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基于總應變能的多軸疲勞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25 14:04

  本文選題:多軸疲勞 切入點:能量準則 出處:《船舶力學》2015年04期


【摘要】:該研究提出一種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模型。結(jié)合現(xiàn)有的幾種多軸疲勞模型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分別對正應變能部分和剪應變能部分做出了修正,提出了一個能夠適用于多種載荷形式的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模型。該模型通過求解莫爾圓把剪應變幅作為臨界面判定參量,把臨界面上的總應變能作為損傷參量。運用SNCM630合金鋼、純鈦和鈦合金等4種材料的疲勞試驗數(shù)據(jù)對提出的模型進行評估和驗證,盡管材料特性和載荷形式各異,但所有的預測壽命基本都落在了試驗壽命兩倍的公差帶以內(nèi),這證明提出的新模型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ultiaxial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model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existing multiaxial fatigue models, the positive strain energy and shear strain energy are modified respectively. A multiaxial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load forms, is proposed. The shear strain amplitude is taken as the critical interface parameter and the total strain energy at the critical interface is taken as the damage parameter by solving the moire circle. SNCM630 alloy ste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fatigue life. The fatigue test data of pure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are used to evaluate and verify the proposed model. Although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ad forms are different, all the predicted life are basically within the tolerance zone of twice the test life. This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new model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基金】:國家高科技研究發(fā)展計劃資助863項目(2014AA041501)
【分類號】:TG115.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志榮;胡緒騰;宋迎東;;基于最大切應變幅和修正SWT參數(shù)的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成林;韓振南;霍俊杰;宋莎莎;;基于有限元的半掛牽引車車架疲勞壽命分析[J];工程設計學報;2013年05期

2 吳志榮;胡緒騰;宋迎東;;多軸載荷下缺口件的疲勞壽命估算方法[J];工程力學;2014年10期

3 孫楠楠;李國祥;王洋;魏濤;劉海軍;;應變-壽命模型在曲軸壽命預測中的對比研究[J];車用發(fā)動機;2015年01期

4 李愛民;崔海濤;溫衛(wèi)東;石煒;;基于非線性連續(xù)介質(zhì)損傷力學方法的微動疲勞壽命預測[J];航空學報;2013年09期

5 WANG YingYu;ZHANG DaChuan;YAO WeiXing;;Fatigue damage rule of LY12CZ aluminium alloy under sequential biaxial loading[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4年01期

6 徐昊;胡明敏;高超干;;一種新的多軸高周疲勞模型[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3年11期

7 吳志榮;李玲;胡緒騰;宋迎東;;多軸疲勞壽命模型建立新方法[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11期

8 于強;;多軸非比例加載下疲勞短裂紋擴展速率的探討[J];機械強度;2013年01期

9 侯政良;王東軍;郭建平;;基于臨界面法的1CrMoV轉(zhuǎn)子鋼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研究[J];機械強度;2013年01期

10 黃佳;楊曉光;石多奇;王井科;胡曉安;;基于臨界距離-臨界平面方法預測DZ125缺口低循環(huán)疲勞壽命[J];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興華;蔡力勛;包陳;江志華;;材料扭轉(zhuǎn)應變疲勞實驗方法與應用[A];第23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愛紅;橋式起重機載荷譜獲取方法及疲勞剩余壽命評估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2 李躍峰;典型一次性機械零件設計及其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周尚猛;鋼橋雙軸疲勞理論及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4 宋川;軸類部件旋轉(zhuǎn)彎曲微動疲勞損傷分析及試驗模擬[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5 林杰威;渦扇發(fā)動機風扇葉片疲勞壽命評估與可靠性分析[D];天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建欣;拉扭載荷對軸類零件疲勞壽命的影響[D];蘭州理工大學;2013年

2 張小元;Q235鋼多軸低周疲勞壽命及評估方法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3 鄭凱元;基于臨界面能量法的平臺結(jié)構疲勞壽命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4 劉金勇;小水線面雙體船多軸高周疲勞評估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5 陳X;橫移船架輪軌系統(tǒng)有限元仿真及試驗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6 孔呈海;反轉(zhuǎn)螺旋薄壁管件液壓脹形仿真及其優(yōu)化[D];江蘇科技大學;2013年

