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合金元素摻雜對鎂基體強化效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2 16:24

  本文關鍵詞:合金元素摻雜對鎂基體強化效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第一性原理計算 鎂合金強化 理想抗拉強度 電子結構 態(tài)密度


【摘要】:鎂合金是目前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強度和比剛度高、導熱導電性能好、機械加工性能優(yōu)良、電磁屏蔽效果好、阻尼減振和易回收等優(yōu)點,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鎂合金的發(fā)展及應用,人們對其力學性能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提高鎂合金強度已經成為其發(fā)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合金化是改善金屬內部微觀組織,獲得高強韌性鎂合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當前有關合金元素對鎂基體性質的影響規(guī)律和作用機制的系統(tǒng)研究尚不完備。鎂合金中常見的合金元素有Al、Zn、Sn、Ca、Zr和RE等。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16種合金元素對鎂基體強化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為其強化成分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從電子結構和態(tài)密度的角度分析了強化原因,探討摻雜元素原子半徑和價電子數(shù)對強化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選取較小的Zn原子和較大的Ca原子,研究了原子尺寸對鎂基體理想抗拉強度的影響; 目前,合金元素的分布情況對鎂基體強化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尚不明確,通過傳統(tǒng)的試驗方法很難獲得理想的合金元素均勻分布或者偏聚分布的實驗樣品,而第一性原理模擬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因此,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模擬的方法重點研究Al、Zn元素的分布情況對鎂基體強化效果的影響是很有意義的。本文開展鎂合金強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旨在為其強化設計提供理論支撐和依據(jù)。主要結論如下: (1)基于第一性原理計算,對Mg54和Mg53X1(X=Al、Zn、Mn、Si、Li、Sn、Ti、Mo、Zr、In、Tl、Pb、Y、Na、K、Ca)晶胞模型進行拉伸模擬,研究了16種合金元素摻雜對鎂基體拉伸屈服階段強化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為高強鎂合金成分設計提供依據(jù);應用電子差分圖和態(tài)密度解釋了其強化機制。合金元素摻雜對鎂基體拉伸屈服階段的強化效果明顯,Ti、Al、Zn、Pb、Ca等元素的強化效果尤為突出;當應變值在0.04-0.08之間時,在鎂基體中摻雜比鎂原子半徑小的合金元素相對于摻雜比鎂原子半徑大的合金元素的強化效果更好;摻雜元素的價電子數(shù)大于鎂時,摻雜原子附近鎂原子周圍的電子傾向于向摻雜原子處轉移、偏聚,隨著其價電子數(shù)增多,合金元素的強化效果減弱;摻雜元素的價電子數(shù)小于鎂時,摻雜原子周圍的電子傾向于向鎂原子處轉移、偏聚,隨著其價電子數(shù)減少,合金元素的強化效果減弱。 (2)選取較小的Zn原子和較大的Ca原子,經過計算形成焓確定摻雜原子占位,建立Mg52Zn1Ca1-I、Mg52Zn1Ca1-II、Mg52Zn2和Mg52Ca2模型,研究了Zn、Ca共摻對鎂合金拉伸理想抗拉強度的影響。對于理想抗拉強度值:Mg52Ca2 Mg52Zn1Ca1Mg52Zn2,表明在鎂基體中摻雜Ca、Zn原子時,同時摻雜兩個Ca原子的強化效果最好,同時摻雜一個Zn原子和一個Ca原子的強化效果次之,上述兩種情況都好于同時摻雜兩個Zn原子的強化效果。即從理論計算的角度看在鎂合金的拉伸階段,Ca元素的強化效果好于Zn元素。Zn、Ca原子共摻能夠抵消單獨摻雜時引起的晶格畸變。 (3)選取鎂合金中最常用的Al、Zn元素,建立鎂基體中Al、Zn元素不同分布情況的晶胞模型對其進行拉伸模擬,揭示了合金元素的分布情況對鎂基體強化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應用電子差分圖和態(tài)密度解釋了其強化機制。在鎂基體中,Al、Zn元素均勻分布時,其理想抗拉強度值高于合金元素偏聚分布;合金元素均勻分布時強化效果更顯著,說明了均勻化熱處理的必要性;在鎂基體中Al元素的強化效果要好于Zn元素;Mg51Al3(I-IV)晶體結構的斷裂發(fā)生于摻雜原子鄰近的Mg-Mg層,表明Al原子置換到鎂基體之后,強化了Mg-Al鍵,削弱了晶胞中的Mg-Mg鍵。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46.2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輝,楊巍,宋雪梅,呂廣宏;第一原理方法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張喜燕,姜鋒,趙敏,黎學勤,周世杰,齊琳琳;Mg-Al-Zn合金的成分、組織與性能的關系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劉子利,沈以赴,李子全,王蕾;鑄造鎂合金的晶粒細化技術[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1期

4 黃晶晶;任伊賓;張炳春;楊柯;;鎂及鎂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年06期

5 劉天模;袁晗琦;彭天成;劉建忠;;變形條件對AZ31鎂合金冷壓縮過程中孿生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10期

6 Jingfeng Wang;Yang Li;Song Huang;Yiyun Wei;Xingfeng Xi;Kaiyong Cai;Fusheng Pan;;Effects of Y on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Bio-corrosion Properties of Mg-Zn-Ca Bulk Metallic Glas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12期

7 陳振華,夏偉軍,嚴紅革,傅定發(fā),陳吉華;鎂合金材料的塑性變形理論及其技術[J];化工進展;2004年02期

8 宋孚群;張青來;徐永超;張坤;張士宏;王忠堂;;變形鎂合金晶粒細化及熱處理后的組織和性能[J];金屬成形工藝;2004年03期

9 熊志華,孫振輝,雷敏生;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贗勢法[J];江西科學;2005年01期

10 劉慶;;鎂合金塑性變形機理研究進展[J];金屬學報;2010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素琴;Mg-Zn-Zr-Y合金固溶強化和第二相強化的理論和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455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2455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c6f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