Zr(0.01B)合金時效行為和導電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5 黃為民;A357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優(yōu)化[D];南昌大學;2011年

6 熊姝濤;Al_2Ca、Al_4Ce對Mg-Al系鎂合金晶粒細化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1年

7 龐思明;Wilson、T-K-Wilson和NRTL方程在液態(tài)合金熱力學性質(zhì)計算中的比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1年

8 管洪濤;Wilson方程和正規(guī)溶液模型在鋁基液態(tài)合金體系中的比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9 賈娟魚;含鈦爐渣中TiO_2作用濃度及爐渣粘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10 汪傳均;FeO-CaO-TiO_2渣系等溫截面的計算與繪制[D];重慶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肇琦;新一代鋁合金——鋁鈧合金的發(fā)展概況[J];材料導報;1992年03期

2 楊守杰;戴圣龍;;航空鋁合金的發(fā)展回顧與展望[J];材料導報;2005年02期

3 韓劍;戴起勛;李桂榮;陳登斌;趙玉濤;劉瑜;陳剛;程曉農(nóng);;稀土釔對7055鋁合金鑄態(tài)組織的影響[J];材料工程;2009年04期

4 李海;楊迎新;鄭子樵;王芝秀;;少量Sc對7055鋁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6年01期

5 張富祥,丁儆,,王文魁;含準晶相Al-Cu-Fe合金的球磨非晶化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1996年03期

6 李慧中,張新明,陳明安,周卓平,龔敏如;稀土釔對2519合金組織及耐熱性能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7 樂永康,王哲,王恩澤,孫建科,張迎元;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6066Al/SiCp的時效析出特性[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2年06期

8 肖代紅,王健農(nóng),丁冬雁,陳世樸;微量Ce和Ti對AlCuMgAg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4年04期

9 彭敏,王英敏,張新房,羌建兵,李德俊,董闖;低熔點Sn-Ag-Cu合金成分的優(yōu)化[J];電子工藝技術(shù);2004年01期

10 周書才,李華基,薛寒松;Mg-Cu-La三元非晶合金形成范圍的熱力學預測[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本文編號:18543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8543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be1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