7 史朝陽;橋式起重機金屬結(jié)構疲勞剩余壽命可靠性及其靈敏度分析[D];太原科技大學;2014年

8 顧明恒;鈦合金真空電子束焊焊接接頭多軸疲勞壽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9 孫斌斌;多軸隨機載荷循環(huán)計數(shù)及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10 吳大軍;起落架典型結(jié)構件多軸疲勞壽命預測與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靜;孫強;李春旺;喬艷江;張忠平;;一種新的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9年09期

2 趙勇銘;宋迎東;;橢圓方程式的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09年11期

3 何國求,陳成澍,高慶,孫訓方,沈志云;不銹鋼多軸非比例加載低周疲勞的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1999年01期

4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OF CRANKSHAFT MADE OF MATERIAL 48MnV BASED ON FATIGUE TESTS,DYNAMIC SIMULATION AND FEA[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戚東濤,程光旭,段權,魏生桂;基于臨界平面法的復合材料多軸疲勞損傷參量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11期

2 戚東濤;程光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多軸疲勞的實驗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3 汪艷萍;陳旭;余偉煒;;橡膠多軸疲勞研究進展[J];機械強度;2010年03期

4 戚東濤;張耀亨;程光旭;段權;;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多軸疲勞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06年02期

5 張忠平;李靜;張春山;劉京春;孫強;;一種多軸疲勞壽命預測的統(tǒng)一模型[J];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6 林曉斌;多軸疲勞壽命工程預測方法[J];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11期

7 蔡能,尚德廣;高溫多軸疲勞損傷與壽命預測研究進展[J];機械強度;2004年05期

8 夏天翔;姚衛(wèi)星;嵇應鳳;;金屬材料多軸疲勞累積損傷理論研究進展[J];機械強度;2014年04期

9 姜潮;李博川;韓旭;;一種考慮路徑影響的剪切式多軸疲勞壽命模型[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16期

10 袁偉;;45鋼非線性多軸疲勞累積損傷律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尚德廣;孫國芹;陳建華;蔡能;王建國;王連慶;王紅纓;唐俊武;;常溫與高溫環(huán)境下多軸疲勞壽命預測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劉克格;張書明;閻楚良;尚德廣;;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研究[A];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趙東拂;常秋影;劉寧寧;劉棟棟;;混凝土多軸疲勞試驗關鍵技術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趙東拂;楊建輝;王孟宏;宋玉普;;混凝土多軸疲勞研究綜述[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葛敬冉;孫毅;周松;張玉立;楊宇辰;張莉;;隨機載荷下多軸疲勞壽命預測的一種新方法[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張國慶;;電弧噴涂修復曲軸多軸疲勞壽命計算[A];第四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鋒會;趙玉龍;吳應喜;吳瓊;;螺紋型缺口多軸疲勞斷裂和壽命預測[A];第十四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王建國;王紅纓;康永林;尚德廣;;GH4169合金高溫多軸疲勞斷口形貌分析[A];第七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9 常秋影;趙東拂;;混凝土多軸疲勞損傷不同模型下的對比分析[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英玉;金屬材料的多軸疲勞行為與壽命估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2 汪艷萍;橡膠材料多軸疲勞壽命及微觀結(jié)構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門恩國;多軸疲勞壽命模型的概率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2 張大川;多軸疲勞損傷累積理論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3 趙一陽;基于臨界面法的焊接結(jié)構多軸疲勞強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顧明恒;鈦合金真空電子束焊焊接接頭多軸疲勞壽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5 鄔婷;基于臨界面法的焊接結(jié)構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吳大軍;起落架典型結(jié)構件多軸疲勞壽命預測與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7 莊博然;基于MATLAB的多軸疲勞壽命預測工具箱的開發(fā)[D];東北大學;2012年

8 冀傳帥;海洋結(jié)構物管節(jié)點多軸疲勞仿真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9 吳應喜;偏梯形套管螺紋接頭多軸疲勞壽命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田玉杰;鈦合金多軸疲勞特性及缺口件疲勞壽命預測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634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6634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ed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